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請注意,人工智慧攝像頭能喊你回家吃飯啦

請注意,人工智慧攝像頭能喊你回家吃飯啦

場景描述: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當你走在再熟悉不過的上下班的路上,路邊視頻監控攝像頭悠悠然的喚了一聲你的名字,「XX,怎麼還不回家吃飯。」

截止2018年3月15日,安防行業三大巨頭紛紛交上了2017年的成績單。

2018年02月26日,海康威視發布2017年度業績快報。報告顯示,營收為418.95億元,同比增長31.2%;凈利為94億元,同比增26.6%。定位「以視頻為核心的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為全球提供安防、可視化管理和大數據服務。」

2018年01月24日,大華股份發布2017年業績快報。營業總收入188.52億元,同比增長41.44%;凈利潤23.78億元,同比增長30.30%;定位:「以視頻為核心的智慧物聯解決方案提供商和運營服務商。」

2018年03月14日,宇視科技發布2017全年財報,營收31.0億元,同比增長50.5%;實現凈利3.9億元,同比增長155.5%。宇視科技定位:「全球公共安全和智能交通的解決方案提供商,以可視、智慧、物聯產品技術為核心的引領者。」

海康威視

浙江大華

宇視科技

數據顯示,2017年視頻監控產品占安防產品的50%左右,2010-2017年期間,我國視頻監控市場由242億元增長到1124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25%,2017年是門檻之年,安防行業已經悄然邁入千億級市場大門。市場特徵為:千億市場實力領跑者發展巨大,座次的三級跳,也讓眾人吃驚。在這千億級市場的頭部,競爭者的座次明顯存在著400億元到200億元,到幾十億元這樣的高位落差,出現了競爭格局的奇觀,在一般市場的競爭格局中,往往是當寡頭形成壟斷之後,後面排隊的企業蠶食較小的市場份額。安防的現實情況是,雖然營收相差懸殊,但是都巨大增長。高度競爭的市場,沒有大的失誤或者事故,格局很難改變。

當下的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演算法不斷進化、應用不斷增多。人工智慧必然要進入傳統行業,進入的時候,都抱著賦能的夢想——讓傳統行業的生產率大幅提升。讓技術變革推動社會進步。

安防是人工智慧的重要落地場景,雖然業界並沒有在人工智慧在未來發展方向達成一個共識,但是安防確實是提供了技術落地的「近水樓台」。人臉識別、車輛分析,物品識別,安防解決方案能夠集多維採集於一體,讓分析更準確、更快捷,也就是我們說的更智能,這種變化,對整個安防系統帶來了效率提升與功能擴展。

全志AIE硬化引擎運算元加速, 應用:前端人臉檢測、軌跡跟蹤,抓拍ID,可用於後端人臉識別。

在人工智慧和算力進步的加持下,新一代人臉識別智能系統重點區域的近千個攝像頭,將實時抓拍的每一幀人臉畫面,發送到指揮中心後台系統進行照片比對,每秒上萬幀畫面,數千萬次的運算,這樣超強的識別與計算能力是人工無法做到的。與此同時,視頻監控行業大數據挑戰視頻監控日趨高清化、集中化建設,海量視頻圖片的可靠存儲、分析計算、價值挖掘,迫切需要大數據技術和架構來解決。彈性計算也在推動視頻雲平台發展,更多的視頻雲解決方案出台。

超越安防,智能視頻監控解決更多需求

除了安防這一傳統領域,智能視頻監控的解決方案向新零售大步走來。實體經濟與科技深度擁抱。零售巨頭都非常明白需要利用好當前線上線下的資源,讓消費升級成為自身的優勢與競爭力。客戶的需求已經出現是對視頻數據管理的需求,而不只是安全的需求。

但是在千億安防市場中,又有多少億屬於人工智慧可以賦能的應用,這是仍然沒有定論的問題。

螞蟻金服實體店

天貓快閃店,位於浙江杭州市平海路銀泰

視頻監控數據的特色

第一、視頻監控自然會產生很多視頻流數據,這些視頻流數據直接使用是不充分的,結構化以後,更多的數據價值就體現出來了。

第二、在大數據浪潮中,監控行業數據量幾乎佔比最大。中國已經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視頻監控網,視頻鏡頭超過2000萬個,名副其實大數據行業。

技術重點之爭,重業務與架構,輕性能與參數

和晶元行業有所不同,晶元技術的進步是性能的成本增加,誰能在成本和性能中間找到平衡點,並且有效的落地就成了重點,所以性能和參數很重要;而安防的解決方案打的是工程戰。不是僅僅依靠性能和參數就決定成敗的,競爭的護城河是架構和平台。而通過護城河的橋樑則是不同行業的業務背景知識,對用戶的使用場景的深入理解。

當然,人工智慧晶元在安防領域落地又是另一場戰役,這個我們下回聊~

「人工智慧攝像頭能喊你回家吃飯啦是標題黨」,不過《親愛的數據》主創們相信,有一天,智能監控真的可以識別出你,並喊出你的名字。

出品:譚婧

美編:陳泓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ardata 的精彩文章:

TAG:deardat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