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察物知情志:CAI青年藝術家展現「物外」表達

察物知情志:CAI青年藝術家展現「物外」表達

展覽現場

2018年3月16日下午,由中央美術學院藝訊網主辦的「CAI青年藝術家實驗室」第二回展「物外」在北京非凡仕藝術中心開幕,藝訊網主編章燕紫女士擔任展覽總監,中文版主編朱莉擔任策展人。接續2017年CIA系列第一屆聚焦的「自我認知」,本次展覽以「萬物」為主題,發掘尋常之物的不尋常一面,共展出米傑、孫一鈿、鄢來超三位青年藝術家的近作五十餘件,他們從不同的關注點和表現語言進入對「物」特別是「日常之物」產生的精神關切中。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在開幕式上致辭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先生出席了展覽開幕式並發表講話。他表示,在中國與世界的關係面臨改變時,中國藝術家站在新的文化起點上,必須要回答「我們今天的藝術到底還要做什麼、還能做什麼、還該怎麼做?」這一命題。對於展覽的主題「物外」及其英譯「Detachment」他高度認可,因為它正與中國傳統「格物致知」的方法論相契合,既包含「物」的本體,又包含「物」的展開,既是在世界之中,又在具體事物之外得以表達對「自然之物」和「人工之物」的感受。作為發掘和培養年輕藝術家的項目,他感慨展廳中充滿了青春的氣息,從作品中,他讀出了年輕一代在在當下時代中的心理感覺,認為他們「既能夠保持對國際藝壇發生的各種現象的了解,觀察,評價,但更加註重對自己成長經歷和體驗以及生活中各個方面的感受,將這兩方面結合起來,中國的年輕藝術家就是獨立的、就是智慧的、自主的」。

展覽總監、中央美院藝訊網主編章燕紫開幕致辭

非凡仕藝術創始人郜笛斐開幕致辭

展覽總監章燕紫女士對各方支持表示了感謝,非凡仕藝術創始人郜笛斐、樊榮女士高度評價了與藝訊網的合作,也希望在基於學術支持的環境中推廣優秀的青年藝術家及其作品,為觀眾呈現最好的觀展效果。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尹吉男教授、國家主題性創作中心主任藝術家馬剛、繼續教育學院馮海濤副院長、藝術家王廣義、《美術》雜誌副主編盛葳等嘉賓也到場參觀了展覽。

參與開幕的嘉賓合影

米傑:身與物游

米傑的作品注重線條、色塊等造型語言的運用,以中小尺幅的紙本或畫布呈現。在傳統繪畫形式的基礎上,他通過對生活場景的某個局部進行刻畫或重組以表達自己對人和宇宙的感受。藝術家的貓多次出現在作品中,和熟悉的舊物一樣,他對身邊的東西非常留意,如地鐵的駕駛室、電插頭……他漸漸失去描繪人物的興趣,轉而對場景和物品愈發迷戀,從他的日記中可以看到,無數的「物」夾雜著生活片段席捲而來,這成為他創作方法的一部分。「行星和天體的圖像很宏大、很理性,這與無序的生活形成對照,也有對未來的想像」。在拋棄了焦點透視的真實場景轉向平面化表達之後,他處理畫面更自由,色彩上也從沉重到明麗,尺幅也將變大。「我比較感性,如果我看到什麼東西很有意思,就會通過繪畫來表達感受,而不是基於理性分析」 無論深邃或宏大,都因生活切身之感而具有力量。

