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什麼叫做究竟無我,一心利他?法王噶瑪巴

什麼叫做究竟無我,一心利他?法王噶瑪巴

大悲心就像天空中的太陽跟月亮,

總是守護著眾生。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真實、不造作的悲心,

每位眾生心中,

本來都具有那微小卻善良的種子。

所以我希望大家

好好守護這個自身微小的善念,

以此為基礎,

次第開展聞思修三學,

和三乘法教的一切道次第。

你、我、他之間息息相關

過去我也提到過,一心只有利他,對初學者來說是不容易的。

什麼叫做一心只有利他呢?

意思就是你心中只有想著利益他人,完全沒有想到自己。這實在是不容易,因為畢竟我們多少還是會顧慮到自己。但是就算無法百分之百想到別人,但至少不要捨棄他人。你的心中還是要放著眾生,還是要在乎別人、在乎眾生。

總之,請你記得,你跟別人是息息相關的。

講到這裡讓我想到,我們平時總是很自我,覺得我在這裡,其他人在那邊,心中想的都是「我在吃」、「我在坐」等等,覺得自己好像是一個跟別人毫不相關的獨立個體,彷彿是從酥油中抽出來的一根毛一樣。

但真的是這樣嗎?我們應該好好想一想。先不談中觀所提到的緣起因、金剛屑因、破有無生因等深奧的理論,只要靜下來,例如吃飯時可靜下來想一想:

「咦、我現在口中的這一口飯,它來自哪裡?這並不是我們天生就帶來的。」

或者想一想:

「我這身衣服來自哪裡?它不是別人做的嗎?」

甚至還可以靜下來再想一想:

「我在呼吸著呢!這每一口氧氣,它是從哪裡來的呢?」

科學家說氧氣是由大自然提供的,因此就連呼吸一口氣,都跟大自然息息相關,而且這也不只是一口氣而已,我們的呼吸,每天、每星期、每月、每年都在持續不斷,哪天一口氣不來,也就是死亡了。所以連一次的呼吸,都跟周圍的生命息息相關。

同樣,你可能是一個有名的人,但這個有名是哪來的?不也是別人給予的嗎?

如果在一個無人的地方,你不會有名,因為就你一個人嘛!所以聲名也是因為別人讚歎你、別人承認你,你才會有名。

總之,自己的身、口、意,甚至連你現在能夠活著,都是需要仰賴別人的恩德。

如果想要自己變得更好,就必須具備一些好的條件才能辦到;而這些順緣、條件從哪裡可以得到呢?

就是從仰賴其他生命來取得。

所以為了讓自己更好,就應該好好照顧、關懷那些和我們息息相關、共存的其他生命。

例如希望家庭和睦,就需要好好照顧家人;想讓國家安定,人民之間就要和睦相處;世界想要和平,所有的生命就必須和平共處,這樣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世界和平。

我們和其他生命都息息相關,就算是只想到自己的人,這時也應該好好想一想,若要自己好,就必須多少照顧一下周圍的人;就算不想做,也要試著去做,即使不想笑,也應該笑一笑。

不要像我,我總是不太笑,有一次我看到自己以前的照片,我滿驚訝的,因為我小時候常常笑呢!怎麼年紀越來越大,笑容也越來越少。

可能是因為事情多了,煩心的事情多了,就不太笑了吧!無論笑不笑,如果心中根本不想笑,卻要裝著假笑的話,還不如就別笑的好,所以請大家原諒我。

究竟的無我,完全的利他

總之,我們相互之間真的是息息相關,所以當然要幫助別人囉!

我以前曾想過,什麼叫做完全的利他呢?

