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山石草木皆神氣——讀江顯蛟的山水畫

山石草木皆神氣——讀江顯蛟的山水畫

仙境人家 江顯蛟

瑞士美學家約米爾說:「一片風景是一個心靈的境界。 」以此觀點去看畫家江顯蛟的山水畫,發現其畫面中的意象——山岩、樹叢、煙雨、村舍等,既是大自然觀照物,又是畫家的心靈體現;而且,此心無所不在,無所不包,通造化之妙,齊造化之功,這也是中國畫獨特的精神圖景與終極境界。

面對天高雲闊,千山崢嶸造化神奇,江顯蛟把自我的直覺、感情、神思、靈性等直接轉化為形式,在這一過程中,自然生命與畫家自我生命交融為一,使可見的物質世界轉化為內在的心靈空間之中,即「山川草木、造化自然」,在因心造境,以手運心的過程中,成為生命精神與情調的折射。在江顯蛟筆下,一切都在筆、墨、水、色的渲染與潑灑、書寫與意念中,體現出畫家主觀心靈的映照和浸潤,且由實轉而為虛,以虛寫實,由形轉而為神,以神寫形,畫面因而空靈飄渺,氤氳幻化;借筆墨抒寫表現其幽深靜謐與神奇寂然的內心世界。

江顯蛟營造的是想像力所及的理想與彼岸圖景,而不是此岸物性的現實場景。因為,我們在他山水作品中的筆墨營造與墨色渲淡中,看到的是非現實所有的清澄虛明,象徵著精神自由舒展的世界景象;質言之,這是一種精神風韻,一種體悟感覺和人格境界的凝定。

讀解江顯蛟的山水畫,我們分明看到宋元繪畫的章法、格局對他的影響,特別是對元人的筆墨、明清諸家意韻的借鑒,致使其筆墨虛靈無際、氣韻蓬鬆,最傳神之處在於——筆墨潑灑勾勒流轉的點、線、墨韻所顯現的質地與品格;畫家在濃破淡與淡破濃的氤氳幻化的墨色中,以轉折頓挫的點線書寫,體現危岩絕壁與雲流霧涌,千山萬壑、層林滿目、村舍錯落、江流天外等,筆墨在「虛實」與「實寫」、「乾濕」與「濃淡」之間,展現為超忽飄渺的「大寫意」形態,脫略形跡,以取象外之旨、意在筆先之意,在悠遠而無限的虛靜的澄澈之中營造了荒率蒼茫的境界。

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江顯蛟在研習傳統之中、汲取古人經驗與技法,同時,又堅持個性化的表現與理解,使他的山水畫在「氣厚則蒼、神和乃潤」中,營造了朦朧隱約,飄渺恍惚的意象世界;即古人所謂的「純用荒絀,以追太古」之境界。然而,由於畫家個人因素的作用,筆墨意味,形態與畫面氣息,韻致也都發生了質的轉換,在依然是「林無靜樹,川無停流」的高遠、渾遠、平遠中,巍峨山川、雲煙氤氳、川流不息的意象構成關係一併融合為「神超形越」的雲水天涯——這是心靈世界的境象,它在暗喻著造化的無限生機蓬勃活力,在對自然生命與美感的藝術展示時,也顯現了畫家內心世界的澄明與玄遠。

這是一種新藝術態度,是向藝術的本質意義與功能趨近的表現,作品於是成為內在生命的投影和顯現,作品在表象則成為一種引證;一種可以回歸到人性的、精神的、生命意識的暗示——即才情蘊於內,必以風度形色表於外。換言之,內心世界決定作品的高下。江顯蛟的山水作品一掃古人的荒寒蕭疏之境,慘淡凄冷之意,而以新時代的精神氣息入畫,創造了萬物崢嶸,造化無極的繁盛茂密與生機活力的生命景象,這是難能可貴的,也是他作品之令人擊節稱賞之志。

繪畫的真正目的並不在於有形地反映可見之物,而在於對存在物之變化的敏銳感知,在於化靜為動,轉實成虛的把握與表現,使一切無不有生氣充盈其間,一切死物僵態均與藝術無緣。

畫家江顯蛟,在對本土文化的感悟與浸潤中,體悟到「大美」之奧秘和要義,在領會了造化之妙、山川之美中,獲得了主觀精神的活躍與創造力,將有限的物性山水自然,通過精神點化為無窮之妙用,透過空靈的神思而令人頓感真力瀰漫,萬象在旁,使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點一線、一筆一墨,皆充滿了神氣韻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美術家網 的精彩文章:

易於親近的真實感——品居廉《富貴白頭圖》
許鴻飛的藝術探秘

TAG:中國美術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