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原創研究難發表,而大鍋飯研究挺受歡迎

為什麼原創研究難發表,而大鍋飯研究挺受歡迎

來源丨科學網

作者丨喻海良

編輯丨小計量

昨天一個朋友給我發來消息,他的一篇論文發表在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從他的表現可以看出他的「驕傲」,據他自己描述,他很有可能是他所在大學第一個在這個期刊上發表論文的人員。JFM影響因子不高,但影響力巨大,在上面發表論文的人基本上都是牛人一枚。

說來也巧,我自己前幾天發表了一篇論文,說實話,期刊的影響因子超級低,但我論文發表在上面後自我「幸福感」還是超級的強。這個期刊是Philosophical Magazine,創刊於1798年,至今已經有220年的歷史。在維基百科上可以查到這個期刊的歷史,其中有一小段是非常牛的描述:「Early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classic papers by Humphry Davy, Michael Faraday and James Prescott Joule appeared in the journal and in the 1860s James Clerk Maxwell contributed several long articles, culminating in a paper containing the deduction that light is an electromagnetic wave or, as he put it himself, "We can scarcely avoid the inference that light consists in transverse undulations of the same medium which is the cause of electric and magnetic phenomena". The famous experimental paper of Albert A. Michelson and Edward Morley was published in 1887 and this was followed ten years later by J. J. Thomson with article "Cathode Rays" – essentially the discovery of the electron」。看到這一些描述,可以想到在1900年以前,這期刊記錄了多少人類的聰明智慧。當然,這個期刊這些年的影響因子似乎一直不漲,去年才1.5左右(20年前就差不多這個數值),因而,現在很多年輕的研究生們是不會特別喜歡這種期刊了。但是,影響力和影響因子不是一回事,一個有220年歷史的期刊的影響力不至於低於那些剛剛成立三五年影響因子就很高的期刊吧。

我的論文情況如下,希望有興趣的朋友能夠下載看看。審稿人的評價還是不錯的「This work examines the formation of nanoscale pores during sandwich sheet rolling of Cu/Al/Cu multilayer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es of Al layer.The results are novel and interesting」。當然審稿人隨後提出了很多難以回答的建設性的意見,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去回答他們的問題。

Nanoporous Al sandwich foils using size effect of Al layer thickness during Cu/Al/Cu laminate rolling

網站鏈接為: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4786435.2018.1447158 (如果您單位購買了Taylor&Francis,請點擊這個鏈接下載閱讀全文)。

前幾天,施一公老師發表言論,批評國內「垃圾論文太多」。其實,我個人覺得他應該是批評「原創性」論文很少。然而,現在學術界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原創性的成果很難發表。以我上面這一篇論文為例,這篇論文我原本投稿給了一個國內期刊。去年剛剛回國,想著是否也要在國內構建一點的學術影響力,沒成想兩個審稿人中有一個大開閘刀,把它給斃了。理由很是荒誕,「他不知道這篇論文研究結果的工程應用對象」。作為一個科研人員,不是想這篇論文的設計是否很有意思,也不去思考這篇論文的想法是否是原創的,而是想著這篇論文的結果是否馬上能夠在工程上得到應用,典型的「實用主義」。相反,Philosophical Magazine期刊就做的好很多,人家的審稿人開篇第一句話就直接明了地說這篇論文是「Novel and interesting」。雖然他同樣指出了文章中很多的不足,但是「原創」這一條就可以抵過那些細微的不足。因而,審稿人推薦修改後發表了。

相對於「原創」成果難發表,現在那些「大鍋飯」研究似乎很受歡迎,並且論文還特別容易被接收發表。大鍋飯研究有幾個特點:

(1)研究內容幾乎絕大部分高校都能夠做,門檻低,相互引用次數高;

(2)「大鍋飯」研究可以混「圈子」,大家是朋友圈,相互「合作」,相互「上進」;

(3)「大鍋飯」研究可以換著不同的材料做,今天做一個材料,明天再做一個材料,他做這個材料,我做另一個材料,大家都不一樣,大家又都一樣。

(4)「大鍋飯」研究容易解決人們的溫飽問題,發幾篇論文,弄一點績效,拿一點獎金很容易。

大鍋飯研究雖然有很多「優點」,然而,他的最大缺點就是研究工作不容形成「特色」。而這樣的研究,註定一個研究人員的學術只能用「影響因子」來衡量,而不能夠用「影響力」評價。

或許,我們在論文評審的時候,對原創工作應該多一些包容,即使他們有些缺點,也應該鼓勵他們發表。相反,對於「大鍋飯」研究,即使寫得條條是道,我們也應該阻止他們佔用過多的篇幅,免得「劣幣淘汰良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計量經濟學 的精彩文章:

TAG:計量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