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環球時報》:「AI軍備競賽」,中國別掉以輕心

《環球時報》:「AI軍備競賽」,中國別掉以輕心

【新智元導讀】中國的人工智慧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迎來了黃金髮展期。但國內人工智慧領域知名專家、新智元創始人楊靜提醒,在目前的大好形勢下,應該持續保持將相當比例的研發經費投入到對AI演算法等源頭技術的持續攻關中去。本文原載於2018年3月7日《環球時報》,作者劉揚。

近年來人工智慧(AI)在中國發展迅猛,國家已經將AI上升為國家戰略,多家中國互聯網巨頭已經逐步找准各自的發力方向,有的關注語音識別,有的關注自動駕駛,有的關注智慧城市,有的關注智能醫療。但也有AI領域知名專家提醒,在目前的大好形勢下,應該持續保持將相當比例的研發經費投入到對AI演算法等源頭技術的持續攻關中去,因為在這些方面西方國家仍然佔據主導地位,並有可能在下一輪技術迭代中將中國的現有優勢抹平。

國內人工智慧領域知名專家、新智元創始人楊靜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人工智慧平台分硬體和軟體,核心技術一直掌握在西方手裡,比如,晶元技術。此外,中國沒有主流開源框架也是很可怕的,深度學習、強化學習等演算法的研究也落後於西方。就拿阿爾法狗所包含的強化學習相關技術與演算法來說,中國仍落後於英美。

除了保持現有人工智慧相關技術的優勢,美國科技巨頭也在不斷為未來可能改變世界的技術研發進行布局。有專家認為,未來等於「量子計算+人工智慧」。楊靜稱,在量子計算方面,西方也佔有優勢。6日谷歌發布的一條消息似乎印證了專家的觀點。谷歌當天宣布推出一款72個量子比特的最新量子計算機Bristlecone,實現了1%的低錯誤率。谷歌認為使用Bristlecone可以實現量子霸權。外媒Motherboard認為當量子計算機有4000個量子比特時,破壞大多數現有的密碼學是可能的(比如區塊鏈)。

楊靜認為,目前中國有一定優勢的主要是在應用型的相關場景和行業,比如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但人工智慧的核心技術與生態體系還是西方為主導的。

中國在終端領域佔有一定優勢,比如華為,但在雲端是沒有優勢的,中國在傳統雲方面就不佔優勢,現在美國又開始發展AI雲了。在目前相關技術高速迭代的背景下,這種差距有可能會進一步拉大。按照IBM負責量子計算的技術專家的觀點,量子計算有可能會在下個十年商用,一旦量子計算實現商用化,那現有的晶元、演算法、框架等方面都有可能被更新。而美國的互聯網巨頭都在這個領域持續發力,所以中國面臨的挑戰非常大。

目前,中國的潘建偉等團隊已經在量子計算研究領域取得了很大突破,但在產業化方面,中國和美國仍然存在不小差距,就以IBM公司為例,他們進行量子計算已經有相當長的歷史了。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想要在AI領域超過美國並不樂觀。光有大量的應用數據雖然可以一定程度反哺基礎研究,但並不能直接產生質的飛躍,而一旦技術升級甚至有可能出現現有應用優勢被抹平的風險。

楊靜建議,國家和相關科研企業應該在研發經費、布局規劃等多個層面加大對人工智慧源頭核心技術的關注和研究力度。目前,可以將一部分產業與AI進行融合,但也要關注以阿爾法狗為代表的強化學習的能力提升,有可能會在幾年或十幾年後將現在看來很牛的演算法直接迭代掉,就像深度學習和強化學習替代當年「深藍」的演算法一樣。

楊靜認為,下一代超算——E級超算和腦科學都可能是中美等大國未來的必爭之地。中科院的克隆猴項目等中國腦計劃相關的研究一旦破解了獼猴大腦的奧秘,必然會對人腦的研究產生巨大推進作用,同時會對AI的設計和研發產生相當大的推動。總之,中國應該在一些一時看不到商用價值但有前沿研發潛力的方向配置相當一部分資源,避免在「AI軍備競賽」中落伍。

本文原載於2018年3月7日《環球時報》,作者劉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智元 的精彩文章:

【震驚】2.0 WALK-MAN人形機器人突破障礙物,成功打開乾冰滅火器
中國量子通信再獲突破,潘建偉團隊完成人類首次洲際量子通信

TAG:新智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