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悼李敖:自此以後,世人唯有懷念你的快意與恩仇

悼李敖:自此以後,世人唯有懷念你的快意與恩仇

台灣「聯合報」3月18日報道稱,台北榮民總醫院證實,罹患腦幹腫瘤的作家李敖,近日因病況轉危,今天上午10點59分離世,享年83歲。

李敖先生走好。

看到新聞上說是「安然離世」,應該也合了先生生前所說,「假如死的話,絕對會很快樂地死掉」。

李敖先生是幽默樂觀之人,說到做到,這一次果然也沒有食言。

初識李敖,約莫八年前,彼時我16歲,正讀高中。

有一天,副校長為了激勵我們班衝刺成績,在晚自習的時候給我們看了一集《魯豫有約》和其他一些視頻,主題是同一個人(當然了不是李敖),這個人是天才少年吳子尤。因為子尤視李敖先生為偶像,幸運的是,2005年,李敖時隔56年後重返大陸,在繁忙緊密的行程中特地抽空看望了在北大校醫院養病的15歲少年子尤。

幾乎同年,我開始被韓寒所吸引,因為韓寒在博客上的犀利時評。年少時,韓寒曾誇言,「中國當代白話文,李敖第一,我第二」。不過,十年後,李敖因為維護兒子李戡,對韓寒大放厥詞。這一點,確實有失公允,也足見李敖並不完全理解韓寒和大陸的時代。

畢竟,他離開大陸太久了。

2014年,我在太原念大學,那個冬天沉溺於人物自傳無法自拔,其中就包括李敖先生的《快意恩仇錄》。這本書實際翻起來,也可以很快看完,李敖文采之流暢,內容之有趣,讀起來並不費勁。但我還是看了半個月有餘,是因為我對其中大量的歷史細節充滿興趣。

比如,我未曾料想李敖竟然孩童時代也來過山西太原,彼時整個華北包括山西,可是日寇佔領區,但李敖確實在山西度過了兩個童年暑假,所以連「榆次」這樣的精確地名都能言之鑿鑿;

生於哈爾濱,在老北京衚衕里長大,1949年李敖隨家人去台灣時,已是14歲的少年。李敖對於北京,情深義重。

2000年,李敖憑藉長篇小說《北京法源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要知道這本書,寫於台灣,而李敖,在此之前,其實並沒有去過法源寺。

在台灣呆了一輩子,李敖依然是純正的國語,2005年回大陸訪問,在北大演講時,李敖還用北京話總結了人民對政府失望時的五種表現:「嗝了」(自盡而死)、「踮了」(逃離)、「得了」(藏匿做隱士)、「慫了」(投降)、「翻了」(翻臉了)。

2017年,我大學畢業工作了,下班後的大部分娛樂,多是看書或比賽。離開大學後,我很少再看娛樂綜藝節目了。但也有例外,比如之前《康熙來了》宣布停播後,我才第一次去翻了翻《康熙》以前的經典,尤其讓我驚訝的是,播了10多年的《康熙來了》,這個節目的首播嘉賓就是李敖,而前前後後,沒記錯的話,李敖做客《康熙來了》有5次。

其實並不奇怪,比起今天大火的《奇葩說》和曾經的《康熙來了》,要說電視綜藝感,李敖真算得上是這些節目的前輩了。

早在1995年,李敖就開始做電視節目,當然了,李敖大師的節目想要完全讀懂,並不容易,文化氣息很濃,哪怕與鳳凰的《鏗鏘三人行》相比,深度和廣度也在其之上,要知道鏗鏘三人組可是老江湖,而李敖從來只有一個人。我完整看完過的李敖的節目是2009年鳳凰製作的《李敖語妙天下》。

【《李敖語妙天下》節目目錄】

回頭看,僅在這8年里,李敖先生就對一個成長中的少年,潛移默化影響了這麼多。

事實上,我並沒有讀過李敖先生的多少作品,因為李先生的作品實在太多了,寫了一百多本書,有相當一部分,在大陸其實是看不到的。

更深層次的原因,以一個作家的身份去看待李敖先生,著實小了一點。

【青年李敖】

李敖念的是台大歷史系,深受近代國學大師錢穆先生賞識,與晚年胡適也交往匪淺。當我了解到這些事實時,看到錢穆、胡適、殷海光等教授的名字時,彷彿又穿越到了西南聯大,而在台北,年輕的李敖受教於這些大師,不得不慨嘆,某種意義上,李敖傳承了近代文人大師的風骨。

但李敖又是獨一無二的。

無疑,李敖的文學天賦和史學學術天賦,是令人艷羨的。但李敖,從來就不是規規矩矩的學術派。以至於,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如果李敖願意全身心投諸學術,能做出來的成績,不可想像。

但李敖沒有,他從台大畢業後,隨即參伍,之後在《文星》雜誌以筆為武,向國民黨白色恐怖發起挑戰,也因此,兩度入獄。

台灣解禁後,李敖依然不改針砭時弊的本色,並兩度涉足政壇,還曾以個人身份參加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曾為阻止台灣當局軍購手持催淚瓦斯大鬧議會。

