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急性胰腺炎的CT分級

急性胰腺炎的CT分級

按照Balthazar分級標準,急性胰腺炎在CT上可分為五級。

A級:胰腺邊界清晰,胰周脂肪間隙存在,血尿澱粉酶均輕度升高;

B級:胰腺頭、體、尾部局限性腫大或胰腺體積瀰漫性腫大(包括胰腺輪廓不規則,胰腺實質密度不均勻,胰內小灶性局限性積液和胰管擴張),胰腺周圍脂肪間隙形態正常,血尿澱粉酶中度升高;

C級:胰腺實質形態及密度異常伴有胰腺周圍脂肪炎性改變,無明顯積液徵象,血尿澱粉酶均明顯升高,尿澱粉酶更顯著;

D級:胰腺周圍多個間隙積液,血尿澱粉酶趨向下降;

E級:胰腺周圍多個間隙中2個或2個以上間隙積液,或胰腺實質內、胰腺周圍脂肪間隙內氣體影出現,胰腺實質或胰周膿腫形成,血尿澱粉酶下降明顯。

A~C級為臨床診斷水腫型,無嚴重合併症發生,預後好,經治療可痊癒或好轉,屬臨床輕型胰腺炎。CT表現為D級和E級患者均為臨床重型及出血壞死型胰腺炎,預後差。早期行CT檢查得以確診者,如早期及時治療,均可痊癒出院。

根據以上分級研究,A級急性胰腺炎,診斷主要依靠臨床癥狀、體征、血尿澱粉酶變化等體液檢查結果;急性胰腺炎B、C級CT表現有較明確的特異性,亦可見血尿澱粉酶明顯提高,此時臨床診斷結合CT表現與血尿澱粉酶值改變對確診具有重要意義;急性胰腺炎D級、E級患者胰腺出現了局部壞死或膿腫形成,血尿澱粉酶由顯著升高到明顯下降,尿澱粉酶更為顯著,這一變化提示胰腺炎症致胰腺腺體破壞過多,胰酶的分泌功能明顯下降,提示病情惡 化。對於胰腺外液體貯留、胰腺壞死或合併膿腫的病例,那是高危病例,病死率高。胰腺膿腫CT診斷可顯示胰腺膿腫的有無、大小、數目和位置。主要診斷依據是 胰腺及胰周積液中是否有氣泡出現,但氣泡的檢出率較低。Bahhazar提出在發病2-4周後CT掃描圖像上仍可見邊界不清的局限性積液的患者應高度懷疑膿腫形成。

來源:華夏影像診斷中心

瘋劉才子整理

消化界招賢納士,歡迎您的加入!

招聘:醫學編輯/記者

崗位職責:

1. 參加消化學術會議,撰寫會議報道

2. 採訪國內外消化專家

3. 參與策劃醫學欄目

4. 醫學文章撰寫和編輯排版

崗位要求:

1. 醫藥學本科以上學歷,消化領域從業經驗者優先;

2. 具有較高的醫學英文文獻閱讀能力;

3. 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

有意者請將個人簡歷、代表作品發至:

lisc@high-med.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18種胰腺腫瘤,你都get到了嗎?
腹部影像征像之珍珠項鏈征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