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恍惚難名是某峰——漸江《秋日山居圖》真偽辨析

恍惚難名是某峰——漸江《秋日山居圖》真偽辨析

恍惚難名是某峰——漸江《秋日山居圖》真偽辨析

清 弘仁 黃山圖冊之「蒲團松」

漸江以其成就無可置疑地成為新安畫派的大師,與査士標、孫逸、汪之瑞合稱「新安四大家」,此四人入清皆為明代遺民,畫風都是蕭疏的筆調,清淡簡遠,與其身份心情若合符節。在當時畫壇令人耳目一新,流風餘韻影響一時,人多趨之。


《秋日山居圖》之辨析

2013年12月,無錫博物院舉辦了一個古代書畫捐贈展,展品中有一件周懷民先生捐贈的,落款為「弘仁」的《秋日山居圖》軸(以下簡稱《秋》圖)。此圖紙本墨筆,縱一百二十三厘米,橫五十九點三厘米。畫面繪高山峻岭,嶺上疏鬆點綴,左下三株大樹,樹後孤亭一座。右側山澗中一泓平湖,澗底山坡夾一平台,其上竹叢襯托二層小閣一座。畫面上方留出天空,約佔四分之一,右側題識為七絕一首:

老年意孤成縮澀,乍見停雲有會心。

筆墨於斯需一轉,縱橫無礙可全神。

恍惚難名是某峰——漸江《秋日山居圖》真偽辨析

清 弘仁(款) 秋日山居圖軸 紙本水墨 縱一二三厘米 橫五九·三厘米 無錫博物院藏 風入松攝

款署「庚子冬初,掛單海陽之建初寺,寫題寄與進居士於豐溪書堂,展時想當一噱。余此寫秋日山居,略存倪迂遺意。學人弘仁。」

鈐「弘仁」朱文方印。作品裱邊無印鑒款識,本幅有鑒藏印兩枚,均為周懷民印鑒。左下角為「懷民」朱文扁方印,右下為「懷民鑒定之印」朱文長方印。

恍惚難名是某峰——漸江《秋日山居圖》真偽辨析

《秋日山居圖》款署局部

乍見該圖,經營位置、山石形狀存有漸江畫作之典型,若按照漸江成熟面貌的「裸骨」風格觀之,則沒有那種精潔而崚嶒的第一感覺。細看筆墨,線條油滑漂浮,明顯可知作畫時筆頭含水量較多,加上用紙較生,行筆較快造成,又行筆以側鋒居多,略無變化,轉折處極為隨意,線條質量很低。

恍惚難名是某峰——漸江《秋日山居圖》真偽辨析

左下三株大樹,從樹榦看則似松非松,特徵模糊,其中兩株畫有松針才知為松樹,但樹榦龍麟勾勒草草,松針葉組合呆板,尖端較鈍。左側大樹只能稱為枯槎一株。近前樹根雙鉤,最下方一處分叉填墨特別黝黑,顯為用墨之敗筆,尤為惹眼。山體上點綴的松樹、雜木、勾勒用筆更加潦草隨意。橫點圓禿,完全沒有漸江典型面貌。

恍惚難名是某峰——漸江《秋日山居圖》真偽辨析

清 弘仁 黃山圖冊之「烏龍潭」 紙本 共六十開 縱二一·二厘米 橫一八·三厘米 不等 故宮博物院藏

右上題識雖然有漸江風貌,但結字偏長,不是常態。由於力學倪瓚之故,他善用中鋒,筆法細勁,從漸江畫跋書簡中,可見其筆勢挺拔秀逸極具個性,是很難模仿的。《秋》圖題識書法板滯,用筆拘謹,起筆收筆程式化明顯;又見「寄」、「一」等字的橫畫以及「年」、「神」、「乍」等字豎畫不穩,「老」、「期」、「居」等字撇畫抖動等等,書寫者筆力羸弱的現象不一而足;部分字還有填描痕迹,顯系偽書。

恍惚難名是某峰——漸江《秋日山居圖》真偽辨析

清 弘仁 黃山圖冊之「趙州庵」 紙本 共六十開 縱二一·二厘米 橫一八·三厘米 不等 故宮博物院藏

另外,「弘仁」朱文方印刻制較好,篆法與漸江一朱文圓印相似,但考之諸多作品和《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等書都渺不可尋,可以斷為臆造。