米傑 《末班車》 38×45cm 紙板丙烯 2017年

米傑 《特定時刻》 76×57cm 紙板丙烯 2017年

米傑《復仇》100×120cm 布面丙烯 2018年

孫一鈿:一雙眼睛看半個月亮

孫一鈿成長於浙江溫州,在她的家鄉附近遍布生產廉價工業玩具的工廠,當她看到數量巨大、製作粗糙的人造物時,她找到了一種親切感。她主張「在造型之上再造型」:生產者對鴨子進行了第一次設計,在轉移到畫布的過程中它被精緻地表達,完成了第二次造型。與被放大的鑽石糖一樣,她藉此表達廉價與永恆之間的矛盾。她獨愛以微觀的方式進入物體的描繪,同樣,物體在現實中的尺寸也在畫布上被放大,從而與觀眾的關係也發生了改變,不論是玩具鴨還是野生植物,它們都以一種「紀念碑式」的狀態宣示著自己的存在,在這種特殊狀態中,觀眾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與物的關係。這種狀態正是她想要通過藝術探索的那個「不可描述之物與不可到達之地」。

孫一鈿 《煮不熟的鴨子》 140×106cm 布面丙烯 2016年

孫一鈿《刺痛》木板丙烯 106×65.2cm 2016年

孫一鈿《請勿使用》 80×100cm 布面丙烯 2017年

鄢來超:意識流的殼

鄢來超的創作主要從 「意識「出發,他要藉助物這一媒介來表達超越語言的複雜體驗。整齊的木箱鑲嵌著鋁製碗狀物,被統一塗成精心調製的藍色。透過裝置的孔洞可以看到底部放有米開朗基羅丟棄的雕刻碎片。木與鐵的材質構成了一種張力。他把這一系列作品稱作「思考的器皿」希望藉此能夠把人們情緒聚集起來。他坦言,自己對義大利超前衛藝術有一種特別的迷戀,這基於一種心靈的相合。他也受到極簡主義和空間主義的影響:「我嘗試不斷做減法,讓一些東西儘可能純粹,而不是為了讓人看懂而面面俱到」。而他的白色裝置則採用粗鹽和細鹽來表達龐貝古城的火山岩質感。如他所說: 「人在一個過程當中會對一種東西產生迷戀」對於藝術家,有時這種迷戀不需要理由。

鄢來超《心理時間001-006》60×50×10cm 丙烯 木板 鋁製品 2017年

鄢來超《空間時間系列009-012》60×50×10cm 丙烯 木板 鋁製品 2017年

鄢來超《意識流》40×70cm×3 丙烯綜合材料 2018年

策展人朱莉表示,「萬物」是一個宏大的題目,但三位藝術家都在不同層面來詮釋主題。鄢來超從「物性」來表達抽象的感受;孫一鈿的創作一直聚焦於「物」的表達,她的創作分為人造物和自然物兩條線索,在自然物的表達上比較感性,反之表達人造物時就更理性,技法也更規整;米傑的作品繪畫性更強,他通過描繪身邊的舊物來展現內心的想像,發現尋常之物的不尋常之處,也與展覽「日常經驗的轉換」對應。三位藝術家都通過對物的描繪與觀察尋找屬於自己的規律或隱秘的東西。另外,展出的作品都跳出了「敘事」的範圍,「這也是通過物來完成從具體的可見之物到不可見的精神的轉換」她說。

「托物言志」是中國傳統詩歌中常用的藝術手法,「物」與三位藝術家的生命體驗相伴隨,進而產生一種超越性,它超越了具象之物和確定性概念,承載了創作者的個人經驗和自我觀照,並且在此基礎上能夠繼續延伸,思考與人類命運和時代相關的共同命題。他們在對錶象的訴說中解放了「物」的可能性,在青年藝術家中提出了一種觀察生活的新方式。同時,CIA青年藝術家實驗室將繼續通過不同的切入點,繼續展現青年藝術家為藝術與時代所提供的獨立表達。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2018年4月16日。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參觀展覽

嘉賓參觀展覽(從左至右:米傑、朱莉、尹吉男)

展覽現場(從左至右:米傑、王廣義、章燕紫)

展覽現場(從左至右:鄢來超,馮海濤,章燕紫)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南非開普敦水荒嚴重 罕見降水令民眾欣喜
意媒:中國在三大領域影響和改變世界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