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漆燈尋黑洞,之字上危峰——緬懷霍金教授

漆燈尋黑洞,之字上危峰——緬懷霍金教授

他二十一歲患上漸凍人症,被醫生斷言只剩下兩年的生命,卻活了七十六歲。他幾十年間過著輪椅上的生活,足跡卻遍布全球,三次來到中國,兩次登上長城。他只能藉助語音合成器說話,幾分鐘才能講出一個簡單的句子,卻寫出了科普創作的豐碑《時間簡史》,銷量超過兩千萬冊,點燃了幾代人心中科學的火種。他被剝奪了一個理論物理學家用紙筆寫下計算的權利,卻能在腦海中推演整個宇宙的運轉,推開通往量子引力的大門。他在伽利略去世的整四百年後來到這個世界,又在愛因斯坦的誕辰,一個屬於圓周率的日子離開了我們,和愛因斯坦一樣經歷了七十六個春秋。

驚聞霍金教授去世!從此,劍橋大學應用數學與理論物理系,再不見那個在護士、助手和記者簇擁下,禁錮在輪椅上的身影,再不聞那個緩慢、幽默而磁性的聲音。我沒有語言可以表達心中的悲痛,謹以一篇短文,緬懷霍金教授。

霍金是一個公眾人物,但首先,他是一個科學家。所以,我們先從他的科學貢獻談起。

提起霍金,人們就會聯想到黑洞。黑洞是宇宙中最奇特的天體——它的引力場強大到,任何物體,只要進入黑洞的範圍(視界),沒有誰可以再從它的吸引中逃脫。我們不妨用金庸小說中獨孤求敗劍冢中的三柄劍,來類比霍金對黑洞以及相關領域的探索。

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無名利劍,「凌厲剛猛,無堅不摧。」

年輕的霍金,通過證明愛因斯坦引力理論中的數學定理,「與河朔群雄爭鋒。」在這個時期,霍金與合作者們證明了黑洞的「奇點定理」、「無毛定理」與「面積定理」。這些定理都是只基於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並沒有考慮量子力學的影響。

奇點定理是說,落入黑洞的每一樣物品,最終都會被壓碎,並且落到一個點上。這個點密度無窮大,還沒法用已知的物理描述,叫做奇點。這個證明主要由彭羅斯完成。霍金等人證明了,我們的宇宙也有點像黑洞——如果我們能把時間無限朝前追溯,也會存在密度無窮大的奇點。

無毛定理是說,黑洞可謂「千洞一面」:黑洞的質量、所帶的電荷和旋轉的角動量,代表了黑洞的一切。「英雄不問出處。」無論這個黑洞來自超新星的爆炸、來自中子星的碰撞、來自小黑洞的火併、還是來自早期宇宙的漣漪,產生的黑洞看起來都一樣。黑洞的來處被迅速忘卻,只留下三個數字而身世成謎。無毛定理看起來神秘,其實也不難想像。比如地球為什麼是圓的?地球剛產生時可能奇形怪狀,但是地球的引力把物質拉向球心,最終就成了圓形,同樣「不問出處」。黑洞的引力極端強大,所以這個「不問出處」的性質表現得更加迅速和徹底。

面積定理是說,黑洞視界的表面積只增不減。好比人吃多了會變胖,黑洞吞下物體,表面積也會增大。而物體落入黑洞有去無回,於是黑洞表面積只增不減。

霍金早年的這些工作,看起來是「理所當然」的。可是,在愛因斯坦艱深的引力理論中,要想嚴格地論證這些定理,難度卻令人望而生畏。唯年輕的霍金持無名利劍,方才斬獲證明。

這裡再次強調,這些定理,都沒有考慮量子力學的影響。霍金在他的下一個十年,把量子力學融入了黑洞奧秘的探索。他的發現顛覆了他早年的結論,也顛覆了所有人對黑洞、引力以及時空的認知。

七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初:玄鐵重劍,「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藉助世間之重器量子力學,霍金髮現,黑洞其實並不是黑的。

為什麼前人認為黑洞是黑的呢?因為黑洞引力過於強大,任何東西都跑不出黑洞,包括光。所以前人認為黑洞不發光,是黑的。

可是霍金髮現,考慮量子力學,其實黑洞會發光。

量子力學中,「真空」其實不是空的,裡面充滿了「量子漲落」。也就是說,帶正能量的粒子和帶負能量的粒子可以「憑空」產生出來,一小段時間後再相互湮滅。

這個性質看似玄幻,不過其實也不難想像。假想你我本來有同樣多的錢,不存在差別。這個沒有差別的狀態可以類比做真空。現在,你向我借了些錢,我們就不一樣了。這個有差別的狀態就是產生了粒子的狀態。錢多的你是正能粒子,錢少的我是負能粒子。量子力學就是說,我們可以相互借錢,只要及時還就行了——借得越多,要還得越早。

要是你向我借了錢,你跑不遠,因為我會追著你討債,直到你還錢,我們不再有差別為止(粒子的湮滅)。但是,如果我不幸掉進了黑洞呢?我沒法再跳出來討債,這樣你就可以自由地跑遠了。(當然,如果是借了錢的你掉進黑洞,少了錢的我可沒法跑遠,必須「追進」黑洞里找你討。也就是說,如果是正能粒子掉進了黑洞,負能粒子並不能因此跑出黑洞很遠。)

