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浮潛那點事

關於浮潛那點事

關於浮潛那點事

當你站在柔軟的沙灘上,望著蔚藍的海水,白色的浪花爬上腳面,熱帶的暖風撫著臉龐,心曠神怡,心滿意足,你以為已經欣賞到了大海的美,卻不知道自己錯過了多少精彩。

當你第一次戴上浮潛面罩,把頭埋入大海的胸懷,近距離面對炫麗的珊瑚,繽紛的魚群,你一定想為這個宛若阿凡達的迷幻世界歡呼(可惜你不能,因為你嘴裡咬著呼吸管);

看多了珊瑚和小丑魚的你開始步步進階,在溫暖的海水中與海龜鯨鯊同游,在海床的沙石間尋覓西班牙舞娘(海蛞蝓);

你開始添置設備,滿世界尋找更漂亮的海島海域,從此在浮潛的道路上義無反顧...

只要你有膽把頭埋入熱帶的海水中,以上就是大概率事件。

那麼就讓老墨來談一談浮潛那些事:

浮潛需要會游泳嗎?

不需要!

水性好的人浮潛自然有優勢,活動範圍更大,能探索更多,如果會憋氣下潛就更完美了。

但不會游泳的人也未必沒有機會欣賞美妙的海底世界,只要穿好救生衣,認真學好浮潛裝備使用,放鬆心態,做個漂浮動作並不難。

注意岸潛時別游太遠,保持在自己能站住的水深,船潛時別離船太遠,也可以呆在下錨的纜繩附近,以便隨時有扶靠把握的地方,當然千萬別停留在螺旋槳旁,有風浪時船體會移動,鋒利的槳葉非常危險。

浮潛小白最好有朋友家人陪在身邊,單人獨游也不用擔心,在東南亞出海游,船上會有若干工作人員,可以請他們伴遊,記得最後給點小費。

浮潛危險嗎?

有風險!

人們總覺得重裝潛水危險,殊不知每年浮潛死亡的人數遠遠超過深潛,這好比飛機失事與普通交通事故間的差別。

近年隨著國人海島游高漲的熱潮,浮潛事故也頻頻耳聞。

但就像老話說的:淹死的都是會水的。魯莽,衝動,不聽勸往往是事故發生的緣由,比如曾有人在船沒停穩,螺旋槳沒有停轉時就急著下水,結果被槳葉打中頭部而死亡;再比如最近剛發生在泰國的悲劇,同胞不顧海灘上的紅旗警示擅自下海,結果是2死3失蹤。

如何降低浮潛風險?

--保持對大海的敬畏,這是保證浮潛安全的第一要素。

--身體狀態,天氣海浪是考量是否下水的重要指標。身體疲勞,海浪較大時要果斷放棄,地方可以再來,生命只有一次。

--下水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手腳防止抽筋,檢查面鏡防止漏水起霧,等等。

--穿救生衣,穿救生衣,穿救生衣,重要的事情講三遍!

--下水後立即離開螺旋槳範圍,感知一下水流方向,趁體力充沛時先逆流行進,這樣返回時會省力很多。

--伏面欣賞海底世界時不能不管不顧,要常常停下抬頭觀察周圍狀況,是否離開船或沙灘太遠,附近是否有礁石...

--盡量別碰水下生物,因為不知道是否有害(對你或對生物)。老墨有一次為了保持身體平衡扶了一塊珊瑚礁,結果手指疼了兩月。

浮潛需要哪些裝備?

1,浮潛面罩和呼吸管

參加出海游一般船家會提供,有些服務好的公司還會提供一次性咬嘴。

有些國家地區出海裝備是要租金的,比如馬來西亞,所以如果經常參加浮潛,建議自己購買。從安全和衛生角度,當然也是自己的裝備更可靠放心,如果近視,就更需要給自己配備一副帶度數的面鏡。

面鏡在水中容易起霧,可以用去霧水(購買面罩時常常會贈送)噴塗,或者用牙膏甚至口水塗拭也有效果,戴面罩時注意沒有頭髮絲嵌入,任何細小的縫隙都會造成面鏡滲水;檢查呼吸管,調整咬合,多試幾次,提前習慣用嘴呼吸,入水後確保呼吸管露出水面。

