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戰期間,鬼子進村掃蕩必做一件事,無恥至極,百姓苦不堪言

抗戰期間,鬼子進村掃蕩必做一件事,無恥至極,百姓苦不堪言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揭開了日本開始侵略中國的陰謀,張學良因錯誤判斷形勢,不戰而退,導致東三省全部淪為日本的殖民地,上千萬百姓成為日本奴役的對象,然而日本的野心並不止於此,它的最終目的是想吞併整個中國,爭霸亞洲,並且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言論。

九一八事變

日本之所以敢如此囂張,一方面是當時中國極為落後,清政府長期閉關鎖國的政策,導致中國失去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機會,然而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開始大力變革,逐漸與西方列強並駕齊驅,軍事和經濟能力大幅增強。然而到了1929年日本國內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危機,軍國主義盛行,政府為了緩解國內的壓力,把侵略的目光對準了軍閥混戰的中國。

日軍

「九一八事變」發生以後,全國上下掀起了一陣激烈的反日浪潮,無數革命志士走向前線奮起抵抗。然而由於日本侵略中國進行了精心的準備,一開始中國軍隊並不是日本人的對手,直接導致了大片國土的淪喪。

七七事變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本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在中國製造了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致使30萬同胞慘遭殺戮,面對日本的一次次暴行,憤怒的中國人民以及海外華僑齊心協力共同抵抗日本。

日本這國家因為國土面積比較小,資源嚴重不足,所以在戰略上,日軍希望對中國速戰速決,這樣日本的把握比較大,然而日本的這點詭計被毛主席識破,毛主席大膽地提出了「論持久戰」理論,拖也要拖死日本。隨著日軍的戰線越拉越長,資源和補給嚴重跟不上,為了解決這個困難,日軍想到了一個無恥至極的方法「以戰養戰」。

日軍掃蕩

到了1942年時,中日雙方進入了相持階段,雙方情況都比較困難,日軍為了打破這種平衡,制定了卑鄙無恥的「三光政策」瘋狂對中國革命根據地進行大掃蕩。這樣既能對中國軍民造成極大的破壞,還能獲取日軍所需要的糧食補給和能源補給。

日軍

他們一到村裡第一件事就是四處搜集糧食和蔬菜以及家禽肉類,因為日本士兵的伙食要求比較高,除了充足的大米和麵粉,還要有新鮮的蔬菜和肉類,這些在戰爭時都是很難得的物資,因此只要鬼子進村,必須做的一件事就是搜集百姓家的食物,能帶走的全部帶走,不能帶走的就燒殺,真是無恥至極,百姓苦不堪言。

鬼子掃蕩

後來我們也制定了一些反掃蕩的措施,最大限度的保護百姓的財產。最終在全國人民的一至努力之下,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如今抗戰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是我們要銘記歷史,不忘國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布衣雜談 的精彩文章:

國軍上將,曾抽蔣介石兩個耳光,杜聿明叫他老師,死後葬在八寶山
周總理為何一生都沒回家鄉?真實原因讓人潸然淚下

TAG:布衣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