雖然《秋》圖屬於贗品,但山體結構完整,並非拼湊而來,似有所本。

恍惚難名是某峰——漸江《秋日山居圖》真偽辨析

清 査士標題跋 局部

恍惚難名是某峰——漸江《秋日山居圖》真偽辨析

清 査士標題跋 局部


《松壑清泉圖》是本尊

2015年10月,廣東省博物館舉辦古代書畫展,展出了漸江《松壑清泉圖》軸(以下簡稱《松》圖),此圖經《中國古代書畫目錄》著錄,紙本水墨,縱一百三十五點八厘米,橫六十厘米,完全屬於「真、精、新」的標準品。甫一觀之,讓人馬上想到了兩年前見到的《秋》圖,兩者景物別無二致,尺寸上兩者寬度幾乎一致,高度上《松》圖要高出十三厘米,因上端是天頭留白,有少許區別無關大礙,這是屬於典型的「雙包案」了。「雙包」者,意為真假包公,兩件同樣的作品,必然有真偽或全偽的情況。《松》圖筆墨精好,望之一片清輝,於寒光冷韻中別有一種深邃幽寂,是為本尊真筆自不待多言,而作為《秋》圖的分身則判若天淵。

恍惚難名是某峰——漸江《秋日山居圖》真偽辨析

清 弘仁 松壑清泉圖軸 紙本水墨 縱一三五·八厘米 橫六〇厘米 廣東省博物館藏 風入松攝

《松》圖用中鋒細筆,線條剛勁,有元人的疏簡沉著感,轉折之處略無僵結,用筆凝練。勾勒山石、礬頭、平台等處外輪廓特別注重提按,雖然用筆造型結構瘦硬,絕無妄生圭角。勾勒之外,焦墨枯筆略施皴擦,淡墨渲染,用墨精鍊明凈,干而不枯,筆墨技巧極為高超。應該說水墨作品的最佳效果,就是如此圖般體現出一片銀灰色調。無怪乎周亮工在《讀畫錄》中論及漸江曰:「喜仿雲林,遂臻極境。江南人以有無定雅俗,如昔人之重雲林然,咸謂得漸江足當雲林。」

恍惚難名是某峰——漸江《秋日山居圖》真偽辨析

《松壑清泉圖》款署 局部

此外,若從左下三株巨松、山體之稚松、雜樹竹木、苔點。直至景物的虛實關係,各處細節無不暢快雅潔又偉俊沉厚。不愧是漸江,久居黃山,從實景中汲取營養,變格創新。正如其詩所言:

坐破苔衣第幾重?夢中三十六芙蓉。

傾來墨沈持相贈,恍惚難名是某峰。

《松》圖本幅右上有兩行款識「漸江學人弘仁為惟敏先生寫」。款書結字謹嚴,點畫剛健,勁銳流利,在漸江款書中非常典型。

上款「惟敏」當是徽商汪以功,據《徽商便覽》記載,「汪以功,字惟敏,潛口人,幼聰穎邁群,年十八捐書從父,賈於汴……客姑蘇」。

恍惚難名是某峰——漸江《秋日山居圖》真偽辨析

清 弘仁 竹石風泉圖軸 紙本水墨 縱五八·四厘米 橫三三·六厘米 天津博物館藏 風入松攝

從《松》圖的晚期畫風來看,當是漸江五十歲左右離歙往來南京、揚州、杭州時所作。漸江的交遊中鮮有為官者,以本籍人士居多。徽商富而好文,注重收藏,漸江與之往來獲觀名跡亦甚多。汪以功自小離鄉經商,客居姑蘇,漸江為之作畫自當是用意之作。

《松》圖署款下鈐二印,「弘仁」朱文圓印、「漸江僧」白文方印。此印與康熙己亥(1659年,50歲)漸江《竹石風泉圖》鈐印完全一致,屬於晚年較常用的印鑒,且兩圖署款書風也如出一轍。由以上幾方面可知《松》圖是漸江畫中精品。該圖有鑒藏印四方,左下角有「閔曠齋珍賞印」朱文方印一方,右下角從上至下有「集蘭齋藏」朱文方印、「群玉秘笈」白文方印、「灣溪林氏品石家藏」朱文方印各一方。

恍惚難名是某峰——漸江《秋日山居圖》真偽辨析

清 弘仁 松溪石壁圖軸 紙本設色 縱一一八厘米 橫五〇厘米 天津博物館藏 風入松攝

若將《松》圖與《秋》圖合併觀之,兩圖高度一致,當是對照真本臨摹,時間當在清中期之後,作偽者應該是漸江身邊比較親近的人。周亮工在《讀畫錄》中談到漸江「君未五十歿,畫益貴重,其門徒贗作甚多,然匡骨耳,此直須另覓雲林矣」。可見弘仁盛名之下,極受追捧,贗品眾多也是自然的事。


原文作者:風入松(自由學者)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7 年4月刊《恍惚難名是某峰——漸江《松壑清泉圖》《秋日山居圖》辨偽及漸江生平資料的一處訂正》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紫禁城》官方授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敢言天地是吾師——「清初四僧」弘仁作品中的黃山風骨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直從書法演畫法:五十學畫的吳昌碩如何成著名的大寫意畫家?
漫談:皇室后妃首飾的特徵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