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五代十國的亂世:第十三節 黑暗中的微光!

五代十國的亂世:第十三節 黑暗中的微光!

【第十三節 黑暗中的微光】  乾符三年(公元876年)九月初二,王仙芝率領數萬之眾,集中力量對汝州發起攻勢,一舉從南門攻入城內,活捉了刺史(州長官)[1]王鐐。此戰中唐將董漢勛力戰而死。  同時代的皇甫枚有感董公之忠烈,遂將其事迹巨細無遺地收載於《三水小牘》一書中,是為《董漢勛宴陣沒同僚》:草軍來襲時,跟隨董漢勛據守北門的兵士僅五百人,兵器、盔甲等武備嚴重不足。經過一番激戰,麾下兵士傷亡殆盡。草軍步步逼近,董漢勛從容不迫,以奇准之箭法接連射殺數十人,以致草軍一時不敢妄動。箭矢用光後,草軍蜂擁而上。董漢勛拔劍迎敵,斬殺了幾十人,寶劍斷成幾截,虎口迸裂露出白骨。困頓至此,董漢勛亦絲毫不懼,拔出屋頂的木椽子痛擊草軍,又殺死幾十人。堅持了一天一夜後,董漢勛最終精疲力竭而死。[1]

所謂忠勇,莫過於此。  其實關於董漢勛,正史上並無多少文字記載,《舊唐書》、《資治通鑒》等隻字未提,《新唐書》也只是在王鐐的傳中輕輕地一筆帶過:乾符中,王仙芝來攻,鐐(即王鐐)拒之,自督勇士與別將董漢勛守南、北門。城陷,漢勛力戰死。  雖然史書上只有風輕雲淡的「力戰死」三字,但董漢勛的光輝與偉大必將不朽,在那黑暗無邊的晚唐歲月,閃耀著一縷微弱但永恆的光芒。  時光回溯至春秋戰國,一個人問了墨子一個問題:「如今天下人多行不義,你又何苦一個人去做這種明知不會有結果的事情呢?」[2]  相信在董漢勛苦守城門的時候,也會有人如是問他。  別人有別人的明哲保身,我有我的義無反顧。治世,亂世,不改其志。  想必,這就是董漢勛的答案,也是他的選擇。這是發自心底的「強力意志」,與他人無關,與局勢無關,更與利益無關。  權衡算計的人,不懂得純粹的力量和偉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代十國 的精彩文章:

五代十國時期戰鬥力最強的軍隊,銀槍效節軍效忠的戰果和結局如何
從歌姬到亡國后妃,她讓三個帝王念念不忘,花蕊夫人傳奇的一生!

TAG:五代十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