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播報:青春期究竟有多長?核聚變能源或15年內到來

播報:青春期究竟有多長?核聚變能源或15年內到來

跟蹤前沿進展,掌握最新動態

撰文 | 郝春暉、劉天霖、宋宇錚

責編 | 葉水送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No.1 用機器學習的方法鑒別腫瘤

在不同的腫瘤類型中,中樞神經系統的腫瘤格外難以鑒別。最近,德國研究者開發了一種基於機器學習的腫瘤鑒別方法。這種方法根據甲基化水平的數據,判斷腫瘤是由什麼細胞所形成,進而判斷出腫瘤的類型。研究者使用了大約2800名癌症患者的數據作為訓練數據集,目前這項方法可準確鑒定91種腫瘤類型。在通過1104例已經人工檢測過的腫瘤案例上,這項方法的誤診率僅為12%。為了推廣這種方法,科學家還推出了免費在線工具,可供人們上傳數據進行診斷。

文章來自: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26000。

No.2 核聚變能源將在15年內到來?

如何獲得安全無污染的能源是人類一項長久的追求。近日,麻省理工一團隊宣布與產業界合作,計劃利用高溫超導體在十五年內建造出第一座核聚變反應堆。核聚變指的是兩個較輕的原子核結合,形成一個較重的核與很輕的核(或粒子)的一種核反應形式。該團隊試圖利用的就是兩個氫原子聚變為氦原子時所產生的巨大能量。此前人類從未成功製造出可控的核聚變反應堆,其中一個瓶頸便是材料。此次麻省理工的項目將應用產業界新一代高溫超導體,期望藉此能實現更大突破。值得注意的是,我國也在與其他國家合作進行核聚變技術的研究,並在一些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如若核聚變反應堆最終走向商業應用,不僅其產生的污染與風險微乎其微,工作效能也遠強於目前的核裂變反應堆,可能成為人類的「終極能源」。

No.3 清理蛋白質團塊可提高年老細胞的活力

蛋白質生產和處理的精確控制對身體機能的健康運轉有不可言喻的重要性。老齡細胞處理蛋白質聚集的能力下降,而蛋白質聚集與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有關。靜息態的神經幹細胞一直被認為是一種等待激活的非常原始的細胞類型,但最近發表於Science的一項研究推測,這些靜息幹細胞或許不是等待被激活,而是另有他用。即使是年輕的細胞,靜息幹細胞中都有大量的蛋白質聚集在溶酶體中,而激活的幹細胞中清理蛋白質的蛋白酶體相關的基因的表達量更高。隨著細胞年齡的增長,靜息幹細胞的蛋白質聚集會越多,移除這些聚集物能提高細胞的活化能力,產生新的神經元。目前還尚未明確靜息神經幹細胞和其聚集的蛋白質的作用。

文章來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03/180315141229.htm

No.4 地球深處可能存在水渦

人們對地下岩石縫隙中存在的地下水早已司空見慣,然而近日科學家對鑽石的研究卻意外發現在地表以下幾百千米的深處可能也存在著水,並且是流動的自由水。純粹的鑽石是完全由碳構成的,但是被開採出時通常會存留著其他晶狀體。研究人員在地下610-800千米深處的鑽石內發現了一種特別的結晶水-ICE VII,通過進一步的研究顯示,這些結晶水並沒有與岩石相結合,而是在地幔的高溫下一直自由流動。科學家對這一新發現感到激動,儘管該研究本身並不能指出地球深處的水渦究竟有多大,又有多廣泛。

文章來源: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8/03/pockets-water-may-lay-deep-below-earth-s-surface

No.5 青春期究竟有多長?

青春期是人體生殖機能及生理機能成熟、心理和生理由兒童轉到成人的時期。一般認為10歲到19歲是人類的青春期(世衛組織)。然而,直到現在,科學家對青春期的定義仍有不同意見。許多科學家認為,五十多年前盛行的譚納標準(Tanner scale)已不適用了,而這是因為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傳統意義上的「成年」出現的更晚——人們在學校待得時間長了、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增多了、結婚和生育的年齡也變晚了。隨著人類對腦發育時間表的認知加深,現在很多科學家都認同:青春期結束的時間應該為二十多歲。

No.6 基因編輯先鋒擔任馬普感染生物研究所主任

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被公認為是基因編輯CRISPR/Cas9技術領域的開拓者之一。最近,她成為德國馬普感染生物研究所主任。馬普研究所是全球最大的研究中心之一,創立於1948年,每年擁有18億歐元的研究經費,在這裡工作的科學家,其中有18位曾獲得諾獎,在自然指數的全球排名上,馬普也一直位於前列。最近,這家研究所通過廣告招聘了20位研究所的主任,而該研究所的發言人表示,預計2030年,該所300個主任位置還有200個空缺,馬普研究所不得不從女性科學家和外國學者群體中,尋找潛在的主任人選。

文章鏈接: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8/03/do-you-want-direct-research-institute-germany-s-max-planck-society-has-hundreds-top

製版編輯: 常春藤|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中國學者重磅發現:捕食和逃跑,生死攸關的指令發自同一神經環路
前沿:光對水母卵細胞產生和釋放的分子機制確定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