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法律、殖民與夢

法律、殖民與夢

文/茶泡飯

電影《黑豹》在本周榮登熱度榜。這部以非洲國家為背景的電影在各大文學評論板塊掀起熱浪。

《黑豹》引起的關注度大概有兩點,殖民和膚色。而潛藏在熒屏深處的意識流在畫面的交疊中呼之欲出。據筆者分析,《黑豹》要點有四

一.能源問題

《黑豹》中所有爭端的源頭是一種用於戰爭的稀有金屬,這種金屬的特性據電影介紹是清潔高效且能運用於各個領域。由此可見,對這種稀有金屬的渴求實際成為影片中各大爭奪的核心,無論是企圖將其發揮在什麼領域。

影片折射出當代世界在高速發展之時由能源短缺和污染嚴重帶來的焦慮情緒。強動力成為各國追求的要素之一,投射在影片中便體現為一種由作者幻想的完美動力替代物。且這種礦產能源的強力在世界上無可匹敵的設定也是人類慾望升華的產物。渴求能源與力量,成為迫切需要。文本與時代緊密相連,在該作品中的例子比比皆是

二.群體還是個體

本部影片最引人注目的是兩代四人對於應該站在個體(瓦坎達)還是群體(全世界的黑人)的立場上進行考慮來制定政策的對峙。而令人感到熟悉的是,在法律觀念的理解上有一個受歡迎的起點,也即是朗.富勒的「洞穴疑案」。吃掉人成為合法還是非法,他們的正確與否取決於制定法律者的立場。而吃掉一個人以保全全體,還是處於人道主義不吃掉任何一個人使所有人餓死,難以區分出對錯。對於這個命題不應該只執著於在辯論上的正當性。諾姆.喬姆斯基表示「置身於論證與反駁的競技場,處理著技術可行性與策略,把玩著腳註和引證,只接受某些議題辯論的正當性,有人以及失掉了人道。」影片中老國王選擇保全瓦坎達而親王選擇幫助世界。無論從哪個立場而言都有其道理。而影片中經過兩代人的較量,最終選擇將礦產和技術向世界開放。在群體和個體的選擇上,該片在最後選擇了群體主義。但筆者以為,與社會主義相對立的是,作為影片編輯者的西方作者處於自身立場而渲染博愛群體精神。作為共享資源能源和技術的是第三世界,而享有者是西方。作為接收者,我想大概沒有哪個群體會對免費的既得利益放手,尤其是這種利益來自於冠冕堂皇的人道主義。影片作為一種隱性教育模式,灌輸著的是某種思想,或許可以作為文化殖民的一種方式進入各個城市、地域。

三.殖民還是反殖民

影片的人物構成的大部分有黑人這個群體組成。而影片的發生地點也選擇在非洲大陸。這樣一部打有鮮明種族色彩的影片令人難以忽視。而值得玩味的是,作為影片主角瓦坎達的王和公主,以及其下部落的長老們,在言談間對「殖民」、「殖民者們」充滿厭惡和憎恨。作為影片中的反派之一克勞則是典型的白人。克勞和瓦坎達王室之間的恩怨或許可以看成是作為第三世界的非洲大陸與西方文明之間的對立。西方把世界的資源理所應當實為己物,而第三世界國家同樣憑藉自己的力量不肯讓步。在歷經新航路開闢、黑人販賣的可怕歷史之後,位於南半球的非洲大陸對於美歐存在著天生的敵意和恐懼。為什麼瓦坎達即便掌握有資源和科技也不願向外邁出一步,他們把保衛自己的家園,過上安穩幸福的生活視為自己的使命,而非向外拓展。誠然,一方面,在歷經戰爭的恐怖與黑暗之後他們只渴望和平與安定。而另一方面,過去血腥的掠奪給非洲大陸帶來心理陰影,在內心恐懼的支配下,他們的足跡永遠不可能邁出這塊土地一步。這同樣也作為一種戰略存在著。在恐懼的面前遮上了一塊愛的面紗。

最值得玩味的是羅斯探員,這個中情局人員本應效忠於西方政權。而影片採取了一系列生死與共的情節使這位羅斯探員來到瓦坎達科技基地。至於如何進入自然是歸結為廣義的愛與人道主義。最後,這位西方間諜與瓦坎達人民並肩作戰,死生與共,成為摯友。

看起來令人感動的情節正是製作人玩的最大的把戲,當然,還有製作人背後的意識形態。西方人拯救非洲人,非洲人醫治西方人,最後西方人和非洲人同仇敵愾共同聯手擊退共同的敵人。這就是簡單的情節。那麼,我要說明的有兩點:

第一,宣揚非洲和西方聯手的願望。

第二,擊退的敵人是誰?這或許是該片的漏洞。作為反派的親王之子主張的正是資源全球化(來擊退西方殖民者),而在影片的末尾生硬的將其擰成為父報仇,而由影片得知他並沒有為父親的死亡而感到難過,因為那是每一個人必須經歷的人生片段。那麼,影片的結局中,作為王的特查拉依舊實現了其堂弟的願望。所以,勝者是誰?

或許影片開頭借公主和長老們之口表達的微弱對殖民者的不滿是鋪墊,那麼影片最後「令人感動」的西方間諜和瓦坎達王室的友好才是影片的潛在主旨。不妨猜測,這會不會是西方政壇動向的隱射。

四.白日夢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充滿樂趣。與東西方意識形態不同。下面我想講講人類的共同屬性,成年人的白日夢——幻想。文論課上的筆記「弗洛伊德認為,夢的本質是一種被壓抑的願望的滿足。」在影片中呈現為兩個方面:

第一,殺戮、戰爭、兵器、英雄。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為英雄,平定戰爭拯救世界。且不論大多數平凡人一輩子都難以遇到戰爭。即便遇到,我們大概都會害怕、會恐懼。即便抓起槍支或長矛勇往直前,成為世界英雄的幾率也微乎其微。但我們的夢想並不會被現實所打壓,在某個意識放鬆的時刻,掃平障礙,拯救世界,得到美女的願望依舊會竄進我們的腦海。這就是夢。而文學創作者們用文本來滿足願望。在看過激烈的影片之後,我們的願望得到了滿足。正如飢餓之人得到了一頓饕餐盛宴之後,送了一口氣,因為我們已經在意識中完成了自己童年的幻想。

第二,第三世界的夢

第三世界的貧窮和落後有目共睹。影片中的第三世界擁有武器和科技。而現實中的非洲大陸卻並非如此。瓦坎達使用先進的科技先是治癒了克勞,但克勞回到西方後利用瓦坎達的技術與瓦坎達作對,由友轉變為仇,所以克勞的結局是死亡並且死在親王之子手裡。而中情局人員羅斯同樣也是被瓦坎達的科技拯救,最後與瓦坎達王室達成了死生與共的友誼。兩條線索的背後隱藏的潛在話語無時不刻的再說「命運掌握在瓦坎達(非洲)手裡,服從或背叛都將帶來瓦坎達的裁決。」顯而易見,影片中的瓦坎達對於長期的落後貧困和弱者形象的非洲是不是一個大陸少年時期的白日夢呢?

以上內容純屬茶泡飯原創的文評練習

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昧昧我思 的精彩文章:

TAG:昧昧我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