面罩漏水的處理方式:用兩根手指按住面罩上半部,鼻子猛吐氣,讓水從面罩下方排出,然後按緊面罩。

嘴巴進水的處理方式:用嘴使勁吐一口氣即可排出。

現在市面上也有一種全乾式浮潛面罩,讓使用者可以用鼻子呼吸,推薦給不喜歡用嘴巴呼吸的朋友。

2,救生衣

所有船公司都會提供。

有些游泳水平不錯的朋友不喜歡穿救生衣,因為會減緩行進速度,不利於追逐魚群,但大海多變,萬一遇上逆流精疲力盡時就知道救生衣為什麼叫救生衣了,真的是救命的。有些管理嚴格的遊船,不穿救生衣是禁止下水的,一定要聽勸。

穿救生衣很簡單,跟穿馬甲似的,但你會發現救生衣背後下端有兩條長長的帶子,那是要從胯下穿過再扣在前面的(最好交叉),有些人覺得勒著難受就不願扣上,結果是下水立刻成了縮頭烏龜,這對於水性一般的人來說非常危險,見圖:

3,腳蹼或潛水鞋襪

腳蹼與面罩呼吸管稱為浮潛三寶,腳蹼可以加大游泳速度,活動範圍更廣,是逆流行進的利器,但腳蹼攜帶不方便,使用也有一定技巧,非天資聰慧者難以立刻領會。

普通浮潛愛好者準備一雙潛水鞋或襪可能比腳蹼更實際,尤其在淺水區浮潛,可能會磕碰到底下的礁石珊瑚,腳上有防護就安全得多,與之配套的還可以購置一雙潛水手套。

當然鞋和手套是防衛的底線,不是用來隨意踩踏珊瑚捉魚摸蝦的,珊瑚石一年長一厘米,一腳下去就毀了幾百年,熱愛自然的朋友慎之。

4,防晒

自從防晒霜對珊瑚生長有害的研究出來後,老墨本人不再塗防晒霜下水,但對於普通遊客,尤其是愛美的女生,老墨只能建議:能少塗點就少塗點。浮潛基本在趴伏狀態,最需要防晒的也就是後頸和肩部,真沒必要把自己塗得跟日本藝妓似的。

其實最好的防晒霜也比不上一條水母衣,真的怕曬就買一條帶上吧。

穿件薄T恤下水也是不錯的主意,這是老墨常乾的。

5,拍攝設備

浮潛達人自然早就裝備了GOPRO之類高端設備,普通遊客可以上網租水下相機或者購買對應自己相機手機的防水殼或套。

硬質防水殼防水效果更好,甚至可以用於深潛,價格略高,體積較大,對浮潛便利性有影響。

軟質防水套輕便,可用於相機和手機,只要質量過關,使用得當,拍拍遊客照夠用,但水中操作略有不便,畫質別要求太高。

手機所謂防水功能只是防止潑濺,別真的直接下水,海水腐蝕性大,電子設備一旦進了海水基本沒救。

殼套上的腕帶務必扣緊在手腕上,要知道如今海底的相機何止成千上萬,別再往裡面添加了。

水性一般,天氣糟糕的情況下慎帶設備下水,當危險來臨時,手中任何多餘物品都是累贅。

6,老墨個人喜愛的裝備

潛水包

也叫沙灘包,防水防沙,出海利器,可以放置手機眼鏡零錢包等雜物,一個10升的潛水包在沒有放單反之類重物,扣緊後完全可以漂浮在水面,可以當成臨時救生浮筒,如果包的顏色夠鮮艷,就是一個醒目的浮標,容易被人發現。

有了這個包,即使一個人出行也可以隨時下海,而不用擔心沒人幫著看管貴重物品。

怎樣才能欣賞到最美的水下世界?

