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成全了你也陶冶了我-讀馮小剛《我把青春獻給你》

成全了你也陶冶了我-讀馮小剛《我把青春獻給你》

2016年版

最近青衣給我科普了一下「馮小剛初一晚宴讓芳華女主苗苗跳舞」的微博熱議事件。就那麼個歪歪斜斜不太清晰的鏡頭裡,看到馮小剛、陳道明和葛優(其他人不認識也就忽略不計了)近距離的最新模樣。說到馮小剛,其作為中國著名電影導演、編劇的知名度在國內也算家戶喻曉了。他的電影賀歲片在國內也算有著如春晚一樣令人翹首以待的效應,具有著強大票房號召力,擁有大批骨灰級忠粉。而另兩個人在我剛看完的馮小剛2003年完成的自傳《我把青春獻給你》都有著濃墨重彩的描寫。我並不想去討論這個引發那麼多沸沸揚揚討論的家宴,我所關注的是根據《我把青春獻給你》這本書所講述的,他們三個人之間因影結緣的幾十年的情分。鏡頭裡的陳道明華髮叢生,完全就是《歸來》里那個無需化妝的老頭形象,不僅深深感觸「一個清高的只肯在戲裡低頭的人」的演員也無法挽留住時間的腳步。

畢竟《我把青春獻給你》也距今有15年了。翻閱上幾頁,曾經的歲月帶著熟悉與陌生的感覺撲面而來。

在《我把青春獻給你》的序中,馮小剛這麼說「由此我得出結論,人腦是靠不住的。記憶中的事情離真實尚有一段不小的距離。記憶就好像是一塊被蟲子啄了許多洞的木頭,上面補了許多的膩子,還罩了很多遍油漆。日久天長,究竟哪些是木頭哪些是膩子哪些是油漆,我已經很難把他們認清了。甚至還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我認為記憶中有價值的部分其實是早年就補上去的膩子,而被我忽略的部分卻有可能是原來的木頭。這一點是我寫這本書的時候最心虛的,但我仍可以告訴讀者,大體上它還是一塊木頭,而不是貼著木紋紙的鐵。這塊木頭上刻滿了我的青春往事。有蹉跎歲月,也有鯉魚跳龍門;有對生活的坦白,更有對朋友的懷念。我在寫作中與往事遭遇,與朋友重逢,有時笑有時哭,有時陷入深深的自責。」我覺得這段序寫的特別真實,只要時過境遷,記憶就會被主觀情緒包裹,難以真實還原。那一瞬間行為都是靠當時的情緒剎那間迸發,所處環境、對象、身體狀況等等都會影響到事態發展,斷不是可以在今後慢條斯理來剖析的。一剖析就失了真。所以讀自傳不是真要去探究真實,而是作者在這些經歷裡面成長成現在的樣子,所有能給與你的啟發與思索。

2003年版

看《我把青春獻給你》看得樂不可支,時常不自覺得笑出聲來。如此喜劇效果,主要也歸結於馮小剛做編劇的底子。隨便百度一下馮小剛,他的初始成名並不是作為導演,而是與王朔聯合編劇的電視系列劇《編輯部的故事》。在《我把青春獻給你》里,馮小剛詳細描述了《編輯部的故事》的誕生過程,竟然是出乎意料地隨意。敢情這樣一部喜聞樂見的電視劇就是在一群人漫無邊際的閑聊里逐漸無中生有的,但作家的靈感還真就是這麼任性而隨意。除了《編輯部的故事》,馮小剛在書里,還講了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電影、電視劇的創作誕生歷程。這些不為人知的「秘聞」,就好像讓你知道了一個擺在神壇上的人物原來也是要吃喝拉撒一樣,撩開編劇的神秘面紗,拉近了與這些影視劇的距離。而他與王朔、劉震雲、姜文、葛優、陳凱歌、陳道明等大腕兒的獨特交情,也帶著他獨特的視角與幽默的語言表達精彩連篇地躍然紙上。

他介紹說《半夜雞叫》是他喜劇電影的啟蒙電影。所以當他與王朔神交之際,他居然還腦補了王朔看這部電影同樣偷著樂的樣子。王朔是對馮小剛電影有巨大影響的人。我回想以前我熱捧王朔時,他的小說也就當喜劇來消遣,覺得特別搞笑,並沒有太多深度共鳴。也許只有在相似大小環境下成長的諸如馮小剛之流才能在看過他的書後,深刻地吼出一句「真他媽的孫子」的感嘆。

