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牛!荷城有條「學霸村」!出過15名進士,48名舉人

牛!荷城有條「學霸村」!出過15名進士,48名舉人

佛山新聞網訊 悠悠西江水,依依荷城情。荷城這顆位於西江之濱的「西江明珠」,在歷史的長河中孕育而生,繁榮壯大。荷城微新聞推出【歷史長河中的荷城】欄目,帶你看看亮燈的靈龜塔、90年代的龍舟賽、文昌路舊貌……與你一同穿越時空,探尋荷城的前世今生。

【第三期】

在高明荷城有這樣一條「學霸村」,歷史上先後出過15名進士,48名舉人,這當中有明朝名臣、奉直大夫(從五品)等等。自恢復高考制度以來,村中走出不少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等,為推動村中文化及村容村貌建設起到積極作用。

各位街坊猜到是哪條村了嗎?答案揭曉!這是古有「高明第一望族」之稱的阮埇村,今天小編帶大家聽聽「學霸」的故事,探尋阮埇人才輩出的秘訣。

高明區文物普查人員發現阮埇村區氏族譜

嶺南望族名士輩出 流傳「一榜四文魁」佳話

阮埇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元朝至正年間(1341—1368),最早是區氏族人從南雄珠璣巷遷至此地定居,因村多埇沼,後又有阮姓遷入建村而得名。隨著子孫世代繁衍,便逐漸以家為系,花開四坊,分為阮東、阮西、阮南、阮北四坊。

學霸世家

據史料記載,自開村以來,阮埇文風盛英傑多,在高明荷城傳為佳話的「一榜四文魁」,說的就是村中名士區大相一家。

父親區益:明朝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高中舉人,曾任江西都昌知縣,因率民抗倭而頗有聲望;

哥哥區大樞:明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癸酉科舉人;

區大相和弟弟區大倫:明朝萬曆17年(1589年)同榜進士。

區大相:「明代嶺南詩家之最」

阮埇人才輩出,聲名最大的當屬明朝名臣區大相和區大倫。

其中,區大相詩文俱佳有「嶺南才子」之美譽,其用風格「接地氣」的詩作,改變了明代嶺南詩壇的風氣,有「明代嶺南詩家之最」之稱。

區大相畫像

★被譽為「明代嶺南詩家之最」,改變明朝詩歌風氣

區大相踏遍祖國山河的工作,對他的詩風創作有一定的影響。他一生最重要的貢獻,就是通過採風即實地考察經歷,創作了大量貼近民生、反映現實、飽含強烈家國情懷並在藝術上推陳出新的「接地氣」詩作,改變了明代詩歌的風氣。

《太史詩集》、《使集》、《圖南集》、《濠上集》等詩文集都是出自區大相之手。

崇禎版《區太史詩集》書影

在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明縣誌》中,有這樣一段對區大相詩風的介紹:

明末,前後七子的復古主義文風籠罩詩壇,號稱館閣體。提出「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口號。但他們只模擬形式,雕琢文辭,所寫詩文「情寡而工」,在擬古口號下走上了形式主義道路。

大相努力排除內容空洞狹窄而辭藻華麗的詩風,並曾於萬曆二十二年(1595)、二十九年兩次奉命出京分冊藩邸,到過山東、山西、江蘇、浙江、河南、湖南等地,把所見所聞的風土人情、民間疾苦寫入了詩章。這些詩歌內容充實,感慨深沉,完全擺脫了七子詩風的影響。

★專門給皇帝起草詔令文書

登第後區大相被選為翰林庶吉士,先後授任檢討、國修國史、經筵展書、戶部尚書等官職,負責草擬皇榜詔令。詔書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書。明代用詔書宣布重大政令或訓誡臣工。所以你說,如果功底不夠深,何以承擔起草詔令文書這樣的重任?

★和弟弟倡議修建靈龜塔

矗立於西江邊的靈龜塔(廣東省文化保護單位)就是在明朝萬曆二十九年(1601),由區大相、區大倫兄弟衣錦還鄉時捐資修建。靈龜塔存留至今,庇佑一方百姓。

★詩作流傳至今,中小學生齊齊頌大相

為銘記這位深受高明人民愛戴、尊崇的偉大詩人,打造高明特色鄉賢文化,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明持續開展「嶺南風雅領袖 萬人傳唱鄉賢—— 一人一首區大相高明誦詩節」活動。

莘莘學子用心演繹區大相詩作中的情景,在阮埇古村裡,感受荷城「和善」文化。

★「訶林」匾與區大相

區大相同樣以書法見長,如今仍懸在廣州光孝寺的訶林匾,即區大相於萬曆四十年(1612年)正月手書,這匾迄今400多年了。

如今仍懸在廣州光孝寺的訶林匾,即區大相於萬曆四十年(1612年)正月手書

區大倫:明朝名臣

細心的市民會發現,在西江新城北側的南蓬山森林公園,隨處可見區大相與區大倫的詩詞,逛公園還能漫遊「詩海」,實屬愜意!

那究竟區大倫是一位怎樣的歷史名人?據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明縣誌》記載,區大倫是這樣的一位名臣:

少年時即富有正義感。中舉人後與胞兄區大相到設在南京的太學學習。時海瑞掌太學,名聲很大,大倫同他交情甚厚。萬曆己丑年(1589)中進士,出任山東東明縣知縣。

他愛民如子,勸導農民勤耕作,講禮讓,對有因荒年而被迫賣了子女的,都替他們贖回來,又將稅契的餘款買耕牛數百頭,給缺牛者使用。

區大倫

明萬曆29年(公元1601年),靈龜塔建成,區大倫提筆寫就了一首《龜峰塔銘》:

峨峨龜峰,拔乎中川,塔勢湧出,作柱於天,應祥以興,維茲多賢,冀冀佐帝,億萬斯年。

幾百年來文風鼎盛 秉承祖訓傳承區氏文化

幾百年來,阮埇村文風鼎盛。在區大相一家之後,清朝康熙年間,阮埇村又出了個奉直大夫(從五品)區士元。

區士元回村給8個兒子建了屋,故稱「大夫第」,又稱八大家,即如今所看到的阮北古民居群。阮埇規模由此日益擴大,人丁興旺,達到數千人之多,成了遠近聞名的大村。

仁居石匾現放置在阮埇村「大夫區公祠」廣場東側,記載古阮埇人教育後人要「仁愛」而居,「仁愛」而舉。

先輩的優秀事迹至今仍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阮埇人。自全國恢復高考以來,村中走出了不少大學生,考上中山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高校,當中有的成為研究生、博士等,有的還出國進修,這些年輕人學成之後,還積極回饋家鄉,為家鄉建設出錢出力。

阮埇村的大門樓

在興衰起落的歷史裡,阮埇村人才輩出,也絕非偶然。阮埇村人,聚族而居,同宗同族,統村一姓,這種以家為系的宗族精神,透露著阮埇村強大的宗族力量。如今,廣州越秀區區氏宗祠中興建有兩間阮埇坊。

如今,廣州越秀區區氏宗祠中興建有兩間阮埇坊。

(責任編輯:何燕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盤點明朝皇帝當中那些格外引人注目的奇葩們
大明最屈辱戰役,亡猛將300名!輸了此戰,大明怎能不亡?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