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Bicycle 與寶馬車

Bicycle 與寶馬車

人只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用不著整個宇宙都拿起武器來才能毀滅,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縱使宇宙毀滅了他,人卻依然要比致他死命的東西更高貴的多,因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對他所具有的優勢,而宇宙對此卻一無所知。因此,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

——布萊茲?帕斯卡爾

Bicycle 與寶馬車

我無意於爭辯……

往時有人說:你願坐在寶馬車裡哭,還是願坐在自行車上笑?

這問題問得蹊蹺,人自然是哪裡舒服哪裡去,要選肯定選讓自己痛快的,一個哭,一個笑,這是送分題啊。

問我這話,多是要用生動的例子給我講一番道理,人生坎坷,生活不易,趨利避害貓狗都知道,何況我們人呢?一聽這話,我就知道他心裡還是想要寶馬車,這是要坐在寶馬車裡哭的節奏。

哭與笑,我只把它作幸福與不幸福的外在表現,因為幸福是非常個人化的一種「感」,怎麼知人是否幸福?通過它外在表現的哭與笑,笑便是幸福,哭便是不幸福。咱不說什麼幸福的淚水之類的。

既然心裡想要寶馬車,坐在了寶馬車裡那就如了願,只有偷著樂的功夫,那還會哭呢?只有想寶馬而不得,才會心不平而滿腹幽怨,提出什麼「是坐在寶馬車裡哭呢,還是坐在自行車上笑」的蠢問題。這問題於你而言,只能是:你願坐在寶馬車裡笑呢,還是願坐在自行車上哭呢?

幸福是一種「感」,是有別於眼、耳、鼻、舌、身的「心」感,而且必須是從心底真誠地發出,才最實在。「心」這的東西吧,與外在沒有必然聯繫,既如是想「要」坐在寶馬車裡,也是心中「想」要而已。人心各有不同,有人坐在自行車上笑,有人坐在寶馬車裡哭。

Bicycle 與寶馬車,是哭還是笑,其根本只在「心」上。亦如古人修身只說「正」心、「誠」意,但這功夫卻要在「事」上練,要在Bicycle 與寶馬車上磨,終能修得哭著來,笑著去。

向內與向外

人生必有追求,若說毫無追求,那「毫無追求」的人生,便是你人生的追求。

追求,必有個東西讓你追,讓你求。有人喜歡的是名,有人喜歡的是利,若求名利,就要在名利上下功夫,專家、大專家、名家、大名家……一萬、十萬、百萬、千萬……名利何嘗有個頭啊?

其實,不是外物沒有盡頭,只是心有不足,逐名追利,步步向前,步步充實,卻充實不了心中的「欲」,因為「欲」是一種「不足」的狀態,讓人始終保持「追求」的姿態,這不是買房子缺了二三十萬,有了這二三十萬,它就不缺了,這是心中「缺」錢,多少也填不滿。

正是因為「缺」,才會在紅塵里熙熙攘攘。佛說,苦海無涯,回頭是岸。這是要人斷了心中所欲,以便能回心轉意,只往內里追求,若果能回心轉意,便是涅槃重生。因此,佛又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的就是心中的「殺」欲,殺欲既除,何不成佛?至於刀在不在手,又有什麼關係?

如果說追名逐利是向外的人生,佛家人生便是向內的人生。

但真如佛家所言,斷了人心中所「欲」,那「心」也只是一個空,無可著落,豈不是要淪入寂滅?

無心之人,又何談人生?

PS:今天看到袁嵐峰老師談霍金的視頻,後面很動容地引用帕斯卡爾「思考的蘆葦」來評價剛剛去世的霍金,聽得我也很激動。陳寅恪在紀念王國維的碑文中寫道: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我還年少,不知歲月與滄桑,但也感獨立之艱,自由之難,不談精神與思想,只求不人云亦云,不特立獨行,誠實面對世界,面對自我,以一顆誠心,在柴米油鹽里感受生活,在酸甜苦辣里體驗人生,關心糧食和蔬菜,劈柴、喂馬,週遊世界。

上面的閑言碎語,是近來常想的事,有通的,也有不通的,這樣的瑣碎文字,不如故事好看,講故事也不用想那麼多,寫這些卻費腦子,往往吃力不討好,可我最想寫的,還是這些看著狗屁不通的東西。您要是覺得還行,不僅對生活無害,還有一丁點益處,就轉給其他人看看。

還是那句話,我無意於爭辯,但您要想在花前柳下,與我聊人生,談理想,我們還是可以坐下來說說這Bicycle 與寶馬車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嘴小宋 的精彩文章:

TAG:大嘴小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