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說阿彌陀經14:佛的聲音有8種殊勝

佛說阿彌陀經14:佛的聲音有8種殊勝

1、修智慧、修福德、度眾生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6方諸佛講到這已經講過一半了,還有北方、下和上3個方向的諸佛, 這阿彌陀經也算是快講完了。

前面的南和西方的諸佛代表的是修智慧和修福德。那麼智慧和福德都修完了要怎麼辦了呢?

要度化群迷教導眾生了,佛菩薩的事業就是教化眾生,度眾生,這北方諸佛就代表這教化眾生的內涵了。

2、釋迦為慈悲、牟尼為清靜

比如說釋迦牟尼佛的聖號有很多種解釋。 有一種很普遍的解釋是。

釋迦為釋迦族的意思,表明了出身。牟尼為聖者, 也就是說世尊的聖號這樣理解 ,是釋迦族的聖者。這樣理解可以的但是過於小氣。

而另一種解釋就是釋迦為慈悲、牟尼為清靜,也就是世尊以這聖號來教導娑婆世界眾生要用慈悲和清靜來救度自己。

所以當我們真的理解了世尊的聖號的時候,會發現真的是名問光佛一樣, 聽聞到這個名字就會得到收穫。

3、焰肩佛,對佛事業的承擔

那麼北方的第一尊佛世尊舉,焰肩佛 。

焰肩佛這和大焰肩佛的意思是基本差不多的 ,因為大家要知道,佛是無上圓滿究竟無漏的,決定不是偏科的,所以一佛聖號里涵蓋了一切佛的行德,只是因為眾生需要名相而起個名相罷了。

那麼焰肩佛,在這北方來理解就可以更多的理解為,對佛事業的承擔。

有這樣的一句諺語大體的意思是 ,你不挑50斤的擔子就永遠挑不起100斤的擔子,說的就是承擔 ,要勇於承擔。而且要用智慧把事情辦好。

在這個有這樣一句很有名的古文「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 行弗亂其所為。。。。」』

也是一樣的意思,我們能面臨的一切都是在因果的發展下的,不是你的因果就是他的因果,於是2個人的因果糾纏在一起,就形成2個人的共同因果,這個就叫結了。

我們承擔自己的任務,這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我們能為眾生承擔更多的任務 , 這就是菩薩行了 。

把教化幫助眾生的任務承擔下來,這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智慧的,也就是智慧和福德都要有的。

北方的第一尊佛就是說明這個意思 ,要承擔救度眾生的任務,教化眾生幫助眾生,慈能令樂 悲可拔苦 ,讓眾生離開諸般痛苦,都得到究竟大樂,這是諸佛如來的心。

什麼樣的供養是最好的供養?就是能發救度一切眾生的菩提心,這個心才是對諸佛如來最好最大的供養。

4、最勝音佛

最勝音佛,就是用無上殊妙的聲音在為大眾宣講佛法。

前面焰肩佛是承擔教化任務, 現在就是開始用音聲來教化眾生了。

那麼有個很巧的事情是,世尊沒有留下文字 ,佛經是佛弟子們集結整理的。

孔子也沒有留下說他自己的內容, 雖然他注釋了尚書和周易, 但是最能表現孔子精神的書,也是由他的學生整理的論語,

基督教的聖經也是一樣的都是依靠一個又一個的聖者,一段又一段的填補進去的 ,沒有一段是耶穌他書寫的。

都是靠音聲來做的教化,所以我們這落後了, 現在改成文字了,理解起來有障礙,有的文字又有很多種意思,讓人如墜霧中,不見真義。

5、佛的聲音有8種殊勝

1是極好音,佛的聲音非常的好聽,天人都沒有辦法去比擬的好聽。

2是柔軟音 , 在很多的佛經里看過,佛出柔軟音安慰眾生 ,這個柔軟音聽到後會非常的舒服。

3是合適音, 講出來的話語非常的合適眾生的根基和心理, 非常的契機,一聽就能接受 。

4是尊慧音,聽到佛的聲音會升起尊重的心來,因為尊重恭敬而得到智慧。正如凈空法師說的 一分誠敬得一分收穫,10分誠敬得10分收穫 ,就是這個意思。

5是不女音, 佛的10個通號中有一個叫調御丈夫,而且也知道佛是32大丈夫相 、80種隨行好的,所以佛說話的聲音很雄壯、有大丈夫的氣概,沒有軟弱的聲音,這個使得天魔外道都害怕,聽到佛的音聲就折服, 根本不需要動手、 打鬥的。

6是不誤音,就是聽佛聲音你能聽到真實的意思、不會產生歧義、不會讓眾生聽到後產生了很多種的理解和不明 。

7是深遠音, 就是與會的大眾近些的能聽清楚,遠些的也能聽清楚,現在的人要實現這個狀態只能藉助儀器了,光憑嗓子是做不到的, 那麼佛陀講法, 一切有緣眾生都會聽到,管是在哪裡 、哪怕是在其他世界,如來的聲音也會傳過去,而且聽的清清楚楚分分明明。

早些說過神通第一的目連,他對佛語的信受度不像舍利弗這麼好 ,他總是希望自己去驗證,所以他常常是滿世界跑腿去驗證佛陀說的內容的人。

當目連聽說,佛說話的聲音能夠有這樣的深遠,他不信,於是他就用神通力 向東方世界飛,到了東方的一個世界,一聽世尊的語音清楚明了, 他又飛 ,結果飛出去無數世界了,還是清晰明了,於是他有飛了大半天飛了回來。

8不竭音,就是沒有窮盡的意思,比如我們知道的餘音繞梁3日不絕 ,大概是一樣的。佛的聲音就是這樣的,講完了還會有一種連綿不斷的感受,所以也是為了讓與會大眾受益無窮。

那麼說完這佛聲音的8種殊勝 ,我們能理解,為什麼我們看佛經的時候常常一會下來, 參與的眾生都得到了什麼法眼凈、或是得到了什麼眾生語言陀羅尼 、或是得證初果羅漢, 這都是有原因的。

所以聽到這些的時候, 我們真的是很慚愧, 我們沒有能生在有佛住世的時間,不能在佛前聽受法要,所以古德都說自己是罪重凡夫。

那麼想聽這8種殊勝聲音, 在這娑婆世界是不行了,彌勒菩薩成佛要56億年以後,過去佛已經過去,未來佛還沒有到來。

那麼我們想親近佛陀怎麼辦?

