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日本茶道的另一張面孔:不認可眾生平等,反面提倡等級制度

日本茶道的另一張面孔:不認可眾生平等,反面提倡等級制度

文 | 獬執事

作為日本茶道史上的巔峰,千利休因豐臣秀吉的賞識而「出町入相」,將其茶道精神弘揚至天下;又因為其町人身份不容於士農工商的新秩序而被打入冷宮,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政治決定藝術的絕佳範例。豐臣秀吉長期以千利休為師,最終卻對千利休的弟子——同時也是一位俸祿達三萬五千石的大名——古田織部提出了以下命令:


「利休之茶為堺城的町人之茶,你乃戰國武士,務必將其改為武家風格之茶。」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千利休的町人之茶被否定,他所制定的茶道標準自然也隨之被推翻。那在「後千利休」時代,茶道的掌舵者們會是些什麼人呢?

日本茶道的另一張面孔:不認可眾生平等,反面提倡等級制度

答案當然是如古田織部一般身兼茶人與貴族雙重身份的茶藝大師。古田織部另一個更為人所知的名字為古田重然,因被豐臣秀吉授予了織部正的官位,故被人稱為古田織部——這一點與唐朝王維常被稱呼為王右丞的情況相似,從中也可以看出古田織部首先是一名貴族,其次才是一位茶人;貴族是其身份,而茶道只是其技藝。

日本茶道的另一張面孔:不認可眾生平等,反面提倡等級制度

千利休之後,茶道中最具影響力的弟子被稱作「利休七哲」,但這「七哲」之中卻並沒有包括千利休的首席弟子和得意門生山上宗二——並不是因為山上宗二茶藝不精,而是因為他與其師一樣也是町人出身,而「利休七哲」均是出身於「士」階層的貴族,其中織田有樂齋長益其至是織田信長之弟。這一番冷暖,一方面反映了千利休得勢時是何等的如日中天、桃李滿朝,另一方面又反映了日本世事變遷過程中的無情,很多事在出身之時就已經註定,萬千努力也不能改變分毫。

日本茶道的另一張面孔:不認可眾生平等,反面提倡等級制度

考慮到貴族階層的確擁有著更為良好的教育基礎,這也不算太奇怪——檯子點茶法的創始人能阿彌不也曾是一名武士么?所以偏廢了町人之茶的武家茶道同樣能夠支撐起日本茶道的天空。不過武將出身的古田織部的確也稱得上是一位「天才藝術家」。他精通書法、陶藝,其風格均怪異而華美;對茶道的追求也與其師不同:古田織部嫌之前的「侘」茶過於孤寂冷清,於是對茶室的布局構造進行了頗多改造:茶室外的「露地」種上了蒲公英,茶室里添了台目榻榻米、筆墨窗,茶室本身的面臨也進行了擴充。古田織部的審美受時代所影響,同時也影響了時代。直到大正、昭和年代,依然有不少茶人營造起古田織部風格的茶室,茶道雖然尚「侘」,但也著實有太多人鍾愛著人間煙火的撩人氣息。

日本茶道的另一張面孔:不認可眾生平等,反面提倡等級制度

日本茶道誕生伊始追求「眾生平等」,這一精神在千利休時代最終確立成了「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而在江戶時代,士農工商的身份等級制度完全確立,茶道中的「眾生平等」思想自然也難容於社會——茶道本身,經歷了由佛而儒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來看,千利休之死及町人茶的沒落實在是大勢所趨。

日本茶道的另一張面孔:不認可眾生平等,反面提倡等級制度

「侘」茶發展到江戶時代,又出現了另一種「寂」的境界。最早提出「寂」的是片桐石州——同樣,這也是一位貴族出身的茶人,其叔叔是赫赫威名的「賤岳七本槍」之一片桐且元。片桐石州認為,與各自身份相符合的茶道才是「寂」,大名應當有大名的樣子,武士應當有武士的樣子,町人自然也應當有町人的樣子。如果說古田織部只是打造了武家茶道的軀體,那最終為其注入靈魂的便是片桐石州無疑了,從此茶道中的等級制度有了足以與「侘」旗鼓相當的哲學理論與審美取向,千利休之死經由片桐石州之手終於划上了句號。

日本茶道的另一張面孔:不認可眾生平等,反面提倡等級制度

還是那句話:因權勢而興盛之物,也形容因權勢而衰亡。千利休之死帶來了早期日本「佛系」茶道的衰亡,明治維新之後武士階層的沒落同樣帶來了武家茶道的消亡。脫離時代主旋律——或者說是政治——談論茶道的獨立,實在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不能主動迎合權力的茶道很難發展壯大,這是所有藝術形式共同的窘境。

日本茶道的另一張面孔:不認可眾生平等,反面提倡等級制度

由此,日本的民主化自然而然地帶來了茶道的民主化。時事變遷,珠光的「侘」最終戰勝了片桐石州的「寂」,日本茶道經過千年的起承轉合,又回歸到了最原始的狀態。經歷了萬千茶湯名人的潤色,茶葉如故,茶湯如故,「喫茶去」里的禪機卻不再與舊時相同了。

日本茶道的另一張面孔:不認可眾生平等,反面提倡等級制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