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師隕落,痛惜!

大師隕落,痛惜!

昨天中午12時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著名壽山石雕刻藝術家林發述先生在榕逝世,享年90歲。林發述先生一生德藝雙馨,突然離世,實是石雕藝壇乃至中國工藝美術界的重大損失。

林發述,1929年出生於福州後嶼村,上世紀四十年代,16歲的林發述投身於「東門派」林友竹門下學習壽山石雕刻。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林發述曾與一批優秀的壽山石雕刻界翹楚,被人們並稱為「十六羅漢」。他還醉心國畫藝術,曾拜陳子奮為師學習繪畫,並大量臨摹晚清畫家李耕的古典繪畫作品。

其在老一輩「東門派」雕刻大師中,專意研究人物圓雕,多刻仙佛、歷史人物或民國仕女等題材,是當今「東門派」壽山石雕刻藝術大師中於傳統人物圓雕領域碩果僅存的,曾活躍於建國初期的老一輩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他創作旺盛的年代,從上個世紀初一直延續到上個世紀末,藝術的生命比之大多數壽山石世界的雕刻者都更長,因此他也有著足夠數量的經典作品,留給我們去欣賞。

在他的一生中,無論是技法的探索還是題材的創新都比比皆是。如他本人由於擅長白描,因此運用獨特的審美視角,為「東門派」這個傳統的雕刻流派開闢出了一條全新的路徑——他在上個世紀中期開始,就不斷開始借用繪畫中的白描線條融入壽山石雕刻中,這種移用和借鑒,恰到好處地彌補和挽救了晚清到民國以來,壽山石雕刻中常常出現的臃腫、鬆弛的形感問題,他簡潔的線條和大塊面的展現方式,也很好地矯正了「東門派」在上世紀初期由於受到西方美術體系衝擊,所導致的傳統壽山石工藝雕刻氣質中逐漸出現的頹勢和衰微氣象。

在林發述之前,「東門派」的作品以林元珠開創的「力量型」雕刻風格為主,功力深厚的用刀者,不少都身體健壯,用刀大多傾向於快、狠。與之同時代的林炳生、周寶庭,都是這類體魄勇健,用刀剛猛的類型,較少對筆墨進行移用,多以刀法和寫實造型見長。

林發述從藝之後,卻以不同的創作思路,移用了不少筆墨繪畫上的手法,他以刀代筆,在石材上重現白描中強而有力的線條,進而來引導觀賞者的視覺效果。不是依靠純粹的刀痕、形感來達到效果,而是以國畫中的線條、塊面布局來完成「清晰度」「力量感」等「東門派」特有的風格特徵。

林發述現在為人們所熟知的主要代表作以及創新成就,大部分集中在上世紀60~70年代,如其著名的經典之作《醉入童真》完成於1964年,並在三十年後被中國郵政選為《壽山石雕》系列郵票的圖案之一。六十年代末,又因一批銀包金旗降的問世,天才性地創造了「苞雕」風格。著名的《民國仕女》系列作品,亦出於同一個時間段。

林發述的創新作品,一般有著相當強烈的時代感和針對性,如他八十年代所創的經典題材——《民國仕女》系列作品中,即能看出早年連環畫繪本中的人物形象。而他的著名「苞雕」手法,則是針對當時出產的一系列特殊品相的銀包金旗降石材質而生。

林發述對於傳統技法的掌握,有著相當的造詣,且極重學習並吸收新思維與新技巧,五十四歲尚拜師學藝,近六十歲依然創新不止。他在雕刻與繪畫上一生未曾懈怠,尤其對於壽山石雕刻,可謂傾注了一生的心血,他的藝術成就令人仰慕,他的創作精神也令人感動至深。

大師隕落,痛惜之至!惟願大師一路走好!

林發述大師部分作品欣賞:

林發述作旗降石《卧薪嘗膽擺件》

林發述作旗降石羅漢擺件

林發述作善伯洞石孔子人物擺件

林發述作 旗降石《祝君平安擺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集珍坊 的精彩文章:

篆刻應該嘗試多種材質嗎?來看林則徐怎麼說
從個人象徵到成為一件藝術品,成就印章的不只有一面

TAG:集珍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