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稱多爾袞為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為什麼稱多爾袞為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為什麼稱多爾袞為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崇德八年(1643年)8月9日,皇太極暴疾而死。由於生前未能預定後事,在皇位繼承問題,滿洲貴族發生了尖銳的矛盾清入關以前,繼嗣不是皇帝生前在皇子中指定,而是由貴族諸王議立。皇太極死前,諸王已漸漸分成黨派:一派以多爾袞為核心;另一派以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為首,早已露出了爭立的苗頭。皇太極剛死,雙方的擁立者立即展開了活動。

皇太極自將的正黃、鑲黃兩旗及豪格主管的正藍旗,誓立豪格。圖爾格、索尼、圖賴、鞏阿岱、鰲拜,潭泰、塔瞻等大臣齊往豪格家,策劃立豪格為君。索尼等六人更「共相盟誓,願死生一處」。豪格又派人去探尋鄭親王濟爾哈朗的意向。濟爾哈朗是努爾哈赤的侄子,當時頗有影。向,他也傾向於立豪格為君,但是又主張要與多爾袞商議。另一方面,多爾袞和多鐸所統率的正白、鑲白兩旗,則主張立多爾袞為君。多爾袞的兩個同母兄弟武英郡王阿濟格,豫郡王多鐸和一些貝勒大臣,曾「跪勸睿王,當即大位」。

雙方各不相讓,形勢極為緊張,清政權處於嚴重危機之中,隨時有發生混戰的可能。多爾袞雖然覬覦皇位,但畢竟是一位久經考驗的政治家,他審時度勢,未敢貿然行動。皇太極死後第5日,即8月14日,多爾袞採取主動,他召集諸王大臣會議,議立嗣君。這一天,氣氛緊張到了頂點。天剛亮,兩黃旗大臣就盟誓於大清門,並令兩旗的巴牙喇兵(精銳親兵)張弓箭,環立宮殿,擺出兵戒相見之勢。正式開會之前,多爾袞還在試探黃旗大臣索尼的態度,索尼冷冷地說:「先帝有兒子在,必須立其中的一個,我就是這個意見,沒有別的可說。

」會議開始,索尼等人就搶先發言,力主立皇子。皇太極之兄、禮親王代善也說,應當讓豪格繼承皇位。豪格在已佔優勢的情況下,略表謙讓之意。這時,阿濟格、多鐸展開了反攻,他們勸多爾袞即帝位。老於世故的代善也跟著見風轉舵,圓滑地說:「睿王若應允,實是我國之福。否則,還是應當立皇子。」不再堅持立豪格。兩白旗大臣進一步發動攻勢,說若立豪格,我們都無法生活堅決反對立豪格。多鐸見多爾袞仍未明確應允,甚至又擺出立他自己或立代善。形勢更加混亂,不可預測。代善以年老固辭,退出會議。多爾袞也不同意立多鐸。

這時,會議幾乎開不下去了。兩黃旗的將領們都佩劍上前說:「吾屬食於帝(皇太極),衣於帝,養育之恩與天同大,若不立帝子,則寧死從帝於地下而已。」多爾袞看到,與豪格相比,他並不佔優勢。兩黃旗與正藍旗堅決支持豪格,鑲藍旗主旗貝勒濟爾哈朗、正紅旗主旗貝勒代善,也是同意或傾向立豪格的,八旗之中有其五。在這種情勢下,如果多爾袞強自為帝,必將引火燒身。於是,多爾袞提出一個折衷方案:立皇太極第9子6歲的福臨為帝,由濟爾哈朗和他輔政,等福臨年長之後,當即歸政。這一方案,打破了僵局,為雙方接受。

這樣,既排除了他的政敵豪格,又可使他實際上享有帝王之權。第燕公用在達成協議兩天之後,代善之子貝子碩托、孫郡王阿達禮,又圖謀推翻成議,勸多爾袞自立。多爾袞以大局出發,揭發了這一亂國陰謀,並忍痛將他們誅殺。崇德八年(1644年)8月25日,6歲(五周歲)的福臨即位。改明年為順治元年。睿親王多爾袞和鄭親王濟爾哈朗同輔政,繼而稱攝政王。

「行政拜除,大小國事,九王(多爾袞)專掌之」。濟爾哈朗僅管「出兵等事」。不論多爾袞主觀上如何打算,他擁立福臨這一行動,在客觀上避免了滿洲貴族的公開分裂和混戰;並且爭取了兩黃旗一部分大臣,如固山額真譚泰、護軍統領圖賴、啟心郎索尼,對他都表示了支持這對下一步協調一致入關作戰,奪取全國政權,無疑是很重要的。哪工算多爾袞輔政以後,到人關前,他採取了一系列限制旗主、加強集權的措施。

多爾袞在爭得攝政王首位之後,即著手打擊政敵豪格。順治元年四月初一,原來支持豪格的固山額直何洛會,告發豪格有怨言,語侵多爾袞,圖謀不軌。藉此,多爾袞以「言詞悖妄」、「罪過多端」為由,要置豪格於死地。只是由於福臨涕泣不食,豪格才免去一死,但被罰銀五千兩,廢為庶人。同時,以「附王為亂」的罪名,處死了豪格的心腹大臣俄莫克圖、楊善、伊成格、羅碩等。含至此,在短短的8個月內,多爾袞便集大權於一身。多爾袞這一系列做法,雖是個人的爭權活動但客觀上對清政權的進一步發展卻具有重要意義,它使得清的軍政大權得以集中,指揮得以統一。這正是不久之後,清兵入關的必要前提和可靠保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潮流小銘 的精彩文章:

閻錫山說:5萬,蔣介石說:10萬,只為捉住這位開國大將

TAG:潮流小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