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融通創新要素貢獻中國智慧

融通創新要素貢獻中國智慧

【兩會專訪】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五年來,創新驅動發展成果豐碩;快速崛起的新動能,正在重塑經濟增長格局、深刻改變生產生活方式,成為中國創新發展的新標誌。」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委員表示,「新時代的科技創新必將再結碩果,特別是在基礎科學研究與高新技術產業領域,必將湧現越來越多的『中國創造』,為世界科技進步貢獻越來越多的『中國智慧』——這是一種自信,是一種底氣,也是一種境界。」

「過去我們衡量創新的標準,經常是拿我國的研究成果與國際領先的研究成果作對比;現在則是看一項成果是否具有獨創性的自主技術體系、革命性的原創科學思想,是否具有唯一性、首創性。」曹雪濤委員認為,這體現出經過改革開放40年來的發展,特別是伴隨著一系列重大國家戰略的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思想認識、環境氛圍、方略舉措在不斷聚焦聚力,雄厚的創新文化積澱在逐漸發揮效力,前沿性的科研文化理念已深入人心。

「這也從一個側面體現出我們的文化自信。正是憑藉博大精深的文化基因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局面才能持續深化,厚積薄發的中國智慧才能不斷推動基礎科學進步與高新技術研發。當前,我國正面臨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機遇,必須凝聚起更為強大、更為持久的科技創新力量,融通創新要素,形成前進合力,在實現科技創新跨越式發展的基礎上,引領創新潮流,主動展現更多中國擔當和中國作為。」

「我們要不斷健全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展現新文化,造就新人才,創造新輝煌。」曹雪濤委員認為,眼下要努力在「融」字上著力:

一要大力推動科技與經濟的融通,促進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產業化對接融通,推動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形成科技創新的倍增效應。圍繞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積極構建良好的科技生態,提升科技創新效率,集中攻克關鍵技術,加快科技成果有效轉化,又會進一步提升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並從根本上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逐步構建起現代化經濟體系。

二要大力推動科技與教育的融合。高等教育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結合點,更應在科教融合、協同創新上做真功、求實效。「同時,科教融合的形式要服務於內容,做到科教互促,催生更多的一流科學家、工程師和高水平創新團隊,真正推動關鍵性重大科學問題的解決和獨創性技術體系的問世。」

三要大力推動科技與文化的融會。應當發出更加響亮的中國學派聲音,產出更豐富的中國原創成果。「歷史和實踐已證明,革命性的重大創新往往源自原始性、獨創性的學術觀點,這種觀點又往往紮根於獨特的國情、文化和傳統。」曹雪濤委員認為,當下應重點支持和鼓勵植根中國文化沃土的原始性、獨創性的學術創新,打造中國特色的支撐原始創新的有效體制機制和濃厚政策氛圍,激發更多的優秀科學家立足於、服務於中國新時代的戰略需求。

「回望過去的5年,我國科技創新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的重大變化;展望未來,我國科技創新空間廣闊、前景可期。」曹雪濤委員激情滿懷地說,「只要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將是中國科技創新加速發展的新時代,也是中國科技工作者為世界科技進步貢獻更多『中國智慧』的新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他們讓「復興號」領跑全球
平昌冬奧會上演外交博弈大戲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