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孔夫子活到清朝,也得薙髮

孔夫子活到清朝,也得薙髮

《儒林外史》上,馬二先生說,孔夫子活到今天,也得舉業。就是參加科舉考試。馬二先生說這話的背景,是大明朝,而小說作者吳敬梓卻是清朝人。他不知道,按照清朝皇帝的邏輯,孔夫子活到清朝,需不需要趕考倒不知道,但要薙髮,即把頭頂的頭髮剃掉,腦後留個小辮子,卻是真的。孔夫子「披髮左衽」以夷變夏憂慮,在清朝,變得真真切切,沒有任何例外。除非,你有本事做了和尚,把頭髮剃光光。

滿清入關不久,就發布了薙髮令,中間雖然有一段有所鬆動,但很快就嚴厲起來,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即使殺人盈野,也要堅持貫徹下去。當年的衍聖公孔元植非常知趣,很快就率領孔府四世子孫,昭告祖廟,準備遵令薙髮,把孔家人上上下下都變成滿人模樣。

但是,做了知府的孔裔孔文謤,卻自我感覺挺好,琢磨了半晌,總覺得這事兒孔家人應該例外。於是,他上了一道奏摺,說尊孔重在典禮,而典禮之中,冠服又至關重要。孔家的冠服,兩千多年都沒有怎麼變過(言外之意,在蒙古人統治下的元朝,都沒有變過),現在的剃髮,是不是孔家可以例外,以顯示皇帝尊孔重儒的誠意。

不錯,清朝的皇帝,包括當時當家的攝政王多爾袞,都說要尊崇孔子。但是,這絕不意味著,孔家的後代,包括衍聖公,可以不按著滿清的意志活著。所以,自我感覺太好的孔文謤,被皇帝的聖旨當頭一棒。說是,薙髮嚴旨,違者無赦。姑且念你是孔門聖裔,暫且免死。但官是不能做了,就地免職,永不敘用。聖旨還說了,孔子也是聖之時也,你這樣申請免於剃髮,是有違乃祖時中之道的。

當時人說孔夫子是聖之時者,不是說孔夫子特別會變通,能屈能伸,即使狄夷來了,也乖乖聽話。只是說,他是一個救時的聖人而已。否則,孔夫子就不會歌頌管仲,讓他們免於左衽,不會說,「狄夷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這樣的話。恰是因為這話,當年蒙古人打進來,孔子的坐像,才被夾臉射了一箭。

當然,清朝的皇帝,哪怕是清初的攝政王,並非不知道孔子是個什麼樣的人,說過什麼話。他們尊孔,不過是立一尊菩薩,供著給人看的。哪怕像後來乾隆這樣,幾次三番親自到孔廟來拜過,也是利用而已。所以,滿人的皇帝,不可能容忍孔家人不剃髮,不留小辮子。說白了,就是不能容忍任何一個漢人,有不帶有臣服標誌的自由。所謂的剃髮和留辮子,就是一種臣服的標記。就算孔夫子活過來,也一樣要剃髮留辮子。

孔門後裔的這位知府,因為自己的自負,或者叫對自家祖上的自負,丟了官兒,在上奏的時候,他忘了這句話:你以為你是誰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鳴001 的精彩文章:

北洋軍姓什麼?
西摩爾聯軍與義和團臉上的油彩

TAG:張鳴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