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一封家書,每一句都是充滿哲理的名言,值得每個人牢記

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一封家書,每一句都是充滿哲理的名言,值得每個人牢記

三國時期著名軍事家、政治家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的一生可謂戎馬倥傯,在蜀漢政權建立之前,常年隨劉備在外征戰,居無定所。在三分天下之後,雖說已有了立足之地,但為了實現劉備遺願,他又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因此他連親自教育兒子的時間都沒有。蜀漢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第六次領兵北伐,與魏軍相持於五丈原。但因他常年操勞憂慮,早已積勞成疾。此時更因勞累過度,病情加重。諸葛亮預感到已經時日不多,倍加擔心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成長,遺憾的是他已經不能再親自教育兒子,只能滿含關愛之情寫下了一封流傳千古的告誡兒子的家書——《誡子書》。

諸葛亮

誡子書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大意是: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諸葛亮被後人譽為「智慧之化身」,從他的《前出師表》中,我們已經能夠感受到他對後主的規箴情真理足,感人至深,彰顯著他的拳拳之心,已經讓我們為之震撼。他的《誡子書》更是一篇充滿智慧之語的家訓,是古代家訓中的名作。文章闡述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讀來發人深省。它是諸葛亮對自己一生的總結,更是一篇修身立志的名作。

《誡子書》的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在《誡子書》中,諸葛亮教育兒子,要「澹泊」自守,「寧靜」自處,鼓勵兒子勤學勵志,從澹泊和寧靜的自身修養上狠下功夫。他告訴兒子不安寧清靜就不能為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探討,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不下苦功學習就不能增長才幹;沒有堅定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他教育兒子切忌心浮氣躁,舉止荒唐。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些看似老生常談的話,卻句句出自真心,發自真情,也是他人生的總結,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這篇《誡子書》,不但講明修身養性的途徑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與學習的關係;不但講明了寧靜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則方面對其子嚴格要求,循循善誘,甚至在一些具體事情上也體現出對子女的細微關懷。在這篇《誡子書》中,有寧靜的力量:「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有節儉的力量:「儉以養德」;有超脫的力量:「非澹泊無以明志」;有好學的力量:「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有勵志的力量:「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則不能勵精」;有性格的力量:「險躁則不能治性」;有惜時的力量:「年與時馳,意與歲去」;有想像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有簡約的力量。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傳遞出的訊息,比起長篇大論,效果好得多。

諸葛亮

這封家書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文字清新雅緻,說理平易近人,其中的每一句都是含義豐富、充滿哲理的千古名句,從而成為後人修身勵志的名篇。它不但被選入現行初中語文教材,也被很多家庭選作傳家修身的家訓,從而千古流傳。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風雅 的精彩文章:

李商隱別有情致的一首小詩,無人知曉,但最後一句,千古流傳
唯一能與杜甫《蜀相》一詩比肩的律詩,可惜很少有人知道

TAG:古今風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