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條耳塞比羽生結弦的更貴,但你確定要買嗎

這條耳塞比羽生結弦的更貴,但你確定要買嗎

冬運會剛過完,最激動的不是廣大群眾,而是耳機廠商和耳機發燒友們。

說的當然就是隨身帶著十個高端耳塞的羽生結弦,截圖這裡少說也有10萬了。

羽生結弦戴著耳機的視頻開始流傳開來,我們發現它其實挺鍾情於日本的耳機品牌。包括Fitear、鐵三角以及今天要聊的final。

先摘錄一段final的歷史:

1974年,高井金盛先生創辦了final。在接下來的幾十年,final 不斷推出別具一格的高端音響產品,包括了Parthenon黑膠轉盤、Daruma 制震和重達800Kg的OPUS204金屬揚聲器等,並深得廣泛音樂發燒友的喜愛。

2009年,final正式進入耳機領域,並不斷推陳出新,細尾先生追隨前任社長高井金盛先生的腳步,開發出了多個風格各異且獨具魅力的系列,既有韻味十足、精緻小巧的入耳式耳機Piano Forte、Heaven和 Adagio系列,又有廣受中西方歡迎的頭戴式耳機Sonorous和Pandora系列。

2014年,細尾社長正式接手final。

第一次認識final是因為它的頭戴耳機,而第一次見到final的耳塞型耳機就是這個大家口中的「金夜壺」,正因為大家都記住了這個綽號,人家正式的型號反而忘了——Piano Forte X。

GIF

順帶一說,羽生結弦也有一條夜壺耳機,不過他的夜壺是Piano Forte VIII,材質和外殼處理都有區別。

事實上,Piano Forte X有兩個版本,分別是G和CC,這僅僅代表了不同的顏色和處理工藝,CC使用離子電鍍,外觀顏色類似玫瑰金、G版則是鍍金錶層,所以呈現黃金色,也就是我手上這條啦。有不少人將兩條耳塞標註為Piano Forte X-G和Piano Forte X-CC。但這樣又很容易和新款的換線版Piano Forte X-T混淆,各位應注意。

隱藏在這金閃閃表面下的,是鉻銅金屬打造的腔體。鉻銅優點是硬度與強度高,所以加工難度並不低。同時final官方認為鉻銅的衰減性也適合重現音樂廳中樂器的餘韻。

腔體分為前後兩半,不用說你也知道。Piano Forte系列(也包括LABII)的特點就是不是用硅膠耳塞套的入耳設計。直接做成了一體成型的形式,後半部分則加上了三個氣孔。所以說整個Piano Forte X與其說是入耳式,更多的具有平頭耳塞耳機的特性。

同時,Piano Forte X的單元尺寸也是和常見的平頭耳塞看齊,達到16mm。實用的是final自行研發生產的動圈單元,雖然沒有告知單元振膜是否有使用特殊材質,但final聲稱其單元應用了從設計號角單元處所獲得的靈感,在氣壓調節口覆蓋了金屬板。

必須要說的是,Piano Forte X的線很幼細,所以日常真的要細心呵護,用著的時候總是擔心會遭遇意外被扯斷。因為幼細,所以線容易打結,但因為外層尼龍包裹,相比常見的橡膠來說,就算纏繞在一塊了也會比較容易把線整理和抽出。

而且拿在手上才發現,45克的重量在數字上可能覺得沒什麼,但是一旦放在耳塞上,就顯得格外的沉甸甸。至少,在重量上Piano Forte X也是對得起它的身價的。

說起Pinano Forte X的價格,一萬五千左右的售價絕不是一般發燒友能接受的,這其實也和final這個品牌的產品本身就帶有一些奢侈品性質有關(畢竟他們做了一個號角喇叭然後售價還擠進了全球前十),但就算你有錢,Piano Forte X也未必適合你。

Pinano Forte X光滑的外觀幾乎沒有別的圖案在上面,僅有的是刻著一個final手寫體。而在接線位置旁則印著L/R的標識,但比較隱晦,不了解的話很容易忽略掉。

先說佩戴,再說說聲音。

如果你日常早已習慣戴著入耳式的耳機(像我從04年開始接觸入耳後就不再用平頭耳塞),第一次戴Piano Forte X時一定會有一種不協調感:它的發聲孔明明塞進了耳朵內,但你總覺得它沒戴牢,總覺得他會隨時掉下來。而只要塞進去後,稍微過上一段時間你又會發現其實佩戴還是很穩的。但是如果你的線被扯一下,還是會很容易掉下來。

可是當你覺得佩戴得比較牢固的時候,你又要面對另一個問題——聲音。

和入耳式不太一樣,Pinano Forte X在插入耳朵後,如果插入角度有不同,那麼展示出來的聲音變化也是挺明顯的。最後我會發現,如果要獲得一個比較好的中高頻質感,你必須要把耳機戴在一個介乎穩和不穩的邊緣地帶,如果稍微一動,就很容易掉落。

同時,Piano Forte X的聲音本身就帶有一種獨特的質感。

不過它不像其他日系品牌一樣,聲音有點妖。倒不如說,聲音不尖銳,但還談不上圓潤,初聽你還覺得可能有點燥。

這種燥主要在中頻,例如擦片你會覺得他的線條感有點粗,有種悶悶的感覺。同樣的軍鼓聲也會出現這種問題。鼓聲有一種蒙上布的感覺。

而且這種讓人不太習慣的中頻,在佩戴得牢固時會最明顯,如果想上面說的,把耳機稍微戴得不太牢固,質感就會立刻變得細膩起來,也能接受得多了。

儘管對於一些歐美流行不算太友好,但Piano Forte X的人聲,尤其是對日系歌手的人聲演繹會卻顯得特別出色,充滿了潤澤和寬鬆的質感,長時間聆聽也不刺激。尤其是在聽福耳的現場專輯時,其他耳機的背景伴奏都比較混亂,反倒是Piano Forte X卻能比較好地駕馭得了這個演唱會錄音。

另外,Piano Forte X包圍感很強,結像也相對地靠前,不過不會讓人覺得聲場窄小。

對於音源,Piano Forte X 也是挺挑剔的。手上幾台機器,分別是HIFIMAN 901S、海貝R6以及IPC這些器材都談不上能把Forte Piano X驅動得比較好,中高頻部分依然不好控制。

對三耳君來說,似乎很難找到一個讓我安利Piano Forte X的理由,誠然它具有別的耳機不具備的特點——獨特的造型、獨特的聲音。但從他的各方面的使用體驗來看,它更多的像是一件擁有精湛工藝的奢侈品,而不是一個適合盲狙的耳機。

事實上,不同人對於Piano Forte X的評價會非常兩極。三耳君曾經見過對夜壺系列評價很高的用戶,也見過吐槽比三耳君還多的人。當然了,上到萬元級別的耳機,我們也不會期望購買它的人是完全理性的,Piano Forte X對於喜好日系音樂的人或許可以多試聽了解,但如果你打算盲狙的話,像您這麼有錢的燒友,咱們先交換個微信認識一下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耳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魅族發布了神似舒爾846的旗艦耳塞Live 我們現場對比了一下聽感
星之物語&顏值即是正義 Campfire Audio 全星系金屬耳塞賞析

TAG:三耳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