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平衡供需 怎麼管怎麼干怎麼算?

平衡供需 怎麼管怎麼干怎麼算?

記者 魏彧 劉平 李國惠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廣東團審議時強調,要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果斷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的產業和企業,為新興產業發展騰出空間。幾天來,出席全國兩會的天津代表委員結合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平衡供需結構等話題展開熱議。代表委員們認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堅定不移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五大重點任務,聚焦需求側,發力供給側,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提供有效供給,實現市場供需對位,全面提高供給質量體系。

怎麼管──全國1.4億噸「地條鋼」已全面出清徹底取締

「鋼鐵行業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去產能和取締『地條鋼』方面取得巨大成果。我國鋼鐵去產能完成1.7億噸,僅去年一年就完成了5500萬噸。同時,全國已有1.4億噸『地條鋼』全面出清、徹底取締。」全國人大代表、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李巍說,「去年,我國粗鋼產量為8.3億噸,同比增長5.7%。從總體上看,去產能給鋼鐵行業帶來五個方面積極成效:一是市場秩序得到規範,供需關係得以改善。二是鋼鐵價格逐步回歸合理區間,企業效益明顯好轉。三是廢鋼資源逐步流向正規企業。四是出口秩序明顯改善。五是產品質量得以提升。」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繼續破除無效供給。對此,李巍表示,雖然前一階段工作成效明顯,但也要看到去產能任務仍然艱巨,「地條鋼」死灰復燃風險依然存在,行業盈利基礎仍然脆弱,鋼鐵企業負債率處於高位,這項工作的力度不能放鬆。李巍建議,在繼續做好落實去產能任務和嚴控「地條鋼」死灰復燃工作外,應在宏觀層面抓布局,一方面引導倒逼京津冀等環境敏感地區的鋼鐵產能向有市場和環境容量空間的地區轉移,緩解京津冀環保壓力;另一方面加強政策支持引導,推動行業兼并重組,提高行業集中度,優化鋼鐵產能布局。在中觀層面應抓轉型,加強結構調整,合理利用廢鋼資源,加強行業管理,規範市場環境,推進智能製造和綠色製造。在微觀層面應抓質量,以標準化為抓手,探索鋼鐵產品分級、分類管理,提升產品的一致性和穩定性,實現品種突破,促進有效供給,推動我國鋼鐵產品向中高端邁進。

怎麼干──企業以自身挖潛、提升工藝水平保障有效供給

平衡供需結構企業怎麼干?「去年,鋼管集團堅定不移落實市委、市政府化解過剩產能部署,壓減產能100萬噸。」全國人大代表、天津鋼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加工部主任電氣師李剛結合一線工作談了看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該壓的產能必須壓下來,但更關鍵要看企業能不能更加精準地服務市場,要看用什麼樣的方式實現降低能耗、綠色生產。」

「就拿我們企業來說,並不是沒有市場空間,像海上、超深井、超低溫、強腐蝕性等各類工況環境下的鋼管產品,市場銷路都不錯。」李剛說,「比如我們的鈦合金油井管,下井深度6500米,目前仍為獨家供貨。再比如,我們的耐低溫鋼,可應用到最低-196℃的工況環境。以特殊扣為代表的高端油井管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達60%以上,今年最新研製的產品能夠覆蓋90%以上的氣井應用條件。說到底還是以工藝技術和產品質量作保障,提供有效供給。」

「另一個方面就是企業自身挖潛。我深深感到信息化智能化生產,對於降低成本、提質增效意義太大了。」談起智能製造,李剛感觸頗深。「我們有一項『逐支跟蹤』技術,就是在超高溫生產和淬火等惡劣過程中經過給產品噴塗上『二維碼』,建立鋼管的『人臉識別』系統,把各個生產工序的信息都載入進去。產品可追溯,質量跟蹤有保障,也減少了人工差錯,很受市場歡迎。這也倒逼企業進行網路化信息化生產方式再造。過去是人工記錄產品生產數據,現在是『一網打盡』,光這一項就節省了大量人力。」

怎麼算──在「此消彼長」中做好「加減法」

「『此消』方能『彼長』。平衡供需結構,關鍵是要做好『減法』和『加法』。」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副主任張水波說。

如何做好「減法」?在張水波看來,一是要對一些效益不好的企業兼并重組,優化提升,並堅決果斷地清理「殭屍企業」,去掉扭曲社會資源配置結構的存量生產力,切實有效化解過剩產能;二是要通過減稅降費,改善營商環境,給企業減負,降低制度性宏觀交易成本,激發微觀經濟主體的活力和創造力,助推實體經濟發展;三是企業應通過精益化管理、提高生產效率,來降低生產成本。

如何做好「加法」?張水波表示,一是利用新機遇、運用大數據技術等先進信息技術,分析市場的變化與多元化新需求,通過提高質量標準,提升品牌效應,推行產業轉型升級,增加高質量、高水平產品的有效供給,適應市場消費結構升級的需要;二是要根據產業的升級,多培養與之配套的高級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產業工人隊伍,提高「人的質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聞117 的精彩文章:

功能承接 同心共下「一盤棋」
解決就醫煩心事 提升患者滿意度

TAG:新聞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