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俗語有東道主,是不是還有南道主北道主西道主?

俗語有東道主,是不是還有南道主北道主西道主?

東道主現在是一個很常見的詞,指稱接待或宴客的主人,或指請客的人。也可以指某項賽事的主辦國家、主辦城市或主辦單位等。例如2018年冬奧會的舉辦國家是韓國,所以韓國就稱作2018年冬奧會的東道主。

東道,本意是東方的道路,道路和「主」連在一起,則是一個歷史典故,源出於春秋時期鄭國的國都,即現在河南鄭州市下轄的新鄭市。

這個故事得從晉文公重耳說起。

晉文公(前671年或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晉獻公之子,母親為狐姬。晉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

晉獻公五年(前672年),晉獻公娶狐姬,次年生下重耳。重耳自小就喜好結交士人,十七歲時就有五個才能出眾的朋友:趙衰、狐偃、賈佗、先軫、魏犨。

晉獻公十八年(前659年),深受晉獻公寵愛的驪姬預謀要自己的兒子奚齊為太子,便陷害太子申生,申生無奈,便上吊自盡了。申生死後,驪姬又開始誣陷晉獻公另外的兩個兒子重耳和夷吾,得知消息後重耳逃到了蒲城,夷吾逃到了屈城。

公子重耳從此開始了逃亡生涯。

在逃亡過程中,重耳一行人曾經路過鄭國,鄭文公不按禮接待他們,鄭國大夫叔瞻勸告鄭文公說:「晉公子賢明,他的隨從都是棟樑之才,又與我們同為姬姓,鄭國出自周厲王,晉國出自周武王。」鄭文公反駁說:「從諸侯國中逃出的公子太多了,怎麼可能都按禮儀去接待呢!」叔瞻說:「您若不以禮相待,就不如殺掉他,免得成為咱們的後患。」鄭文公對叔瞻的勸告不予理睬。

晉惠公十四年(前637年)秋,重耳到了秦國,秦穆公把同宗的五個女子嫁給重耳,太子圉的妻子也在其中。重耳不打算接受太子圉之妻,胥臣說:「圉的國家我們都要去攻打了,何況他的妻子呢!而且您接受此女為的是與秦國結成姻親以便返回晉國,您這樣豈不是拘泥於小禮節,忘了大的羞恥!」重耳於是接受了公子圉妻。

秦穆公十分高興,親自與重耳宴飲。趙衰吟了《黍苗》詩。秦穆公說:「我知道你想儘快返回晉國。」趙衰與重耳離開了座位,再次對秦穆公拜謝說:「我們這些孤立無援的臣子仰仗您,就如同百穀盼望知時節的好雨。」

晉惠公十四年(前637年)九月,晉惠公薨逝,太子圉繼位,是為晉懷公。晉懷公即位後下令跟隨重耳逃亡的人都必須按期歸晉,逾期者殺死整個家族,因為舅舅狐偃與狐毛都跟隨著重耳沒有回國,晉懷公殺死了重耳的外公狐突。

十二月,晉國大夫欒枝、郤谷等人聽說重耳在秦國,都暗中來勸重耳、趙衰等人回晉國。於是秦穆公就派軍隊護送重耳回晉國。

晉文公元年(前636年)春天,秦國護送重耳到達黃河岸邊。面對重耳即將登上大位,狐偃說:「我跟隨您周遊天下,有太多的過錯,我自己都知道,我請求現在離去吧。"重耳說:"如果我回到晉後,有不與您同心的,請河伯作證!」於是,重耳就把璧玉扔到黃河中,與狐偃明誓。那時介子推也是隨從,正在船中,就笑道:"確實上天在支持公子興起,可狐偃卻認為是自己的功勞並以此向君王索取,太無恥了。我不願和他同列。"說完就隱蔽起來,才有了後來晉文公尋找介子推,放火燒山,為紀念介子推有了清明節一說。

前636年丁未日,重耳到武宮朝拜即位,是為晉文公。大臣們都前往曲沃朝拜。晉懷公逃到了高梁。戊申日,重耳派人殺死了晉懷公。

晉文公在位期間任用狐偃、先軫、趙衰、賈佗、魏犨等人實行通商寬農、明賢良、賞功勞等政策,作三軍六卿,使晉國國力大增。對外聯合秦國和齊國伐曹攻衛、救宋服鄭,平定周室子帶之亂,受到周天子賞賜。前632年於城濮大敗楚軍,並召集齊、宋等國於踐土會盟,成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

