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害怕失敗,讓我們停滯不前!

害怕失敗,讓我們停滯不前!

— 這是我第44篇原創文章 —

- 1 -

害怕失敗是種什麼體驗?

我觀察到的,大致有兩種,第一種很容易察覺,第二種卻藏得很深,以至於我們可能壓根都沒有感覺到,自己是在害怕失敗。

拒絕任何有失敗風險的事情

面對有挑戰的任務時,總是還沒有開始努力,就已經因為害怕失敗而放棄。

我們常常為自己設立一個極具挑戰性的目標,但隨後進入腦海的,卻是失敗之後,過往美好人設的瞬間坍塌,OMG,那還是算了吧!

沒有夢想,只是一隻鹹魚,而害怕失敗,只會讓我們成為一隻有夢想的鹹魚而已。

拒絕接納自己失敗的事實

失敗不是成功之母,經過總結和反思的失敗,才是成功之母。

如果我們害怕失敗,當失敗發生時,我們往往習慣於把自己偽裝成一個受害者,以此把責任推脫的乾乾淨淨。

這種責任不僅包含導致失敗的責任,更指的是總結及持續改進的責任。

千萬不要低估人類找借口的能力,在我們的大腦皮層上,甚至有一塊專門的區域,被認知神經學家加扎尼加稱為「解釋器」,就是用來為人類非理性行為找到「合理」的解釋。

我們能從這些借口得到什麼呢?不斷強化自己的受害者心理,讓「其他人」為自己的失敗負責,以逃避內心深處的自責。

無論你是哪種癥狀,對於成長而言,都沒有什麼好處,一個永遠待在舒適區里,一個甚至都不知道失敗的真正原因,也談不上成長。

- 2 -

為什麼我們會害怕失敗?

第一個原因,人類天生有厭惡失敗的趨向,這是經過長久的進化,獲得的重大生存技能。

人類存在的絕大多數時間,處在原始社會,在這樣的環境里,任何一個失敗,都可能會終結生命,人類天生都是風險迴避者。當然也有例外,否則今天璀璨的人類文明就不復存在。

第二個原因,進入現代社會之後,我們對失敗的容錯空間正在逐步增大,但如果你碰巧生活在一個嚴厲文化社會裡,影響更深遠的,是嚴厲文化的家庭里。

那麼,可能在過往的人生里,經過無數次強化之後,我們已經「錯誤」地構建起了第一條大腦迴路:某一次失敗=他人(尤其是父母)的否定=全盤否定自我。

而緊接著,為了逃避自我否定這種極端負面的情緒,我們著手構建第二條大腦迴路:不想否定自我=逃避失敗=拒絕做有失敗風險的事&拒絕接納自己失敗的事實。

- 3 -

如何應對害怕失敗?

害怕失敗,本質上講,無關能力,更和其他人的評價沒有關係,只是一種心理層面的自我設限,呈現的是非理性認知對行為的極端影響。

想要擺脫這種自我設限,首先我們需要接納失敗,其次是學會專註。

接納失敗

沒有正視,就沒有改善。失敗是廣泛存在的,從概率論上講,做某件事的失敗和成功概率,總是50對50。

就像拋硬幣一樣,無論是已經拋過了多少次,下一次,正面和背面的概率還是各為50%。失敗總是存在的!

其次,承認我們都是普通人,而不是超人。我們在有些事情上可以做得很好,但是會有更多的事做不好,尤其是在第一次做的時候。

失敗的最大作用,並不是用來否定自我的,別人的評價,更不能決定自我的價值。相反,失敗給了一次讓我們變得更強大的機會,只要我們善於總結,就可以從失敗中獲得更多。

在接納失敗,重建心理認知時,也不妨再試試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在我之前的文章里曾經反覆提及到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學會讓自己的行為不再被非理性認知及情緒所支配。

學會專註

艾倫·范恩在《潛力里》里分享了自己教9歲小女孩練習網球的故事。像往常一樣,他首先教給了小女孩一些極其簡單的指令。

比如,「用手揮動你的球拍」、「當球下落時擊球」、「打球的背面」...但是儘管這樣,完成這些簡單的指令,小女孩最好的成績,也只是連續5次把球成功打過網。

經過一段時間的不斷嘗試之後,艾倫改變了策略,他告訴小女孩,「不要太在意我教給你的技巧,只要在球觸底反彈時,你說『彈』,然後當球碰到你的球拍時,你說『打』,就這麼簡單,只專註於做好這兩件事就行了,其他都不用擔心」。

奇蹟發生了,小女孩第一次這麼嘗試,就成功完成了連續53次擊球,成功率提升了10倍。這就是專註的力量!

一旦我們試著把目光從可能的失敗,和可能的他人負面評價移開,僅僅只是專註於目標,這種專註一定會給我們帶來回報。

——

總結起來,如果你拒絕任何有失敗風險的事情,或者拒絕接受自己失敗的事實,很可能的原因是你在害怕失敗,這跟能力和他人評價無關,只是你在心理自我設限。

如果我們試著去接納失敗,並且保持專註,就有可能克服這種負面的自我設限。

在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從未失敗的成功者,倒是有很多不曾讓自己失敗的平庸者。試著慢慢來,練習讓自己不再害怕失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駱楊 的精彩文章:

TAG:駱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