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白話論史:萬曆年間的抗倭援朝

白話論史:萬曆年間的抗倭援朝

1467年中國明朝剛建國100年的時候,日本進入了戰國時代,然後就動亂了100多年,織田信長的手下羽柴秀吉先後擊敗明智光秀和柴田勝家,確立了自己的繼承人地位。然後經過幾番惡戰,逐步統一日本,後被天皇賜姓「豐臣」,打到萬曆20年領主豐臣秀吉完成了統一。

日本戰國時代

國家統一了,不打仗了,這些職業兵發現自己的價值和優勢沒有了。所以這些人很茫然,再加上日本剛剛完成統一,豐臣秀吉覺得很多人不服他,在他眼裡屬於異己分子,那麼最好就是找個什麼由頭把這些異己分子給消耗掉。

豐臣秀吉就琢磨了一招,日本沒仗打了,那就上外國找點茬,豐臣秀吉最希望的就是征服大明朝,然後天皇遷都北京,然後他到寧波養老,古時候日本最熟悉的中國城市就是寧波,因為他給明朝進貢必須到寧波。

因為中日隔著大海,但是日本和朝鮮只隔著67公里的對馬海峽,所以要想打中國,首先得打朝鮮,以朝鮮為跳板再進攻中國。

豐臣秀吉就給朝鮮國王寫了封信,說我準備向貴國借道直入大明國,希望你呢給我們讓個路,最好在提供點後勤支持,你看這事咋樣啊。

朝鮮國王斷然拒絕,這怎麼可能,大明是我們朝鮮父母之邦,連我們的國號都是明太祖給起的,那是我親爸爸,你打我爸讓我帶路,我是人嗎。

豐臣秀吉一看,你個給臉不要的東西,敢掘我面子,讓你嘗嘗大日本皇軍的厲害,所以二十萬小鬼子就渡過了對馬海峽進攻朝鮮。

小鬼子這個稱號是怎麼來的呢?日本戰國時代第一騎兵大將山縣昌景身高1米47,豐臣秀吉身高1米54,他的已故領導織田信長身高1米69,是當時日本國罕見的「巨漢」。而且那個時候的馬也很矮小,八國聯軍時候,人家那七國就嘲笑日本的馬,說日本人騎在狗身上作戰。

這麼一幫戰鬥力爆表的小鬼子,邁著兩條小短腿就登陸了朝鮮,半個月漢城(現在叫首爾)就淪陷了,一個月就把朝鮮國王趕到鴨綠江邊上了,朝鮮軍隊全軍覆沒。

所以朝鮮國王沒轍了,只好向父母之邦求援,奏報到了萬曆皇帝的手上,從來不上朝的萬曆皇帝破例出席了御前會議。皇上說大家議一議,日本打朝鮮咱救不救,大部分大臣是主和的,因為打仗我們沒錢,而且北邊有蒙古威脅,我們得防著蒙古大軍。最後萬曆皇帝說道:「太祖皇帝親賜之邦,不救,天下人寒心」。而且因為國庫空虛,萬曆皇帝用自己的積蓄充當軍餉抗倭援朝。

於是派出了明朝最精銳的部隊入朝參戰,當時第一批去了四萬三千人,騎兵兩萬七,步兵一萬六。這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關寧鐵騎。東北大漢,身高1米8,騎的馬1米8,。打1米5的小日本。打了兩年,把日本人打跑了,收復了朝鮮北部地區。

關寧鐵騎

然後雙方開始談判,談了四年日本人不幹,又開打,打了一年終於把日本人打跑了。抗倭援朝戰爭從萬曆20年打到萬曆26年,僅僅第二次出兵,明朝就耗費了白銀八百萬兩。朝鮮啥都沒有,八道國土都被日本給佔了,作戰物資每一粒米每一尺布都是從明朝帶過去的。

朝鮮國王感動的一塌糊塗,親筆手書四個大字「再造藩邦」,刻在南漢山上,摩崖石刻。今天這四個字還在,但是你要去韓國問導遊,說這四個字啥意思,導遊可能說歷史上韓國救過中國,所以中國人為了感謝我們刻了這四個字。你還別跟導遊犟嘴,犟嘴的後果就是導遊會考證出你的祖先都是韓國人。

因為抗倭援朝,朝鮮感戴大明的恩德到了什麼程度?1644年明朝滅亡,消息傳到朝鮮,天崩地裂,父母之邦怎麼滅亡了?朝鮮總結為明朝在抗倭援朝的時候勞民傷財,元氣大傷,所以才被滿清打敗。「大明之亡也,未嘗不始於東征」這是朝鮮國王說的。

所以朝鮮痛定思痛,我們要報父母之邦的大恩,我們要讓明朝永遠在我們這活著,我們不用清朝年號。崇禎不是甲申年死了嗎,朝鮮發明了一個紀年法,崇禎甲申後XX年。

1992年中韓建交20周年,首都博物館有一個朝鮮王朝時代的生活展覽,其中在一個朝鮮墓志銘上,它的落款是「皇明崇禎甲申後八十七年」。甚至1930年國民黨元老張繼先生訪問日本佔領下的朝鮮,發現朝鮮很多民間私人寫東西的落款還是皇明崇禎甲申後XXX年,中國連大清都滅亡了,那邊還是明朝。

可見抗倭援朝對於朝鮮王朝的再造之恩,他們確實是刻骨難忘。當然不僅僅是救過朝鮮一命,更關鍵的是朝鮮對中國文化的認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朝第一硬漢居然是他,你們知道么
明朝時期明成祖積極招撫韃靼和瓦刺兩部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