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國人大代表劉多:持續深入推進智能製造 驅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變革

全國人大代表劉多:持續深入推進智能製造 驅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變革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中國製造2025』,推進工業強基、智能製造、綠色製造等重大工程,先進位造業加快發展。」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指出,當前全球經濟發展進入深度調整期,新一輪工業革命正在全球範圍內孕育興起,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蓬勃發展推動製造業進入發展新時代。

與此同時,數字經濟浪潮席捲全球,驅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變革。新工業革命與數字經濟的歷史性交匯,對智能製造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劉多表示,在這一歷史轉型期,智能製造發揮著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大力發展智能製造,能促進先進技術裝備的廣泛應用,建設數字化車間、智能化工廠,推動企業向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能實現多種社會資源的共享,催生大規模個性化定製、網路化協同製造等新型生產組織方式;能顯著有效提升產品質量,促進產品智能化創新,提高「中國製造」的競爭力。「我們要持續深入推進智能製造,推動中國製造業的跨越式發展,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發展目標。」

劉多介紹說,「十三五」以來,我國圍繞智能製造做了大量紮實有效的工作,智能製造頂層設計不斷完善,為落實《中國製造2025》,發布了《智能製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智能製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持續開展了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和新模式應用工作,形成了央地協同、產學研用聯合創新,各方面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經過幾年的實踐積累,智能裝備創新實現突破,企業研發和應用了316台核心裝備、215套行業急需的智能製造成套裝備,圍繞設計模擬、工業控制、數據管理、測試驗證平台等開發應用工業軟體505套,依託行業龍頭企業培育商業化工業互聯網服務平台20餘個。

企業智能化改造成效顯著,海爾集團、北汽福田、京東方等一批龍頭企業的智能製造應用水平達到國際一流,新松機器人、石化盈科、酷特智能等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能力持續提升。

總體來看,通過各方共同努力,推進智能製造的社會共識已經形成,成效不斷顯現。

她強調,智能製造是一個新生事物,仍在不斷發展變化,需要不斷調整推進措施,適應新階段的發展要求。儘管我國智能製造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製造業發展水平總體不高,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仍然突出,智能製造發展所需的部分核心裝備仍受制於人,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給能力有待增強,廣大中小企業如何開展智能製造探索、實現轉型仍缺少有效路徑。

近年來,全球智能製造發展不斷深化,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特別是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逐步成熟,並加速與製造業實現融合,驅動智能製造由數字化、網路化向智能化邁進。

劉多表示,現階段,我國人工智慧技術積累已經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備了與製造業等垂直領域結合的基礎,要把握住人工智慧發展所帶來的歷史性機遇,深入發展智能製造,實現先進位造業的彎道超車和跨越式發展。

劉多對於未來我國進一步提升智能製造核心能力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要大力提升國產化智能製造裝備和軟體的供給能力。突破先進感知、高精度控制、建模與模擬等智能製造關鍵技術,提升高檔數控機床與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裝備等國產關鍵技術裝備的智能化水平,推進智能化成套裝備工程應用和產業化,實現國產智能製造裝備質量和可靠性的整體躍升。

二是加強智能製造關鍵技術融合創新。推動人工智慧、新型網路技術、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位造技術的協同創新,強化生產製造過程中的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和智能決策,為實現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和自適應等功能的新型生產方式提供技術支撐。

三是要擴大智能製造覆蓋輻射範圍。引導有基礎、有條件的領先區域率先尋求突破,打造智能製造公共服務平台,構建區域智能製造發展生態體系,實現區域內外創新資源、設計能力、生產能力和服務能力的有效對接和普遍供給,推動區域優勢產業率先實現智能轉型。

攝影:張松延

編輯:劉培鈺校對:梁 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郵電報 的精彩文章:

為了讓你的網速飛起來,浙江移動使了啥大招?

TAG:人民郵電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