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魏開國三朝元老崔浩被誅族,真正原因並不是「國史之獄」

北魏開國三朝元老崔浩被誅族,真正原因並不是「國史之獄」

崔浩(?-450年),清河郡東武城(今山東武城縣)。北魏初期重要的政治家、軍事家。崔浩家族歷代為官,據《魏書-崔浩列傳》中稱「少好文學,博覽經史,百家之言無不關綜,研精義理,時人莫及。」

崔浩作為軍事謀略家,深受北魏王朝道武帝、明元帝和太武帝所器重。作為統一戰爭的謀主,崔浩參與了北魏王朝前三代帝王重大的軍事決策,他多謀善斷,算無遺策,屢建功勛,在北魏統一中國北方的一系列戰爭中起了重要作用。

可惜的是,在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崔浩因「國史之獄」被夷九族。早在439年,崔浩就奉太武帝之命修北魏王朝的國史,他秉筆直書,盡述拓跋氏的歷史,詳備而無所避諱,其中直書了拓跋氏一些不願人知的早期歷史。

結果鮮卑人的一些貴族看了,就到太武帝面前告狀,指控崔浩有意暴揚國惡。太武帝便將因此將崔浩誅族。

其實,崔浩真正被誅族的原因並不是這表面上的原因,而有其他更深層次的緣由。這個原因,就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三武滅佛」中的第一場滅佛運動——太武滅法。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建國後,崇信佛教,定佛教為國教,佛教開始大興,民眾為躲避徭役而投身寺廟中。到太武帝拓跋燾時,他銳意進取,意在統一黃河流域,結果發現在四處戰爭過程中兵員越來越少,國庫也空虛,難以承擔戰爭的開銷。

崔浩本是漢人,他又是一個道教的忠實信徒,他看到太武帝為兵員和國庫的兩個問題煩惱,就積極勸說太武帝棄佛從道。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太武帝開啟了滅佛運動,大批僧人被殺,寺廟被焚毀。

而太武帝的太子拓跋晃卻是一個虔誠的佛教信仰者,他為此與其父皇爭執無果後,拓跋晃率軍北上抗擊柔然的進攻。

結果在太子出征期間,被太監中常侍宗愛向太武帝進讒言,說太子有謀反之心,太武帝先是不信,後來召太子回朝不歸,他便設計捉拿住太子。

不料太子被擒後不久就去世了,太武帝這才後悔自己的粗莽,太子拓跋晃能文能武,品學兼優,也很受群臣的愛戴,而自己的其它幾個兒子也沒有繼承大統的能力,自己一生征戰打下了北魏一朝最大的江山,而打下的江山該讓誰來繼承呢?

於是,太武帝開始痛恨當初力勸自己棄佛從道的崔浩來,正好碰上有鮮卑貴族控訴崔浩修的國史有辱鮮卑人先祖,太武帝就把崔浩抓起來 ,並親自審問崔浩,而崔浩都不知道究竟犯了什麼罪,但就這樣,太武帝也要把崔浩殺掉並滅族。

本文參考文獻:《大同史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家之韻 的精彩文章:

匈奴最終的沒落:被曹操分而治之,單于僅存名號而無實權
張勳復辟失敗後,馮國璋進京任大總統,派特使入紫禁城答謝溥儀

TAG:史家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