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構建社會投資建設項目審批服務新體系

北京構建社會投資建設項目審批服務新體系

3月15日,北京市規劃國土委會同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等9個委辦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深化建設項目行政審批流程改革的意見》,通過實施分類管理、精簡審批前置要件、「多規合一」平台統籌、市政接入「一站式」窗口服務、施工圖審查和竣工驗收「只進一扇門」、互聯網+政務服務等多項組合拳,精簡審批環節,將辦理時限壓縮到45個工作日以內。

「這次建設項目審批流程改革主要針對社會投資建設項目,是近年來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在3月18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優化營商環境,北京在行動」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王瑋對這一政策進行了解讀。

他表示,改革以推進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實施為出發點,以增強企業獲得感為目標,市規劃國土委、住房城鄉建設委等各相關職能部門轉變職能、主動服務、加強統籌、提高效率,優化和完善社會投資建設項目的審批流程,規範優化專業化中介服務,「我們推進這項改革的目標是要努力構建『全流程覆蓋、全周期服務、全要素公開、全方位監管』的建設項目審批服務新體系,實現從被動受理審批到主動協調服務的轉變,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降低市場運行成本,提高運行效率。」

據介紹,本次改革不僅是審批流程的優化完善,更是一場從理念、制度到作風的全方位深層次變革。本次改革主要針對北京市社會投資建設項目,力度空前,是以優化、協同、高效為著力點進行的自我革命式流程再造。

一是實施分類管理,實現建設項目審批環節和時限應減盡減。也就是說將來社會投資建設項目將分類施策,不同類型的項目適用不同的審批流程。《意見》將建設項目按照實施方式分為內部改造、現狀改建和新建擴建三類。內部改造項目最為簡化,可直接從施工許可開始辦理,從工程建設到投入使用的全部時間中政府工作時間只佔21個工作日。現狀改建項目,可直接從建設工程規劃許可開始辦理,從工程建設到投入使用的全部時間中政府工作時間只佔28個工作日。新建擴建項目,須從簽訂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開始辦理,時間由原來的109個工作日減少到29-44個工作日。

二是精簡審批前置要件,為建設單位辦事「減負」。各類審批的前置條件和申報材料按照依法、規範、必要的原則,能減則減,不再設置「兜底條款」。對於社會投資的房屋建築工程,可由建設單位自主決定發包方式,不再強制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招投標,節省了建設單位的費用和建設周期。取消建設單位辦理資金保函或資金到位證明,提高了建設資金周轉效率。相關部門核發的審批文件由辦理部門向其他行政機關推送,實現信息共享,不再要求建設單位反覆提交。

三是政府各部門主動統籌協調,贈送建設單位兩個「大禮包」。由規劃國土部門協調各委辦局共同搭建「多規合一」平台,切實發揮城市總體規劃的戰略引領和剛性管控作用。將原來作為審批環節的各種評價,前置到與建設單位簽訂土地出讓合同之前,作為政府部門深化前期研究的工作內容,並規範行政部門之間的協調和決策程序,明確各環節辦理時限。規劃國土部門在與建設單位簽訂土地出讓合同時,作為政府「大禮包」,同步為建設單位出具土地預審意見、規劃條件、設計方案審查意見(含城市設計要求)、建設用地批准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等五個規劃用地批准文件。也就是說原來需要在市規劃國土委申請六次的六個辦理事項,現在申請一次就可以取得全部六個批文了,對於企業而言就是「辦一送五」。

同時,主動協調各市政公用集團,把原來分散在各市政公用集團的水、電、氣、熱及通信等市政公用基礎設施接入服務項目集中到政府政務服務大廳,推行「一站式」窗口服務,建設單位可在辦理施工許可證後同步申請辦理;並公開辦事流程,限定辦理時間,為建設單位提供便利。

四是建立一家受理、部門聯動並限時辦結工作機制,力爭實現建設單位「只進一扇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次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報告指出必須到現場辦的也要力爭做到「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 這次的審批流程改革也以此為目標進行了系統的設計」。

五是轉變政府管理方式,放管結合,推行建設單位承諾制和全過程監管相結合,由「許可管理」向「信用管理」轉變、由「從嚴審批」向「全過程監管」轉變。一方面,推行「建設單位承諾制」,建設單位須就項目建設符合國家標準規範,並在竣工前完成相關手續辦理做出書面承諾,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根據其提交的申請、施工圖、承諾書以及規劃國土部門推送的土地出讓合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即可核發施工許可證。另一方面,堅持「信用管理」與全過程監督掛鉤。將需要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完成的各種評價,作為政府部門監督建設單位履行承諾的工作內容,後置到建設項目施工階段,由規劃國土部門在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之後即開展監管,並向相關部門同步推送有關信息,確保建設單位的各項承諾以及各相關審批事項的要求能夠落實落地。

六是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在線審批登記。為落實全國兩會上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的要求,這次改革從施工圖審查和辦理施工許可證入手,逐步擴大網上審批的覆蓋率,大力推進建設項目行政審批電子化。目前辦理施工許可已實現網上列印電子證照,今後將逐步實現各類審批事項網上報審和推送。構建「互聯網+」不動產登記體系,推行移動客戶端預約、線上查詢等多項措施,提高企業和群眾便利程度。政府各有關部門和市政公用服務企業制定並在線公布各類事項的受理、辦理標準和規範,確保各類規劃、標準、規範的公開、透明、統一。

這項重大改革將給社會投資建設項目帶來什麼變化?王瑋表示,這意味著,建設單位到政府各部門的審批手續更加精簡,辦理時限大為縮短,辦事成本大幅降低,建設工程質量控制也將更有效。

例如,對照現行的投資項目審批流程,審批時限大大壓減,項目立項開始到施工證取得從109個工作日減少到29-44個工作日。取消了招投標和資金證明,「多規合一」協同研究和「只進一扇門」的工作模式減少了企業多個部門跑路和協調的時間。通過政府職能部門對建設項目實施從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至竣工驗收的全過程監管,不僅改變了政府重審批輕監管、重被動受理輕主動服務的形象,而且形成了從審批、建設、監管、整改的閉合迴路,有效遏制建設過程中的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實現建設項目質量控制。

據了解,下一步北京市規劃國土委還將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出台配套措施,進一步深化改革成果,加強政策集成創新,持續改善北京營商環境,增強企業獲得感。(責編:渠麗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日報 的精彩文章:

陝西航空樞紐經濟快速增長凸顯西北「門戶」效應
港珠澳大橋12月31日晚亮燈

TAG: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