黑洞旁邊的量子漲落正是如此——負能粒子掉進黑洞,正能粒子趁機逃逸。因此黑洞會「發光」,也會發射出所有種類的粒子,因為所有的粒子都有量子漲落。黑洞發出的粒子,現在被稱為霍金輻射。對目前已知的黑洞,霍金輻射太弱太暗,目前以及可以預見的將來,都沒有實驗可以看到。但是其嚴密的邏輯,嚴謹的計算(當然不是本文的類比所能表現出來的),使霍金輻射成為物理學界已經深信不疑的金科玉律。

對物理學界,「黑洞不黑」不啻於一聲驚雷。一方面,宇宙中星繫結構的起源,來自早期宇宙中十分類似的原理(霍金也是其貢獻者之一);另一方面,黑洞的霍金輻射,對人類的時空觀念進行了「降維攻擊」——二十年後,特·胡夫特和薩斯坎德意識到,黑洞物理其實告訴我們,我們具有四維時空的世界,應該等同於一個具有三維時空的世界。這個原理叫做全息原理,被認為是打開量子引力大門的鑰匙,為量子力學和引力如何融合提供了指引。

八十年代初至今:「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

中年之後的霍金,思考的問題已不限於愛因斯坦引力與量子力學的邏輯推論,而是深入到了引力與量子力學之間的深刻衝突。

霍金提出了黑洞的信息丟失問題——作為量子力學的基石,信息是守恆的。知道一個系統現在的狀態,原則上我們可以推測這個系統的過去。可是,如果一本書掉進黑洞,又以霍金輻射的形式散發出來,那麼這本書里的信息還在嗎?我們能通過收集霍金輻射來推測這本書的內容嗎?這個問題困擾了霍金的後半生,也困擾了所有其他懂得這個問題的學者。直到兩年前(2016年),霍金仍然在嘗試解決這個問題。他和合作者在這個問題上的新的嘗試,依舊在學界蔚然風行,應者雲集。

中年之後的霍金,除了對黑洞和早期宇宙的研究,也猜想過宇宙的終極起源、猜想過時間箭頭的由來,猜想過物理定律為何如此般存在。現在的科學還不足以評判他的猜想,就像牌局中底牌還沒有亮出,尚無法斷定勝負。不過無論對錯,他的這些思想已成為人類智慧中的瑰寶,註定永傳。

你可能問,說霍金這麼厲害,為什麼沒有拿過諾貝爾獎?諾獎是衡量科學突破的重要標準,或許是最重要標準,但不是唯一準則。霍金的預言太難被實驗驗證,而諾獎從不授予尚未被實驗驗證的預言。這就好比一個科學家打開一座寶庫,如果後人能拿走寶物,供人把玩,這個科學家會得諾獎。霍金通過他的霍金輻射打開了一座寶庫,這座寶庫就是量子引力。寶庫中的寶物玲琅滿目,可是想觸及卻異常艱險,目前還沒人能拿走這些寶物。諾獎按規則不發給這種情況。但是,這兩種情況,哪一種更偉大呢?我想,沒有答案。

你也可能問,說霍金這麼厲害,那他和某某某科學家相比如何?無論這某某某是誰,只要是大家,我只能說無可奉告。科學研究不是擂台,沒有兵器譜,也沒有琅琊榜。科學家們做的事情不是在紫禁之巔分出勝負,而是並肩探索自然的奧秘。如果在認知本質的突破中,仍然非要分出自然的這件奧秘輕、那件奧秘重,是否把自然看得太輕佻了呢?

「公眾人物」霍金

回到「公眾人物」:霍金對世界的影響,遠遠超過了科學研究本身。比如一本《時間簡史》,三十年來譯成四十多種語言,銷售數千萬冊。每一個科學愛好者,都想翻開《時間簡史》,追尋萬物之理。每一個科普作家,也都想翻開《時間簡史》,探索成功科普的奧秘。

除此之外,霍金在科學周邊,也演繹著多彩的「科學人生」。

2009年,霍金向時間旅行者發出邀約。他辦了一個聚會,但是事先沒通知任何人,聚會之後才發出請柬。所以,只要不能回到過去,就沒有人能參加他的聚會。有些無趣的是,他的聚會上沒有迎來賓客。但是,誰知時間旅行者在不在,歷史能否被改寫呢?在通往未來的時間中,霍金教授已駕他的輪椅西去。但是,如果你是那個時間旅行者,請你列印出這張請柬,穿越到2009年6月28日。他還在那個聚會上等你。

2012年,霍金登上《生活大爆炸》扮演自己,把謝爾頓收為暈倒粉。2014年,霍金提出一個公式,計算英格蘭隊贏得世界盃的概率。可惜英格蘭遠征巴西,卻小組墊底飲恨而歸。

在他還有幾個手指可動時,他愛好在輪椅上飆車橫衝直撞,上至長城下至查爾斯王子的腳趾,都留下了他輪椅的軌跡。在他接受氣管切開手術後無法發聲時,仍然能和搖滾明星合作,在語音合成器中一展歌喉。

霍金時常發表言論,提醒人類在尋找外星人、製造人工智慧等方面保持警醒,提防人類自己的努力毀滅了人類自身。這些思想,是警世恆言,還是杞人憂天?或許只能留後人評說。

這就是霍金。沒有人想要過他這樣的一生。因為在他七十六年的生命中,有五十多年承受著無法形容的病痛。但每個人都想要過他這樣的一生。因為他生如夏花般絢爛,身後留下無數傳奇。儘管斯人已逝,他的思想傳遍世界。儘管禁錮在輪椅之上,他是宇宙之王。(編輯:明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網學科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今年的流感特別危險?
腦洞不保!日本深度神經網路演算法重建人腦中圖像

TAG:果殼網學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