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廈門大學校長:促進跨境產學研合作 提升「第一動力」

廈門大學校長:促進跨境產學研合作 提升「第一動力」

資料圖:廈門大學校長張榮。 中新社記者 林小龍 攝

(兩會訪談)廈門大學校長:促進跨境產學研合作 提升「第一動力」

中新社北京3月17日電 題:廈門大學校長:促進跨境產學研合作提升「第一動力」

中新社記者 羅欽文

《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16-2017》顯示,中國國家創新指數在40個參評國家中排名第17位。中國的《「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提出,「到2020年國家綜合創新能力世界排名進入前15位」。

以創新為「第一動力」的中國,如何加速提升創新能力?正在北京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廈門大學校長張榮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給出了他的答案:發揮高校優勢,促進跨境產學研合作,匯聚驅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更大更強的全球創新合力。

在他看來,促進跨境產學研合作,是加速提升中國綜合創新能力的良好契機,是解決中國產業轉型升級中諸多短板的重要途徑。

張榮分析指出,一方面,中國已成為國際創新鏈的關鍵節點,但對全球創新要素的整合能力,與中國的經濟規模還不相匹配,與世界科技強國還有較大差距;另一方面,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創新要素呈現出加速向中國集聚的趨勢。

張榮注意到,越來越多的世界知名大學來華開展合作辦學,為提升中國源頭創新能力和培養國際化創新人才帶來新契機;境外基礎性科學成果和前沿性技術,也迫切希望對接中國市場,在中國實現轉化和產業化。

與此同時,中國不少企業為擺脫產能過剩、低價競爭、產業低端化的發展困境,轉向創新驅動的壓力和動力不斷增強,急於利用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實現轉型升級。

「需要政府、企業和高校等從多個角度共同營造良好環境,進一步吸引跨國企業和世界名校來華髮展,形成有效的跨境產學研合作機制,提高境外各種源頭創新資源與中國市場的對接效益。」張榮說。

當前,中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對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愈發凸顯,為促進跨境產學研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撐。

張榮認為,作為科技創新的源頭和產學研合作的重要力量,高校可發揮與全球創新要素密切關聯的優勢,促進跨境產學研合作,加大境外創新資源引進力度,推動境外創新成果在中國落地轉化,推動中國創新能力提升和產業轉型升級。

具體而言,這位知名大學「掌門人」提出了四項建議:

一是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和推動作用,加強對境外創新資源和創新成果的引進。

二是進一步優化境外創新創業人才的引進環境,積極吸引境外各類各層次創新創業人才來華工作創業。

三是進一步完善跨境產學研合作的評價體系,建立跨境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激勵機制,促進跨境產學研合作。

四是建立一批專門服務跨境產學研合作的中介機構,共同幫助境外創新資源和創新成果與境內高校和企業實現高效對接。

張榮表示,可以預見,隨著中國高校「雙一流」建設的深入推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水平大幅提升,國際創新要素也將更多地被吸引進來,跨境產學研合作將更為廣泛和深入。(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台海 的精彩文章:

共享大陸經濟發展榮景 在廈台胞暢談「同等待遇」政策
台灣面板與半導體兩大優勢產業即將被大陸超越

TAG:今日台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