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不談政治和政治正確,時裝 T 台還有戲嗎?

不談政治和政治正確,時裝 T 台還有戲嗎?

以紐約、倫敦、米蘭、巴黎為主場的2018 秋冬時裝周相繼落幕,最大的圍觀感受是什麼?幾乎每一場秀都能看到政治和政治正確的戲碼。

設計師在作品中表達政治立場的做法,曾經相當長時間都會收穫讚譽,但是隨著近些年西方社會盛行政治正確,當設計師有意或無意地表達自己的(泛)政治立場時,不免會陷入各種困境。

政治立場鮮明,稱讚和罵聲同時來報;政治立場曖昧,除了被罵,還是被罵,兩邊討好的角色,從來不被人喜歡;為女性群體、非白人少數族裔、LGBTQ+ 性少數群體發聲,過於政治正確,跪·舔的姿態不要太明顯;如果觸碰了人道主義或環保主義的禁忌,表面上和政治無關,卻被認為是道德和道義上的嚴重不正確,很顯然那也是一種基於政治框架的評價。

Dior 該近幾季呈現的女權形象,備受女性顧客追捧之餘,也被批評其將女權主義淺薄化、庸俗化。Dior 2018 秋冬成衣秀場,以 1968 年巴黎五月風暴和女權運動為靈感,回溯和再現自由叛逆的青年時尚面貌。

為了營造森林漫步的氣氛,幾顆古樹被移植到了巴黎大皇宮內的 Chanel 2018 秋冬成衣秀場,環保人士批評此舉有悖於自然倫理。

不談政治,不政治正確,就好了?圖樣圖森破,作為一個設計師,站在時代浪尖,是要引領潮流的人,你怎麼能退縮呢!不敢表達?那你就是個傻白甜,不屑表達?那你難免太輕浮、太淺薄。

似乎任何做法都能被政治正確解釋,這源於時尚本質是一本生意,時裝 T 台是時尚的招牌門面,與時尚有關的一切都根植於消費,而時尚消費所反映的,恰好是每個人、每個品牌、每個設計師對社會和政治環境作出的反應。

當越來越品牌和設計師被誤解、被污名化、被認定為偶像失格,這讓一些人通過前輩精英書寫的時裝歷史,言之鑿鑿地說出「時裝在墮落,在遠離精英主義」之類的言論。而實際上,在當代時尚不長的歷史裡,正是因為沒有普通圍觀群眾的聲音,它才會顯得那麼「美好」,也難免狹隘。我們應該跳出話語權看過去一波又一波的時尚風潮。

1960 年代到 1970 年代,嬉皮士運動興起,嬉皮士的個性化穿著,反應了當時強調自由和自我表達的時代風貌,反越戰被視為當時最為政治正確的輿論風向。當時的精英輿論將嬉皮士、反戰、政治正確三者放在一起,但是對於真正的嬉皮士而言,那種刻板定義簡直就是一種侮辱。

激進的朋克風格在 1970 年代浮出水面,與同時代的朋克音樂一起,通過大膽和故意冒犯的態度,吸粉無數。以 Vivienne Westwood 為代表的設計師站了出來,他們讓那些對保守主義、唯物主義感到失望和沮喪的年輕人看到了知音。

到 1990 年代的後冷戰時代,蘇聯已經解體,沒了社會主義假想敵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年輕人,即將迎來未知的 21 世紀,他們感到無比孤獨、焦慮、恐懼,時尚對他們而言,變得毫無意義,於是反時尚成為主流。

很有趣的是,在 20 世紀初,西方女性也經歷過一次反時尚風潮,標誌性事件是女人們紛紛脫下萬惡之源的緊身胸衣,穿上了更加寬鬆自由的服裝。那次反時尚風潮源於全球婦女平權運動興起,而深層次的原因是產業革命讓越來越多女性走上了工作崗位,她們不得不作出改變。

2000 年後,各種關於新世紀的陰謀論和寓言都沒有成真。隨著全球自由貿易的飛速發展,以及互聯網的普及,全球同此涼熱的盛景之下,時尚界迎來最為平順發展的幾年,直到 2007 年美國發生次貸危機。

緊接著 2008 年,金融危機在全球爆發,講究完美、精緻、體面的高級時裝,被快速打入冷宮。隨後快時尚補檔,他們把店鋪開到了世界各個角落,以越來越快的更新速度,加速傳統時裝體系的分崩離析。

到了最近幾年的社交媒體時代,大家只買自己喜歡的,和自認為好看的,高級時裝似乎找到了回春的感覺,快時尚模式也變得不那麼靈驗。實際上,講究個人主義的多樣化時尚風潮通過手機屏幕蔓延開來,其背後卻是從二戰結束到 2008 年金融危機,西方社會的各種矛盾、積怨、不安和分歧全面爆發的結果。

不斷惡化的種族關係、反移民情緒、日益嚴重的收入不平等、泛濫成災的假新聞……然後大家有目共睹並且參與了這樣的事實:美國人選出了一個喜歡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川普總統,歐洲苦心經營多年的歐盟,伴隨著英國脫歐,表面統一的歐洲一夜之間回到了原點。

既然世界那麼糟糕,那我何不做自己?於是,大家只買自己喜歡的款式,設計師和品牌自然而然只做大家喜歡的款式。

你看,當代時尚從來不是精英化的,它是各方勢力之間互相影響和互相選擇的結果。尤其在如今各行各業都被裹挾在泛政治化的民主語境之中,無論是個人、品牌或設計師,還有「技術無罪」的數據流,自由選擇和自由表達催生出大家所處的政治和社會環境,然後成就了當下不談政治、不談政治正確,就沒什麼好談的時裝 T 台。

難道就這樣一直下去嗎?或許我們應該問另外一個問題,還有更好的方式嗎?

身在社交媒體時代,相比來得快、去得快的醜聞和黑料,先天民主屬性的泛政治化言論,獲得的關注更為持續,而且言論不斷發酵、演變、進化,讓每個人都很上癮。如果時裝 T 台不加入這樣的輿論環境,那就只能改變遊戲規則,更換遊戲主場,那意味著整個行業和體系要從結構上發生變化。

可是從何變起呢?顯然沒有答案。

Gucci 2018 秋冬時裝秀,通過雙人頭造型,講述後人類時代的身份認同故事。

既然什麼都變不了,那為何不假裝避開政治和政治正確,學Dolce & Gabbana 擁抱網紅,學 Gucci 搞文化考古,認認真真悶聲發大財。

深究起來,他兩家這兩年不碰、不聞、不問政治的一舉一動,依舊是基於泛政治化語境作出的判斷和選擇。大家都在談政治,他們就不談,假裝歲月靜好,成功吸引了各方的眼球。

但是必須注意,沒有人會長期喜歡一個傻白甜,他們為了商業利益考慮,有意無意加入政治佐料是遲早的事,Gucci 2018 秋冬秀場上演的救死扶傷戲碼已經初露端倪。

因此,不談政治和政治正確的時裝 T 台,沒戲可演,更沒戲可看。

至於中國本土的時裝 T 台,大家天生與政治絕緣,做好兩件事就足夠了,好看不好看,好賣不好賣。與政治撇清了關係,也就意味著時裝表演的戲劇性和衝突性大打折扣,T 台變得可有可無,由此展開聯想,或許整個行業和體系從結構上發生變化的希望,就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

END -

本文作者

PiPiJuiCe

「空潮研究院」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潮 的精彩文章:

Jeremy Scott:假裝未來戰姬
當我們談論時尚時,還能談點什麼?

TAG:空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