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黑豹》真的不是《獅子王》真人版!

《黑豹》真的不是《獅子王》真人版!

原標題:《黑豹》真的不是《獅子王》真人版!



《黑豹》已經連續四周霸佔美國周末票房的榜首,作為漫威系列電影中第一部以黑人超級英雄為主角的電影,在美國收到了一邊倒的好評,在全球票房也已經突破了10億美元,進入了全球電影票房前二十之列



但這樣一部在美國好評不斷的電影在國內卻撞上了南牆,豆瓣上充滿了「政治正確」「黑人YY」等批評的言論。






為何《黑豹》整部電影在大洋兩岸有著截然不同的反應?聽OPEN小編講給你聽


| 瓦坎達——美國黑人的尋根夢


我站在一座山的邊上


用手掌邊緣劈開山石


我用這些石頭建造了一座小島

甚至會創造一個小小的沙灘


因為我是巫毒孩子


上帝知道我是巫毒孩子


——吉米·亨德里克斯《巫毒孩子》


對很多中國人來說,這部「政治正確」的電影在劇情上就像是「獅子王」真人化的王子復仇記。瓦坎達現代科技與原始非洲文化的結合也讓很多觀眾迷惑不解。一部劇情並不新穎,科幻元素也不豐滿的電影如何成了美國票房的心頭好?作為一部全黑人主創的電影,或許我們一開始的視角就已經偏了。



這真的不是巧合么?


回溯美國黑人的歷史,祖國遭受侵略,被殖民者帶到美國賣身為奴,失去了原本的身份,失去了原本的文化。身份的自卑,文化的迷失,讓美國黑人時時刻刻處在一種身份危機之中。從民權運動開始,黑人紛紛主動去了解自己的歷史,了解非洲祖先的文化。出現了富有特色的黑人尋根文化:美國的大學紛紛開啟黑人歷史專業,讓黑人充分學習自己獨有的文化娛歷史;《根》《為奴十二年》的文學作品回顧黑人的奴隸史,在白人掌握話語權的環境中為黑人的境遇而吶喊;學習非洲語言,去非洲旅行,從新認識自己的祖先。



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為奴十二年》

而瓦坎達恰恰就是這種尋根文化的一個集合體:一個沒有遭受過外來者侵略,完整保留了傳統文化,資源富饒的非洲國家。電影在服裝設計上也特別融合了非洲各地的文化特色:邊境部落是受賴索托建築/語言的啟發,河流部落則受衣索比亞的蘇里(Suri)和莫西族(Mursi)部落的啟發、商人部落是受奈及利亞建築/語言的啟發、黃金部落使用非洲各地太陽的大陸符號,皇家女子衛隊則是參考了東非馬賽族的女性服裝




邊境部落的服裝借用了賴索托族的服飾風格


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黑豹》並不是一部科幻片,只是披著科幻皮的黑人歷史片。


| 陰魂不散的黑豹



是選票還是子彈。是自由還是死亡。如果你還沒有準備付出代價,那麼就請不要說什麼自由。


——馬爾科姆X


電影一開頭就在1992年的奧克蘭,而這時正逢1992年洛杉磯黑人大暴動,離洛杉磯不遠的奧克蘭自然也處在動蕩之中,而這裡也是黑豹黨的起源地。黑豹黨堅持的武裝自衛和社區自治理念,讓尼卓布親王與他兒子尼賈達卡有了歷史基礎。


雖然此《黑豹》非彼黑豹,電影海報還是致敬了黑豹黨首領修伊·牛頓


而提到這種以暴力爭取權利的理念,自然不能不提知名的黑人民權領袖馬爾科姆X,其在美國民權運動史上的地位不亞於小馬丁·路德·金。他宣揚「黑色是美麗的」,宣揚種族,皈依伊斯蘭教,在信仰上與美國白種優越主義決裂,塑造了作為黑人的優越感。



