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時期,為何滿族大臣稱「奴才」而漢族大臣卻稱「臣」?

清朝時期,為何滿族大臣稱「奴才」而漢族大臣卻稱「臣」?

「奴才」一詞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意指侍奉主人的僕人,是下人的專屬稱謂,《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咱們這個當奴才的,主子就是一層天,除了主子家的全得靠後。」

《舊五代史·朱守殷傳》:「朱守殷少事唐庄宗(李存勖)為奴,後為都虞候,使守德勝。王彥章攻之,守殷無備,南城遂破。庄宗罵曰:駑(奴)才果誤予事。」歷朝都有奴才的記載,均帶有鄙薄輕視之意。

然而在清朝這個詞有點耐人尋味,在清宮劇中,如果細心的人會發現,滿族的臣子,一般在面見皇帝之時,會自稱奴才,而漢族大臣在面見皇帝之時,自稱臣,這是為何?

大家都知道,自清朝入關之後,一直對漢族不留餘地的打壓,雖然說清朝沒有實施元朝的「等級制度」(元朝等級制度即:蒙古族人為一等人,色目人:蒙古周邊臣服蒙古人的部落,三等人:漢人,是北方女真等族,最下等人即南方漢人。)

但滿族與漢族之間的差距是非常大的,跑馬圈地便是一個典型。清軍入關中原後,滿族的王公貴族騎著馬在一定的時間內,能跑多少就圈定多少土地給你。

《清史》記載「跑馬圈地」獲地最多者為清攝政王多爾袞,一個手上沾滿漢人鮮血的滿清人。

而清朝滿族臣子之所以也在面見皇帝之時,稱奴才,其原因在於腐敗,眾所周知清朝在禁錮民眾思想方面是一把好手,就清朝十幾位皇帝而言,順治帝是最殘忍的,最懂帝王之道的是康熙,最勤政的當屬雍正,最無能的除了宣統就是乾隆了。

不過有一個地方乾隆可圈可點,便是促進了滿漢文化的融合,同時也製造了大批了貪官出來,這些人裡頭最大的一個貪官便是和珅了,同時乾陵時期,也是滿族「家臣」稱「奴才」的一個時代。

乾隆喜歡聽人拍馬屁,於是手底下的一幫臣子們,開始拚命的巴結乾隆,於是原本「奴才」一詞只流行在宮內的太監、侍女身上,瞬間被滿族臣子為了討好乾隆而學了過去。

滿族臣子為了討好主人,也為了表示對主人的忠誠,奴才一詞開始在朝廷內外蔓延,最終滿族臣子在面見皇帝之時,基本都是稱奴才,不過漢人不屑巴結皇帝,因此一直以臣自居,也從側面表露出不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書記載 的精彩文章:

風流作家李敖逝世,他一生與多少女人有染?真相很多人不信
對越反擊戰,在30萬人打擊下,殲滅越軍真實數字是多少?

TAG:史書記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