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香港新加坡為搶獨角獸大撕,內地「黃雀在後」?

香港新加坡為搶獨角獸大撕,內地「黃雀在後」?

【文/觀察者網 吳婭坤】最近,圍繞「獨角獸」所展開的討論成功引發一波熱潮,而這些剛剛嶄露頭角的「明日之星」究竟會去哪裡上市,也成為了人們所關心的問題。

港交所

新交所

究竟誰才是內地獨角獸更好的募資平台?

雖然內地喊出了「讓獨角獸回歸A股」的口號,但對於很多新經濟企業來說,有著更為成熟監管體制和上市規則的港交所依然非常具有吸引力,尤其是在港交所承諾要研究「同股不同權」制度之後。

另一邊,對於內地的親切召喚,港交所認為這對自己構不成什麼威脅。「上交所和深交所都不是港交所的對手」,香港證監會主席唐家成說。在他看來,真正的威脅不在於內地,而在於新加坡。

恰巧,新加坡也是這麼想的,並身體力行地加入了籠絡「獨角獸」的混戰——3月9日,新交所執行副總裁周士達表示,新交所計劃未來兩周公布「雙重股權」(即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規則諮詢文件,預計從諮詢到公布約需要兩個月,預計今年7月就能迎來首家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而且這很是一家香港科技公司。

這還不夠,周士達還對準了港交所直接開炮。

周士達說,香港已經不是完全的離岸中心和國際市場,只是「半離岸、半在岸」,內地與香港的互聯互通機制已經建立,如果是已經在內地上市的企業,再在香港上市並沒有太大的意義,「無論喜歡與否,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而新加坡不是。考慮到中國內地對香港證監會有一定影響,香港真的是最佳上市地嗎?」

新交所執行副總裁周士達

對此,3月14日,香港證監會主席唐家成及行政總裁歐達禮(Ashley Alder)都對有關言論表示不同意及失望。

唐家成稱新交所的評論是「無稽之談」。他指出,香港證監會是獨立的監管機構。

歐達禮也說,香港內地監管機構採取不同的系統,一旦需要共同管控風險,在不同制度下會確保香港證監會的獨立性,兩個監管機構並非影響不影響的問題,而是相互溝通的關係。

香港證監會主席唐家成

雖然,兩家的「口水戰」在這次一來一往後暫時偃旗息鼓,但港交所和新交所的競爭並不會就此停下腳步。

你追我趕進行「同股不同權」改革,賣力吆喝

吸引大家目光最多的就是「同股不同權」制度。

在2013年將阿里拱手送給美國資本市場後,港交所痛定思痛,於2014年8月開始,就不同投票權作出市場徵詢,並於近日宣布,將在四月底開始接受「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申請,預期在夏季有首家「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

新交所跟風,於2017年2月進行了相關改革的首輪諮詢,確定了相關條款,今年3月底前完成第二輪徵詢,預計在今年7月就有首家「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新交所將於本月提出最新方案,擬放寬對「雙重股權架構」的部分要求,包括撤銷早前建議的最低上市市值5億新加坡元的門檻,並放寬企業需設「日落條款」的要求,而「日落條款」經過一段時間後,「雙重股權架構」公司自動轉變成傳統同股同權公司。

對此,港交所表示,新交所的規則修改也提到了「日落條款」啊,很有趣很有趣,怎麼回事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

毫無疑問,新加坡確實眼紅香港近些年來所享受到「內地紅利」來了。

內地企業近年來的大部分境外上市都選擇了香港和紐約。Dealogic的數據顯示,去年在香港上市的156家公司募集了143億美元,而在新加坡進行IPO的公司僅有20家,募資32億美元。

在向內地企業喊話時,港交所周士達說,根據企業自身的不同情況,可以做出不同選擇,如果業務主要在中國內地的企業,肯定最希望是在內地上市,但需要等待監管的批准;部分既以中國為重心,又希望面對國際市場的企業會更多地選擇港交所;對於有意開拓國際市場的內地企業而言,我們相信香港始終是首選的海外融資平台。。

新交所周士達稱,港交所有94%的上市公司都是來自內地和香港,但只有6%是來自海外,但新交所有高達35%的上市公司是非新加坡公司,其中相當一部分業務重心在東南亞的企業;如果企業業務並非以中國為焦點和中心,國際化程度更高的新加坡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如果是已經在內地上市的企業,再在香港上市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如果希望能在一個真正的海外市場上市,新加坡是不錯的選擇。

內地交易所想「黃雀在後」需注意什麼?

但港交所新交所競爭得如此焦灼,卻很有可能小看了內地市場和A股。日前,出席全國兩會的網易董事局主席丁磊、百度董事長李彥宏、搜狗總裁王小川均表示,考慮回到國內股市。3月7日,據《中國企業家》雜誌引述知情人士稱,證監會最高層曾與雷軍面談,希望小米回A股上市。

對於內地積極擁抱「獨角獸」的行為,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則發出警示稱,「按照目前回歸A股和快速IPO的思路,讓中國投資者分享獨角獸成長紅利的善良願望很可能適得其反,一地雞毛,甚至血流成河。」

在管清友看來,「獨角獸」不應該由部委根據幾個僵化指標篩選,而是市場選擇出來的,運動式的快速IPO一定會對市場的資金和情緒產生嚴重衝擊;此外,很多獨角獸已經過了快速成長期,且境外股市高漲,這些獨角獸股價很高,投資者分享獨角獸成長紅利的可能性不大,很容易出現上市之日就是48塊錢的中石油的情景。

為了不讓投資者在資本盛宴中流血,管清友建議,一方面,滬深交易所可設計單獨通道接納「獨角獸」,但是,必須用全新的發行制度和交易制度;另一方面,要認真考慮設立第三家交易所的問題,按照註冊制和新的交易制度以及交易所企業化來設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港台第一觀察 的精彩文章:

美議員提名「佔中」頭目參選諾貝爾和平獎 港媒嘲諷
泛民攜 「港獨」分子欲圍堵選舉主任 區會流會

TAG:港台第一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