與馬丁·路德·金齊名的黑人民權領袖——馬爾科姆X


但如同電影,馬爾科姆X的主張最後並沒有得到實現,但這種「不自由毋寧死」的精神卻在黑人社區中廣為流傳,馬爾科姆被刺殺,還有黑豹黨,黑豹黨式微了,還有「黑命貴」運動(Black Lives Matter),只要黑人還處在社會歧視的社會環境下,抗爭就不會停止。



美國媒體Breitbart的《黑豹》影評認為反派反映了當下的「黑命貴」運動


|愛比鄰,也仇敵——馬丁·路德·金


我有一個夢,我夢想有朝一日,在喬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能夠同坐一處,共敘兄弟情誼。

——《我有一個夢想》馬丁·路德·金


在《黑豹》電影中,黑人讓自己的身份與白人掉了個兒,黑人成了強權,而白人成了弱者。在這種情形下,黑人是否就可以如同曾經的殖民者一樣去魚肉弱者?回顧歷史,黑人說了不。



《黑豹》最後選擇與世界共享文化科技的結尾讓很多觀眾有些不理解


黑人的抗爭長期以來都離不開暴力,僅僅是二十一世紀短短不到20年,美國就發生了8起大規模的種族暴動,因此在黑人與白人之間形成了一個冤冤相報何時了的怪圈:白人畏懼黑人的暴力行徑,設置各種歧視性制度與黑人隔離開來;而受到歧視的黑人又用暴力的方式來抗議這些歧視行為。這樣充滿血腥的仇恨旋渦並沒有為黑人帶來渴望的平等,看到這一點的馬丁·路德·金於是為黑人選擇了另一條道路:非暴力抗爭。一方面激勵黑人用非暴力的方式對社會的不公進行抗爭,一方面又也提醒黑人在爭取自由的時候不要被仇恨捆綁,主動擁抱美國夢與美國的基督教文化,實現民族與文化的大融合。



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激勵了很多美國黑人參與民權運動


主角塔查拉的設定就符合一個馬丁·路德·金式的人物,博愛,正視前代國王的錯誤,對殺人魔王的包容如同馬丁·路德·金與馬爾科姆X的情誼,放下種族間的世代仇恨。所以最後成為強者的瓦坎達並沒有選擇恃強凌弱,而是選擇與曾經的侵略者站在一起共同合作,共創美好未來。在黑人社區分崩離析,缺少凝聚種族的民權領袖的當下,塔查拉這樣如同馬丁·路德·金的形象也可以說是黑人導演的一個訴求。



美國黑人也在翹首期盼一位黑豹

|阿福羅的美好未來——非洲未來主義


我們必須接受失望,因為它是有限的,但千萬不可失去希望,因為它是無窮的。


——馬丁·路德·金


你可能很少看到過黑人的科幻作品,但有著殘酷歷史,活在沉重現實中的黑人並不缺少嚮往未來的作品,也就是非洲未來主義(Afrofuturism),雖然叫做非洲未來主義,但其實與非洲的關係並不是很大。



非洲未來主義是由爵士音樂家Sun Ra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創的


與基於理性與科學,對人類未來憂心忡忡的科幻作品不同,非洲未來主義基於美國黑人的苦難歷史,對黑人的未來充滿了希望。這也是《黑豹》與其他科幻作品的一大不同,沒有對人類命運的擔憂,沒有未來的威脅,最後都是光明的未來。



非洲未來主義的代表作品《太空即地點》


總而言之,《黑豹》是一部基於美國黑人的歷史與文化,從黑人視角出發,以黑人的敘事方式製作的一部電影,不是簡單的意淫,而是對於美國黑人歷史的一次系統性的思考,並不是簡簡單單可以用「政治正確」四個字就可以概括的。


而對於影評人來說,不能認識到《黑豹》中的文化語境,只是簡單的從劇情發展和打鬥上進行評判,只會顯露出影評人本身的無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OPEN開腔 的精彩文章:

如何評價 《好奇心日報》的2017年度策劃?

TAG:OPEN開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