政治與民生,民主與自由……某種程度上,更是李敖的信仰所在,哪怕為之奮鬥幾十年,為之受冤入獄,依然不放棄。

作家、思想家、政治家、歷史學家、文物收藏家、詩人、電視節目人,以其中任何一個身份標籤去看待李敖,都是不完整的,甚至,即便你熟知了以上所有身份,還是不能窮盡李敖。

李敖先生太有博學,太有性格了!你很難從《康熙來了》上看出,這竟然是一個生於1935年的人,竟然曾與胡適有所交集。

大半輩子,困於台灣,對李敖來說,不得不忍受的是超越同時代的孤獨感。

但他本人,又把一切看得很開。

作為一個見過日寇鐵騎,見過家國分離,守著一彎淺淺的海峽半個多世紀的人,台灣這個島,對他來說,真的太小了;

作為一個經歷過國民黨敗退,經歷過白色恐怖高壓時代的人,見過了太多的大風大浪,見過了太多的明槍暗箭、背信棄義,那些島上絮絮叨叨的紛爭,對他來說,真的看淡了;

作為一個天資不凡,師承於上個世紀諸多大家的人,他筆力雄勁,震動台灣,星光環繞,見過了太多人情冷暖;他曾因為失戀,甚至想去自殺;他的第一任妻子,是不輸林青霞的絕代影星胡因夢;50多歲時,他在公交站邂逅一個「長著一雙好漂亮的腿」的中學生時,依然敢於上前搭訕,那個叫「小屯」的17歲女孩,就是他如今的妻子。

李敖先生走了,帶著他的快意恩仇,嬉笑怒罵,平和地走了。

自然是很好的結局,李敖先生自然也有預感,所以於80歲後,僅用40天就完成了自己「80歲慶生」的自傳書籍:《李敖自傳》。

世人多笑李大師狂放,甚至不惜從李敖十個嘴炮里挑出一個未證實的,然後幸滋滋地看「打臉」。

不只是「文人相譏」,中國人受傳統影響,歷來不待見「驕傲、狂放」之人,似乎只有「謙遜、卑微」才是唯一之道。

但李敖不。

蔣家父子讓他入獄,他便視蔣氏父子為「仇人」,而他,對付仇人,從來都是用詳盡、縝密的事實資料去打敗,用犀利的邏輯去擊潰。而且,他還戲言,自己要比仇人活得更長才算贏。

他不是傳統文人,卻有著傳統文人不可侵犯的風骨;他善於跟任何人打交道,無論是士兵、農民,還是商人、教授,無論是朋友、仇敵,還是情人、親人。

他擅於賺錢,賣書行情不好時,就會想到做電視節目掙錢,甚至古董堆里,他也能淘到價值寶藏。

但李敖身上最難得的,便是有著文人氣概之外的世俗煙火味。他嬉笑怒罵,快意恩仇,愛憎分明,笑談風生。

他反對傳統文人那股悲情勁,聲稱「不僅要做個戰士,還要做個快樂的戰士」。

縱觀這83年風雨,李敖先生這一輩子,真是活透了的人。

cherish

O

漣漪之外 - beyond the ripples

在李敖先生諸多類型的作品裡,我最鍾情的,還是先生寫過的兩首小詩,這兩首詩後來都被譜成了歌曲。

《忘了我是誰》

這首詩是李敖獄中所作,當時李敖被單獨囚禁,想看書或者報紙,獄卒知道李敖文筆好,便讓李敖寫詩來換,這首詩就是這樣產生的。

忘了我是誰

 重逢。王海玲民歌精選輯

王海玲 

00:00/03:45

《忘了我是誰》

詞:李敖

曲:許瀚君

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

看了心裡都是你

忘了我是誰

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

看的時候心裡跳

看過以後眼淚垂

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

不看你也愛上你

忘了我是誰忘了我是誰

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

看了心裡都是你

忘了我是誰

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

看的時候心裡跳

看過以後眼淚垂

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

看了心裡都是你

忘了我是誰

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

看的時候心裡跳

看過以後眼淚垂

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

不看你也愛上你

忘了我是誰忘了我是誰

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

看了心裡都是你

忘了我是誰

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

看的時候心裡跳

看過以後眼淚垂

《只愛一點點》

這是我最最最鍾愛的一首現代情詩,幾乎沒有之一。也只有李敖這樣的人,才能寫出來吧!

只愛一點點

 我是你的

巫啟賢 

00:00/04:27

《只愛一點點》

詞:李敖

曲:巫啟賢

不愛那麼多

只愛一點點

別人的愛情像海深

我的愛情淺

不愛那麼多

只愛一點點

別人的愛情像天長

我的 愛情短

不愛那麼多

只愛一點點

別人眉來又眼去

我只偷看 你一眼

不愛那麼多

只愛一點點

別人的愛情像海深

我的愛情淺

不愛那麼多

只愛一點點

別人的愛情像天長

我的 愛情短

不愛那麼多

只愛一點點

別人的愛情像海深

我的愛情淺

不愛那麼多

只愛一點點

別人的愛情像天長

我的 愛情短

不愛那麼多

只愛一點點

別人眉來又眼去

我只偷看 你一眼

N

本文版權已保護,轉載需授權。個人分享朋友圈、群聊無需申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魚探長 的精彩文章:

TAG:阿魚探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