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噹噹,成也物流,敗也物流

噹噹,成也物流,敗也物流

這兩天的物流界新聞,噹噹被海航收購的消息成為熱門話題,有人說李國慶敗了,也有人說李國慶沒有敗,只是成功套現。有人替李國慶惋惜,也有人幸災樂禍。反正是各種各樣的人都有。我個人認為,李國慶是成功的,其對電子商務發展所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至於公司被收購,應該看作是一次再正常不過的商業行為,被收購併不是倒閉,說失敗有些危言聳聽。據說李國慶吟了兩句詩:天地孤影任我行,世事滄桑成雲煙。雖然並不押韻,但還是可看出他心情的孤傲與無奈,也許在他看來,噹噹或許不至於如此。

我知道噹噹是很早以前了。2005年,當時我在上海新華書店(新華傳媒)做項目,聽人說李國慶三番五次過來請新華的姜總去北京,從此知道這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再後來,就是李國慶與劉強東的互懟,噹噹上市,噹噹退市。直到今天,噹噹出售,就像一部話劇,有開頭,有高潮,有結局。我有幾個朋友與李國慶交往很密,我自己也去過噹噹多次,但與李國慶卻沒有見過面。所以,關於他的事情都是別人轉述,因此不好評價。如果以一個對噹噹物流頗為了解的人的眼光來看,我倒是有發言權的,結論就是噹噹成也物流,敗也物流。

噹噹上市

是抓住了物流的機會

時間回到10年前的2008年,噹噹那時正如日中天。但問題也很大,每天有2萬訂單需要處理,其位於西南五環的物流中心不堪重負,以至於機關人員每周六都要回到物流中心幫助揀書,這是一個沒有盼頭的日子。而恰在這時,亞馬遜位於北京的倉庫要上新的物流系統,停業3個月,噹噹一下子每天要增加約1.5萬個訂單,對物流來說真是雪上加霜。

正在這個節骨眼上,上海新華傳媒的人終於請來了。經過妙手回春般的改造,噹噹北京的物流系統處理能力大幅度上升,成為全國圖書物流的典範。噹噹的業務也因此風生水起,好不得意,一舉在中國市場超越亞馬遜這個死對頭,其實後者直到現在也沒能追上噹噹。正是因為物流水平的提升,幫助噹噹建立了巨大優勢,並在2009年實現盈利,進而於2010年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這是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夢幻時期,而此時的京東還剛剛起步,噹噹成為了它需要下大力氣追趕的目標和「敵人」。

這其中還有一個小插曲,2007年,新華的姜總猶豫是否來北京幫助李國慶而問計於我。為了慎重起見,我專程去噹噹的物流中心做了一個考察,那是我見過的最危險的物流中心之一:規劃毫無章法不說,貨架採用的都是非常低劣的產品,看上去搖搖欲墜,讓人十分害怕。我於是勸說姜總打消來北京的想法,因為環境太過惡劣,並且隨時伴有滅頂之災風險。但最終姜總還是改變主意來了北京,並幫助噹噹度過難關。此後數年間,噹噹的物流改造躍上了一個新台階,成為電商競相效仿的榜樣。

創業時期的李國慶夫婦非常節儉。儘管那時融資已經有數億元之多,但直到上市前一刻也沒自己個人的車,但他卻為物流總監派了專車,這也許是李國慶的過人之處吧。

噹噹物流

錯過了最好的機會

京東亞洲一號工程

在學習噹噹的過程中,如夢方醒的京東終於認識到物流對電商的巨大作用,開始於2012年前後啟動著名的亞洲一號工程,並全力進軍圖書行業,開始了夢寐以求的引流運動。但即使如此,噹噹在圖書的優勢畢竟太大,時至今日,京東雖然號稱與噹噹在圖書領域「差不多」,但噹噹卻認為還「差很多」,這應該是他們各自認為的「事實」。

雖然噹噹也沒有閑著,在業務上也向百貨開拓,意圖另闢蹊徑並挑戰京東,同時也準備在天津武清建設大型物流中心。但正當李國慶躊躇滿志之時,電商的局面卻悄悄發生了根本改變。

面對全球投資者對電商的普遍看好,再加上電商業務的超常規發展,京東的價值被投資者普遍高估,數百億的資金蜂擁而至。而京東面對這數不清的投資,開始下大力氣打造自己的物流系統。反觀噹噹,由於過早上市,失去引入資金的大好機會,而自有資金相對匱乏;再加上李國慶對物流投入的保守心態,終於在2013年形成反轉,目送京東扶搖直上。而噹噹幾乎是原地踏步,在整個電商序列中地位一退再退,以至於落到今天的地步。

李國慶非常聰明,他也看到了噹噹的物流短板,但是由於對物流認知的落差,始終沒有下決心建設自己的現代物流體系。時至今日,噹噹的物流仍然停留在上市前的水平,可能他自己到現在也沒有明白這其中的道理。當他看到自己的部下用土法子也可以完成數十萬訂單的配送時,也許這種假象對他產生了迷惑。其實,當一個人沒有體會到現代物流的巨大作用時,就如同只坐過普通慢車而沒有坐過高鐵,他的體驗和判斷又如何不產生偏差呢。

噹噹上市的另一個結果是幾乎所有高管離職。大家已經不再有繼續奮鬥的那一口氣,正當電商蓬勃發展之時,噹噹的高管們正以一個成功者的姿態,俯瞰劉強東和他的弟兄們正在刀鋒上飛奔,有誰能夠想到,他們卻遇到了風口。

未來還可以期待

我曾經對姜總開玩笑說,對噹噹來說,您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因為姜總以他對圖書物流的理解和卓越的管理才華,讓噹噹渡過難關並順利上市,但也的確讓李國慶產生了一個錯覺,那就是物流的關鍵不是技術,而是管理。這原本是沒有錯的,但要看是什麼人。當沒有找到恰當的人才時,你拿什麼拯救物流?

其實,噹噹的問題是很多企業的問題。李國慶的錯覺是很多企業家的錯覺:當一個企業從很小開始發展,有一天突然長大時,大家還仍然沉浸在過去的喜悅之中,而對企業未來的需求置之不理。此時,危機已經來臨,只有極少數像京東一樣的企業,始終處於憂患之中,才僥倖得以逃出生天。

人們對李國慶及其噹噹感到惋惜,其實是有更高的期望。畢竟噹噹給很多人帶來過快樂,噹噹的圖書更是讓千百萬人受益。也許人們在想,如果噹噹被收購,還會是原來的噹噹嗎?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其實,噹噹賣給海航,並非是山窮水盡的選擇,也許正是重新起航的開始。未來的噹噹仍然值得期待,對一個具備雄心的企業來說,任何時候都不會為時太晚。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2018年3月14日寫於深圳機場

大家都在看

物流技術與應用

權威傳媒,只為物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流技術與應用 的精彩文章:

東傑智能併購常州海登後主營業務進軍海外市場

TAG:物流技術與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