不過這個「真他媽的孫子」也不是隨便吼的,它是帶著深深敬意的。馮小剛特別解釋道:「真他媽的孫子!這種用來表達敬仰的句子,是被我們這代人廣泛使用的,但卻無法寫進教科書傳給我們的後代。我的女兒對心愛事物的讚美,使用的句子是:哇噻,酷斃了。這樣的兩個句子放在一起比較的感覺是:『真他媽的孫子』猶如一個沾著泥土的心裡美蘿蔔,擦一擦,咬上一口又脆又甜;而『哇噻,酷斃了』則更像日本料理櫥窗里擺著的那種刷著清漆的假菜。」如此描寫真是形象而生動,在書中諸如此類的表達真是層出不窮,令人捧腹不已。

馮小剛正式結識王朔後,與這位曾經風靡全國,寫過矯情卷、純情卷、摯情卷、諧虐卷的作家一拍即合。他這麼形容王朔的寫作:「這些日常的生活,和日常生活使用的語言,經王朔一番看似漫不經心的描述,竟變得如此生動,令人著迷。這種與時俱進的視野和觀察生活的角度,對我日後的導演生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了指導我拍攝賀歲片的綱領性文獻。」

後來馮小剛跟王朔分道揚鑣的場景很有點像兩個真心相愛情投意合的人被家長硬生生拆散的感覺。看到這兒,馮小剛也不再啰嗦和解釋,直接摘錄了幾段《一聲嘆息》里的劇本場景。看罷只覺得人際關係里,不論同性、異性之間,不論朋友情人之間,相處的緣分真不是簡單彼此對眼就行,都要看上帝的安排。

《編輯部的故事》讓馮小剛在王朔創作風格的引領下成就作為一名編劇的成功轉型;而在劉震雲創作思想的影響下,馮小剛從《一地雞毛》的拔地而起,則是作為一名導演創作上走向成熟的一次飛躍。每個人都會在某個階段遇上一個知己,一個心心相惜的夥伴,並且彼此產生水乳交融的影響。脫離痞氣十足的王朔烙印,相遇一滴水看世界的靈魂剖析者劉震雲,此後馮小剛的電影更指人心。

2010年版

姐姐跟我推薦這本書時,說是很有趣。我想也是,他那個圈子就是王朔、劉震雲、葛優之流,想要多貧就能有多貧。再看看諸如《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手機》之類的電影,真是部部搞笑,個個經典。但他也不是只是一個頑主,《集結號》《唐山大地震》也能拍得蕩氣迴腸。而在馮太太徐帆的眼裡,他只是一個領養了她心靈的男人,是她一輩子的恩人。這該是馮小剛不為人知的另一面了吧。馮小剛標準是個被上帝嫉妒其才華所以才給了一張識別度極高的臉的鬼才。

從翻開《我把青春獻給你》,從王朔開始,就有一種時光倒流的恍惚感覺。時至2016年,《我把青春獻給你》這本十多萬字的自傳已經發行第三個版本。馮小剛早已不再是十五年前的馮小剛。馮小剛曾說「過去蓋起的宮殿中,沒有他的位置,他只好在宮殿的旁邊,另起爐灶,搭起了一間偏房。問題是偏房越蓋越多,越蓋越大,越蓋越高,漸漸成了一個院落,它就成了另一座宮殿。」而《我把青春獻給你》就是把他的青春獻出去,逗讀者解個悶兒。特別想知道馮導後來是怎麼導出《唐山大地震》和《集結號》這樣的影片的。《我把青春獻給你》看完的後遺症是,我產生了想把馮小剛的電影全部再回顧一遍的衝動。不過近期的《芳華》炒的太熱,本著我不喜湊熱鬧的精神,小說電影我都還留著空,等冷了再找來看。

期待著馮小剛日後再能忙裡偷閒寫出他的後半生,既成全了你也陶冶了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秋雨薇MOMO 的精彩文章:

書院偶遇「粽子」

TAG:清秋雨薇MOM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