就是當你成為其他生命的一部分時,就不會再有什麼自我的感受了。

針對這一點,我有一個故事,這是發生在文革時期,一個果洛地區喇嘛的故事。

當時,有個喇嘛被迫毀壞一座佛塔,而且還被威脅說如果不毀壞,就會被關進牢里。

這位喇嘛有一個年邁的老母親,他心想:「我當然不能毀壞佛塔,但是不這麼做的話,我被關進牢里,母親就沒人照顧了…」

在兩難的情況下他實在不知該怎麼辦才好,最後,他決定不去毀壞佛塔,於是回去跟母親說出自己的想法,他母親對他說:「你的決定很好,從今天起,就忘了我是你的媽媽吧!你放心到監獄去吧!我真高興你有這樣的決定。」

還有另一個故事是說,當時藏地要撲殺地鼠,如果不殺的話就會被懲罰,不是用石頭砸手,就是要砍斷手筋。

有一位喇嘛不肯殺,結果就被懲罰了。事後問他,他說其實沒什麼感覺,反而當時心中生起一個想法:「啊!今天我這雙手終於做了利益眾生的事。」

總之,那個時代出了很多這樣的故事。當時有朋友跟我說這些故事,那天晚上我才了解到―喔!

心中只有別人的人,他們因為已經完全變成別人的一部分,所以完全無我了。

不像我們平時所修的慈悲,總是想說一個健健康康、白白胖胖的自己在這裡觀修,然後有另一個很凄慘的眾生在那邊,彷彿自己很尊貴,然後賞賜一點悲心給他們,大悲心不是這樣的。

大悲心就像天空中的太陽跟月亮,總是守護著眾生。

在我們小時候,總是有一些很自然的悲心,那可是很寶貴的。隨著經典越學越多,接觸越來越多的上師,學到越來越多的法門,刻意地禪修悲心法門,結果反而悲心的力量越變越小。

以前我說過自己五、六歲時的故事,康區每到了秋天就會殺牛,我們家鄉的傳統是自己不親手殺,因為我們心中想著眾生的恩德嘛,當然不會自己殺呀!那怎麼辦呢?這時就會找漢族來殺,反正還不是一樣?自己殺或叫別人殺。方法是用布把牛的鼻口蒙住,將牠們悶死。

當時我大概四、五歲,看到那些牛的痛苦狀態,我真的很難過、很難過。還記得當時的感受,那種悲心是很強烈的,和現在比起來,雖然現在讀了很多經論,也了解到菩提心、慈悲心的定義和殊勝,但是這些知識、學問反而比不上當時那一念單純的悲心。

文字上的東西只是皮毛,都沒有碰觸到真實的內在。自然的悲心就像是一個有生命、快孵出小雞的蛋一樣,新鮮又充滿活力。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真實、不造作的悲心,每位眾生心中,本來都具有那微小卻善良的種子。所以我希望大家好好守護這個自身微小的善念,以此為基礎,次第開展聞思修三學,和三乘法教的一切道次第。

總是想著向外求得知識,是沒有用的。

我們應該對自己有所認識,對周遭的點點滴滴有所體會和感受,感受生命,了解大自然,了解地球,然後再進一步去修持佛法,這樣是比較好的;如果對生命完全無知,也很難從佛法得到真正的體會。

例如一個出家人,過去的出家眾是怎樣的情況呢?他是真正對輪迴有所了解,知道輪迴是苦,因為生起出離心而出家。

並不是說,啊!出家還滿開心的,到了寺院有飯吃、有書讀所以出家,這樣不是很奇怪嗎?這樣的話寺院都變成是孤兒院了。像現在有很多父母一股腦兒把孩子送到寺院,這麼做已經遠離了出家的本意。如果自己完全沒有想要出離,沒有學法的動機跟準備,然後就出家或學法,這樣是不可能有太好的成果。

-- Not End

法王 噶瑪巴《菩提道燈論》釋論

2010年12月10~13日

印度菩提迦耶德噶寺旁祈願法會舞台開示

本文轉載自網路,內容僅作公益性分享。

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轉發分享 功德無量

擁有正知正念,請關注「般若路」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本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般若路 的精彩文章:

有三種東西,你必須丟掉慈誠羅珠堪布
怎麼做,才幸福?索達吉堪布教言選

TAG:般若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