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谷歌大腦AutoML最新進展:用進化演算法發現神經網路架構

谷歌大腦AutoML最新進展:用進化演算法發現神經網路架構

來源:AI中國

大腦的進化進程持續已久,從5億年前的蠕蟲大腦到現如今各種現代結構。例如,人類的大腦可以完成各種各樣的活動,其中許多活動都是毫不費力的。例如,分辨一個視覺場景中是否包含動物或建築物對我們來說是微不足道的。為了執行這些活動,人工神經網路需要專家經過多年的艱難研究仔細設計,並且通常需要處理一項特定任務,例如查找照片中的內容,稱為遺傳變異,或幫助診斷疾病。理想情況下,人們會希望有一個自動化的方法來為任何給定的任務生成正確的架構。

如果神經網要完成這項任務,則需要專家經過多年研究以後進行精心的設計,才能解決一項專門的任務,比如發現照片中存在的物體,發現基因變異,或者幫助診斷疾病。理想情況下,人們希望有一個自動化的方法可以為任何給定的任務生成正確的網路結構。

生成這些網路結構的方法之一是通過使用演化演算法。傳統的拓撲學研究已經為這個任務奠定了基礎,使我們現如今能夠大規模應用這些演算法,許多科研團隊正在研究這個課題,包括OpenAI、Uber實驗室、Sentient驗室和DeepMind。當然,谷歌大腦也一直在思考自動學習(AutoML)的工作。

除了基於學習的方法(例如強化學習)之外,我們想知道是否可以使用我們的計算資源以前所未有的規模進行圖像分類器的編程演化。我們能否以最少的專家參與達成解決方案,今天的人工進化神經網路能有多好的表現呢?我們通過兩篇論文來解決這些問題。

在ICML 2017上發表的「圖像分類器的大規模演化」中,我們用簡單的構建模塊和初始條件建立了一個演化過程。這個想法簡單的說就是「從頭開始」,讓規模的演化做構建工作。從非常簡單的網路開始,該過程發現分類器與當時手動設計的模型相當。這是令人鼓舞的,因為許多應用程序可能需要很少用戶參與。

例如,一些用戶可能需要更好的模型,但可能沒有時間成為機器學習專家。接下來要考慮的一個自然問題是手工設計和進化的組合是否可以比單獨的任何一種方法做得更好。因此,在我們最近的論文「圖像分類器體系結構搜索的正則化演化」(2018年)中,我們通過提供複雜的構建模塊和良好的初始條件(下面討論)參與了該過程。而且,我們使用Google的新TPUv2晶元擴大了計算範圍。對現代硬體、專家知識和進化的結合共同產生了CIFAR-10和ImageNet兩種流行的圖像分類基準的最新模型。

一個簡單的方法

以下是我們第一篇論文的一個實驗例子。

在下圖中,每個點都是在CIFAR-10數據集上訓練的神經網路,通常用於訓練圖像分類器。每個點都是一個神經網路,這個網路在一個常用的圖像分類數據集(CIRAR-10)上進行了訓練。最初,人口由1000個相同的簡單種子模型組成(沒有隱藏層)。從簡單的種子模型開始非常重要,如果我們從初始條件包含專家知識的高質量模型開始,那麼最終獲得高質量模型會更容易。一旦用簡單的模型開始,該過程就會逐步推進。在每一步中,隨機選擇一對神經網路。選擇更高精度的網路作為父類,並通過複製和變異生成子節點,然後將其添加到群體中,而另一個神經網路會消失。所有其他網路在此步驟中保持不變。隨著許多這樣的步驟陸續得到應用,整個網路就會像人類的進化一樣。

進化實驗進程。每個點代表 population 中的一個元素。這四個列表是發現架構的示例,這些結構對應最好的個體(最右邊,根據驗證準確性篩選)和其三個 ancestor。

綜上所述,儘管我們通過簡單的初始架構和直觀的突變來最小化處理研究人員的參與,但大量專家知識進入了構建這些架構的構建塊之中。其中一些包括重要的發明,如卷積、ReLUs和批處理的歸一化層。我們正在發展一個由這些組件構成的體系結構。 「體系結構」這個術語並不是偶然的:這與構建高質量的磚房相似。

