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因為沒時間,所以更高效

因為沒時間,所以更高效

上一期提到了人的適應性。人是一種慣性動物,一旦習慣了某種生活方式,便很難從中抽離出來。當我們習慣了早上7點收穫螞蟻森林能量,睡前刷微信運動排名順便點贊,便很難再抽空早起晨運,睡前15分鐘靜心冥想。

「沒時間」,還是「不願意」?

與其說人是一種慣性動物,不如說是一種惰性動物。人由動物進化而來,經過幾百萬年的發展,卻始終沒能擺脫動物的一些特徵,比如惰性。獅子在不捕獵的時候,一般都懶洋洋地躺在地上休息。如果沒有貧窮和疾病的威脅,相當一部分人都會選擇蜷縮在安樂窩裡,用毫不費力的方式度過一生。就像我現在,寫著寫著沒了思路,繼續思考下去我會覺得腦子很累,我會選擇一種更舒適的方式比如刷手機,儘管刷完手機我還是沒心情寫下去。我會為「寫不下去」找一千個理由,比如這不是我的全職工作,我只是一個業餘的心理學愛好者,並不靠寫文章賺錢。比如寫文章是一件很燒腦的事,我為什麼要和別人分享我學到的東西,並且要花力氣把它講明白。由此可見,找1000個逃避的理由比找1個堅持的方法,容易多了。

但是,我還是堅持下來了。為什麼?換成以前,我一定是計劃還沒做完,就覺得做這些事情好無聊。打從我生了小孩之後,心裡一個又一個想法從萌發到爆發,而這些想法在以前看來是「沒事找事」之舉。比如從去年開始,我就為自己設定了三大目標:1. 為自己這麼多年的業餘心理學知識積累開設一個自媒體號,寫一寫心得體會。2. 重新學一遍鋼琴。3. 每周3次不少於30分鐘的有氧運動,每天10-20分鐘冥想。幸運的是,這些目標正一一踐行並實現。

那我做這些跟孩子到底有什麼關係呢?生孩子前一個人自由自在,只有追港劇是我發自內心,每天雷打不動按時完成的事情。明明有的時候,港劇的套路已經讓我反感,早已猜中結局卻還是不願捨棄,更不願換成美劇或韓劇。與其說我抗拒接受新的娛樂套路,不如說我不願改變已經習慣成自然的生活方式。就像每天都會問自己午飯吃什麼?即使已不再想光臨經常吃的那幾家,但手指還是很習慣性地點開了這幾家外賣。至於運動,充其量就是和朋友一起出去玩的時候實在找不到什麼項目了,不得已而湊之。

因為得不到,所以更高效

想必每個媽媽都會親身體會,有了小孩以後,自己便不再是自己,即使我擁有王菲般強大的內心,我的個人空間也不得不讓位給他,何況還不得不搬出原有舒適區。沒有了大量的時間追劇,剩下的碎片化時間比如外婆給他洗澡的20分鐘時間,都能讓我覺得無比珍貴。短短的20分鐘里,我可以戴上耳機欣賞幾首純音樂,那一刻突然覺得整個世界都是我自己的,與他人無關。突然好懷念小時候很討厭的鋼琴課,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動聽的音樂居然曾經抗拒過,於是萌發了重新學習鋼琴的想法。隨著帶孩子過程中不斷有煩心的事情出現,這個想法越來越多,想法慢慢變成了執念。要知道小時候學鋼琴的時候,老師嚴格要求我每天至少練習1-2小時。現在?能有15-20分鐘獨處時間就很不錯了。可是,越得不到的,內心的佔有慾越強烈。於是,利用各種碎片時間,投入百分百的熱情反覆練習,有時候明明很累了也不願意睡去,戴著耳機,來上幾曲,就像小酌幾口紅酒一樣,沉浸在完全屬於我自己的世界。

正是因為沒有太多的時間練琴,每一分每一秒變得彌足珍貴,於是拖沓變得更高效,因為我知道我只有這麼點時間,下個10分鐘已經是不可想像的奢侈了。

同樣地,我的寫作計劃和健身計劃也是這樣一一實現的。有一位開掛的日本媽媽生了5個娃娃,在做醫生的同時考上了哈佛,還出了書。在她的字典里從來沒有「明天再說」這個詞。在生育5個孩子的這些年,她最大的收穫便是時間管理,還把自己的經驗之談寫成了一本書《就因為沒有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書出版的時候,第五個孩子也出生了。

上篇文章提到,人的最好狀態是處於一定的壓力下,同樣適用於本文。回憶一下,你什麼時候做事最高效?是忙碌的工作日還是慵懶的假日?你什麼時候最希望運動?是喘不過氣的工作日?還是蜷縮在沙發上整天刷手機的休息日?

小確幸的生活方式只是一個騙局

所以,你一直念念不忘的「逃離北上廣深」、「找一個小鎮、開一個花店,度過餘生」其實都不會給你們帶來真正的快樂和幸福,因為人的適應性會強大到打敗一切美好的事物。當願望實現,你的幸福感也會隨之黯淡。大致上講,幸福有四個層級:第一、餓了就吃、困了就睡,這是每一個嬰兒的常態。第二、想要一樣東西,然後得到了,比如一個小孩想要一個玩具,家長知道後買給了他,這種幸福往往是短暫的。第三、想要一樣東西,然後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比如這個小孩想要一個玩具,但家裡買不起,小孩自己動手把玩具做出來了,這種幸福往往是可持續的,可能一輩子都記得。第四、動手幫助他人也能獲得發自內心的幸福感。比如當小孩更大一點的時候,把玩具送給了買不起玩具的同齡人。我們現在討論的,就是第三種層次的幸福感,也是最難實現的,因為他需要持續性的堅持,就好像在零下的冬季做到不賴床一樣難。

如何下定決心給自己制定目標,主動讓自己承受一些壓力?如何能至少70%地堅持下去?有一些小訣竅跟大家分享。春節剛過完,是不是已經參加了很多場同學聚會?有沒有覺得自己混得稀爛?是否心有不甘上學時成績比你差,去年聚會還不如你的同學,今年突然人品爆發,什麼都比你好。想到這,是不是心裡又癢又酸?請記住,如果你還是一成不變地這麼下去,5年,10年後,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超越你,而你到最後還是那個當初的你。想到這兒,會有一些動力了嗎?雖然攀比不可取,但不妨把它作為讓自己進步的一點正面動力。

本期心理學小常識:人在什麼時候做事最高效?答案:在有一定壓力的時候。生活一成不變的我們,不妨給自己設置一些目標,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獲取持續的幸福感。如果你的生活一團糟,你正處於低落的人生,那麼恭喜你,你不用再給自己做思想工作說服自己,便能主動高效地完成一些人生目標,以前那些嚷嚷著沒時間完成的小目標便可一一擊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給予的YU 的精彩文章:

TAG:給予的Y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