白沙灘適合凹造型,適合玩水,適合親子,但不適合浮潛,白沙碧水是漂亮,但不會有太多魚,更沒有珊瑚。

深藍的海也不適合浮潛,那裡即使有也看不見,太深了,況且望著海中深淵即使水性再好也難免有恐懼感。

所以浮潛要找色彩斑斕的海面,那裡才有礁石和珊瑚,有礁石珊瑚才會有大量的魚群。

出海組織者都會安排專門的浮潛地點,有不錯的珊瑚和魚群,對於大多數遊客足夠漂亮了,但也常常人頭攢動,嚇跑了一些大貨(海龜,幼鯊,隆頭鸚哥等),浮潛進階者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不妨稍稍離開聚集區,也許會有意外收穫。

如果看到海中有明顯淡藍和深藍的界線,值得一探究竟,那是海中斷崖,深淺交界處常常有稀罕貨,比如菲律賓薄荷島的巴里卡薩斷崖,馬來西亞仙本那的珍珠島,游過時經常會驚起幾隻海龜,有時還能看到崖底的潛水員:)

浮潛安全最重要的是什麼?

保持冷靜的頭腦!

理論

↓ 實例

老墨親身經歷,本人無數次浮潛中最驚險的一次。

地點:泰國哈島(Koh Haa),天氣陰,有微浪。

當時我正在哈島中心的海灣里浮潛(泰語中Koh Haa意為五島),一番遊動後突然感覺到疲勞,甚至有抽筋前兆,抬頭觀察後發現自己離船有50米,而此處水深約4-5米,心裡立刻緊張起來...

我意識到自己犯了不止一條錯誤:

1,沒穿救生衣。

穿了救生衣我大可以仰面躺在水面上休息,待恢復體力再游回去;倘若風平浪靜,沒有救生衣我也是可以漂浮歇息的,可當日有浪,躺平了會有海水灌入嘴巴,抬頭又不能保持平衡。

最關鍵,沒有救生衣對心理防線的破壞是致命的,老墨身經百戰也難免驚慌。

2,早上在洛克島( Koh Rok)浮潛玩得太嗨,消耗了大量體力而不自知;哈島浮潛是從灣口入水,又不能向海灣外圍(航道)游,所以一直是順水游,稍一疏忽就離船遠了,打算回程時明顯感覺到逆流的阻力,划了幾下就力竭了。

3,下水前戴面罩時不夠仔細,有頭髮絲嵌入,發現漏水後多次踩水調整,消耗了更多體力。

4,竟然還帶著沉重的相機和防水殼,妨礙划水。

如果當時老墨驚慌到不能自控,必定凶多吉少,所幸多年的戶外經歷讓我的頭腦還能冷靜地思考和判斷:

我身後是船,距離50米,水深從5米到10米,逆流;前方有一個無人沙灘,距離40米,水深從5米到0米,隨著漲潮,沙灘面積越來越小,但1小時內還不至於淹沒。

我立刻做了自救的關鍵決定:用僅剩的體力游向沙灘。

雖然明白最後我還要再游90米才能回到船上,但眼下最重要的是立刻離開隨時會將我吞沒的5米水深,平復心理和恢復體力。

踏上沙灘那一刻腿都軟了,因為力竭,寒冷,以及後怕而全身發抖。無暇欣賞漂亮的無人沙灘,一直坐著休息,大口喘息,感覺如劫後餘生。

約定的上船時間將近,但我沒有急著游回船上,我不敢確定體力已經恢復到足夠我逆水游90米。幸運的是有位同船夥伴出現在附近水域,我立刻招呼她,請她回到船上後讓船員送件救生衣過來。

是的,幫忙的是個姑娘,額,有點糗,但再糗總比在海中央喊救命強點。

當然,該喊救命時還得喊,如果沒有這個小沙灘,我必定已經喊救命了。有救生員說過,大多數溺水者都是無聲無息的,在水面上長時間大喊大叫的情況只有影視作品裡才有。從覺察危險到沉入水中,人大概只有幾秒鐘時間,稍有猶豫就是生死之別。

90米距離對於泰國船員來說小菜一碟,很快就有人送來了救生衣。

救生衣不是機甲,不會增強我的力量,補充我的體力,但卻是一道堅強的心理防護,加上有船員在身邊伴遊,我妥妥噹噹地回到船上,危機解除。

從此老墨給自己立了條規矩:只要在站不住腳的水域浮潛,一定穿救生衣。

也希望看到我文章的朋友都能這麼做,無論你水性多好。

大海有美麗溫柔的一面,也有冷酷殘暴的一面。

祝 大家浮潛愉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墨灸伴旅 的精彩文章:

TAG:墨灸伴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