公元前631年(僖公二十九年),晉、周、魯、宋、齊、陳、蔡、秦在翟泉(今河南洛陽)會盟,晉國在會上「謀伐鄭」。公元前630年(僖公三十年),晉國和秦國合兵圍鄭。

在這之前,鄭國有兩件事得罪了晉國。一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魯僖公二十八年)的晉、楚城濮之戰中,鄭國曾出兵幫助楚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役之三月,鄭伯如楚致其師」)。結果,城濮之戰以楚國失敗而告終。晉文公為了爭奪霸權的需要,還是在兩年後發動了這次戰爭。

鄭國被秦、晉兩個大國包圍,危在旦夕,鄭文公派能言善辯的燭之武前去說服秦伯。燭之武巧妙地勾起秦穆公對秦、晉之間的矛盾的記憶,向秦伯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採取分化瓦解的辦法,說明了保存鄭國對秦有利、滅掉鄭國對秦不利的道理,終於說服了秦伯。

這個故事,就是《左傳》里著名的《燭之武退秦師》一文。如今已先入中學課本,成為經典文章。

在此文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

燭之武這一段話的大意是說:「秦國與晉國圍攻鄭國,鄭國已明白自己將會滅亡。如果滅亡了鄭國而有利於您,怎麼敢冒昧地拿亡鄭這件事情來麻煩您。跨越晉國,把秦國的邊界置於遠方,您也知道這有多大困難。怎麼可以用滅亡鄭國來擴大鄰國的疆土呢?鄰國越雄厚,您就越薄弱。如果饒恕了鄭國,並且把它做為東邊大道上的主人,那麼秦國使節來往時,我們就可以供給他所缺的東西,您並沒有損失什麼。況且您曾被晉君賜予過了,他答應把焦、瑕兩地給您。可是,晉王早晨渡過河去,晚上就築城來防備您,這是您所知道的吧。晉國,哪裡有滿足的時候呢?它既然能把鄭國當成自己東邊的國境,那就會肆意擴大他西邊的國境。如果不損害秦國,又將從何而去取呢?損害秦國來壯大晉國,就請您認真想想吧。」

這就是東道主一詞的來歷。燭之武的意思是如果保全了鄭國,讓鄭國作為東方道路上的主人,給秦國來來往往的使者供應住宿與費用,對秦國會大有好處。因鄭國在秦國東面,所以燭之武自稱東道主。

那麼,既然有東道主,其他三方向,北、南、西,是不是也有相似的說法呢?考之典籍,其實是有的,不過,在後來歷史的進程中,這些漸漸消失了。

北道主人也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北道上接待過客的主人。與「東道主」同義。

《後漢書·鄧晨傳》:「更始北都洛陽,以晨為常山太守。會王郎反,光武自薊走信都,晨亦間行會於巨鹿下,自請從擊邯鄲。光武曰:『偉卿(鄧晨)以一從我,不如以一郡為我北道主人。』」

此外,還有「南道主人「一詞。《魏書·裴延儁傳》:「昨得汝主簿為南道主人,六軍豐贍。」南朝陳徐陵《為貞陽侯與北齊荀昂兄弟書》:「想謀元宰,善保良圖,南道主人,以相付也。」

清趙翼 《陔餘叢考·東西南北道主人》:「俗稱居停主人為東道,本於《左傳》 燭之武 之詞『舍鄭以為東道主』也……又唐鄭餘慶為嶺南節度,與羅讓善。鄭還朝薦讓,讓至謁鄭, 鄭指語坐客曰:『此吾南道主人也』。是又有南道主人矣。」

宋人王?《野客叢書·東道主等語》中說,《左傳》中有東道主人,《後漢書》有北道主人,《魏書》有南道主人,史傳中惟獨不見西道主人之說。

史傳中東、北、南三道主人都有了,惟獨未見西道主一說。

但唐宋間其實是有「西道主」說法的。唐人溫大雅《唐創業起居注》卷中:「仍命華先濟為西道主人,華大悅而去。」宋劉攽《彭城集·自江南將歸先寄和甫》卷九:「寄聲西道主,好在嗣宗家。」宋王禹稱《小畜集·寄秀州馮十八禮丞同年》卷十一:「願作入朝西道主,只看黃霸詔書征。」

中國古代典籍自「東道主」始,再北道主,又南道主,最後加上西道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毒舌讀書 的精彩文章:

TAG:毒舌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