有一尊佛是現在佛, 阿彌陀佛就是現在佛,我們只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能與現在佛聚會一處聞聽法要,這多幸福。

5、通過耳根來進入聖道

楞嚴經中25菩薩圓通的部分文殊菩薩告訴我們什麼了?

文殊菩薩說 ,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聞。

意思就是說,我們這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是最利的、

為什麼我們要念佛,就是要來降服耳根這一冤賊,正如有人說, 大聲念大佛, 小聲念小佛,這個說法不完全 ,但是有一定的意思在裡面, 就是說 我們能不能通過自己的念佛來降服耳根 。

大聲念佛對降服耳根能更快速有效些 ,但是佛無大小,所以這句話大家理解就好,說的時候別讓人誤會,如果說有大佛小佛 ,男佛女佛 ,誰是原佛,誰是某佛這都是魔說 (楞嚴經50陰魔)。

那麼我們現在能理解,為什麼佛教中的無數佛經都記錄了念佛這一法門?

比如地藏經里的婆羅門女稱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念了一天這是什麼?念佛法門。

比如觀音菩薩在觀音佛那得到聞思修的法門,為什麼要把聞放在第一位了 , 就是這要通過耳根來進入聖道。

比如早些和大家說過,打坐初禪的時候,最怕的是什麼?聲音,叫音刺, 所以這耳根多重要,大家要曉得了 。

6、 難沮佛(ju)

難沮佛(ju),這個沮就有很多種解釋,比如有水的一邊的意思,還有敗壞的意思 、還有詆毀誹謗的意思、還有畏懼的意思、 還有阻礙的意思 ~~!還有喪失的意思 。

那麼簡單來說,難沮佛, 就是不可破壞、不能動搖 、不能阻礙的意思。

我們知道敗壞都是因為內在的不牢固導致外在的破壞, 正如我們知道的 立壁千仞、不欲則剛 。

比如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那麼如果內在是完整不可動搖 、不能敗壞的,外在就沒有可敗壞的了,這正如道教的無為一樣。

正如2個人的愛情一樣,如果2個人真的能抱成團,沒有人會拆散你們,於是真正拆散你們的就是你們自己,於是我們就能知道了 2個人是這樣的 。

外魔是通過內魔起作用的,也就是說,我們的心地如清靜無染,沒有內魔那麼外魔對我們沒有任何的辦法。

如果我們內在里有一點這個念頭或是那個念頭 ,外魔發現了就會以這個你想的部分來刺激你 、來攻陷你。

7、日生佛

日生佛,像太陽生起一樣,蓬勃有朝氣又光明無量、破除了一切黑暗。

這正如佛陀的智慧之光一樣 ,我們要用這智慧之光來破除我們的一切罪障 業障煩惱障。

要用智慧之劍斬斷煩惱諸魔。

8、煩惱是菩提:心能轉鏡、即同如來

煩惱是菩提,怎麼理解這句話?

就是般若的本性是可以顯示多種狀態的 ,而煩惱和菩提正是般若的2種顯示 。

那麼如果般若本性中沒有煩惱 , 那麼煩惱哪裡來的?

如果本性中沒有煩惱,那麼就不會衍生出煩惱來。

所以本性一切具足,具足一切的貪嗔痴 、具足一切的德行相好 、具足一切的智慧福德。

所以這煩惱也是本性中流出來的,只是因為迷惘,才形成了煩惱的感受 。

那麼轉煩惱就會顯菩提了。

於是煩惱是菩提、痛苦是菩提、愛恨是菩提、貪慾是菩提、懶惰是菩提,所有能舉出的都是菩提,只是迷惘和覺醒不同用的名相不同罷了。

所以現在困惑你的正是菩提。

只是你能不能轉煩惱成菩提 ,你能不能轉識成智 、能不能轉凡成聖。

這一個轉字,就是不對立不分別、沒有相的執著、只有用的方便。

所以當我們心理有些不好的情緒的時候,我們要記得,這是菩提我要轉明白他了, 我就得到菩提了。

那麼你還會去怨恨這個念頭,還會去因為有這樣的念頭而痛苦嗎?

9、北方最後一尊佛 ,網明佛

網我們都見過了,有經緯,有綱領有空洞的, 正如我們聽過的法網恢恢,雖然是網,看上去不那麼嚴謹, 但是疏而不漏,沒有能跑出去的 。

本尊佛就是用智慧的光明織成了一張光明的度眾大網,光明網下 眾生得度。

那麼這北方5尊佛 就是在代表度眾生的 用的方法不大一樣。

阿彌陀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佛說阿彌陀經14:佛的聲音有8種殊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性本佛 的精彩文章:

五逆重罪中有一個叫「破和合僧」
你為什麼掙不到錢?考證狂人彭于晏,沒有才華,用命去拼

TAG:人性本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