結合進化和手工設計

在我們的第一篇論文後,我們希望通過給演算法提供更少的選擇來減少搜索空間,使其更易於管理。使用我們的架構推導,我們從搜索空間去掉了製作大規模錯誤的所有可能的方法,例如蓋房子,我們把牆放在屋頂上的可能性去除了。與神經網路結構搜索類似,通過修復網路的大規模結構,我們可以幫助演算法解決問題。那麼如何做到這一點? Zoph等人引入了用於架構搜索的初始模塊。已經證明非常強大。他們的想法是有一堆稱為細胞的重複單元。堆棧是固定的,但各個模塊的體系架構是可以改變的。

Zophet al. 中引入的構建模塊。圖左表示整個神經網路對外部結構,其通過重複的單元從下到上解析輸入數據。右圖單元格的內部結構。該實驗的目的是發現能批生成高精度網路的單元

在我們的第二篇論文「圖像分類器體系結構搜索的正則化演化」(2018)中,我們介紹了將演化演算法應用於上述搜索空間的結果。突變通過隨機重新連接輸入(圖中右側箭頭)或隨機替換操作來修改單元格(例如,它們可以替換圖中的「最大3x3」像素塊)。這些突變相對簡單,但最初的條件並不相同:現在的整體已經可以用模型進行初始化,這些模型必須符合由專家設計的細胞結構。

儘管這些種子模型中的單元是隨機的,但我們不再從簡單模型開始,這使得最終獲得高質量模型變得更容易。如果演化演算法的貢獻有意義,那麼,最終的網路應該比我們已經知道可以在這個搜索空間內構建的網路好得多。我們的論文表明,演化確實可以找到與手工設計相匹配或超越手藝設計的最先進模型。

控制變數比較法

即使突變/選擇進化過程並不複雜,也許更直接的方法(如隨機搜索)也可以做到這一點。其他選擇雖然不簡單,但也存在於文獻中(如強化學習)。正因為如此,我們的第二篇論文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技術之間的控制變數比較。

使用演化法、強化學習和隨機搜索法進行架構搜索結果對比。這些實驗在 CIFAR-10 數據集上完成,條件與 Zophet al. 相同,他們使用強化學習進行空間搜索。

上圖比較了進化、強化學習和隨機搜索。在左邊,每條曲線代表一個實驗的進展,表明在搜索的早期階段進化比強化學習更快。這很重要,因為計算能力較低,實驗可能不得不提前停止。

此外,演變對數據集或搜索空間的變化具有魯棒性。總的來說,這種對照比較的目標是為研究界提供計算昂貴的實驗結果。在這樣做的過程中,我們希望通過提供不同搜索演算法之間關係的案例研究來促進每個人的架構搜索。例如,上圖顯示,使用更少的浮點運算時,通過進化獲取的最終模型可以達到非常高的精度。

我們在第二篇論文中使用的進化演算法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正則化的形式:不是讓最壞的神經網路死掉,而是刪除最老的一個,無論它們有多好。這改善了正在優化的任務變化的魯棒性,並最終趨於產生更準確的網路。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我們不允許權重繼承,所有的網路都必須從頭開始訓練。因此,這種正則化形式選擇在重新訓練時仍然保持良好的網路。換句話說,因為一個模型可能會更準確一些,訓練過程中的雜訊意味著即使是相同的體系結構也可能會得到不同的準確度值。只有在幾代中保持準確的體系結構才能長期存活,從而選擇重新訓練良好的網路。篇猜想的更多細節可以在論文中找到。

我們發展的最先進的模型被命名為AmoebaNets,是我們AutoML努力的最新成果之一。所有這些實驗通過使用幾百個的GPU/TPU進行了大量的計算。就像一台現代計算機可以勝過數千年前的機器一樣,我們希望將來這些實驗能成為家用。這裡我們旨在提供對未來的一願。

原文地址:

https://research.googleblog.com/2018/03/using-evolutionary-automl-to-discover.htm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工智慧學家 的精彩文章:

MIT重磅報告:一文看清AI商業化現狀與未來
科學釋夢——意識窗口在記憶模塊間的穿越

TAG:人工智慧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