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兩所學校誕生60個奧斯卡!國外藝術牛校為你鋪就追夢之路

兩所學校誕生60個奧斯卡!國外藝術牛校為你鋪就追夢之路

編者的話:剛剛過去的這半個月,國內的「藝考」和其驚人的錄取比例頻頻登上熱搜。如今,追尋個性化的藝術道路成為許多人的選擇,再加上國內的知名藝術院校招生名額非常有限,經常出現數萬考生報考一所藝術院校的激烈競爭場面。基於這樣的背景,越來越多有條件的學生選擇到海外高校學習藝術,收穫一段不一樣的留學時光。

著名鋼琴家郎朗曾就讀於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

陳奕迅在英國主修建築的同時,也學了四年音樂;

趙立新曾在莫斯科電影學院學習表演;

一些國內女明星都很喜歡的品牌Chictopia,其創始人劉清揚說自己的設計理念是在英國就讀中央聖馬丁學院期間形成的;

曾入選福布斯 「30 under 30 」藝術榜,作品登上蘋果中國官網的倪傳婧在羅德島設計學院追尋自己的插畫夢。

……

百年老校的藝術積澱,世界級的大師,高層次的世界大賽的機會,名企的工作機會…...這些都吸引著中國學生在留學中追尋藝術夢。再加上國內藝術創業產業的發展和高端人才的需求增加,國外藝術教育成為很多年輕人的選擇。

國際藝術院校選擇多、實力強

剛剛結束的第90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又一次將我們的目光聚焦到了美國的電影產業。在這屆奧斯卡的提名中,紐約大學的校友獲得了6項提名,南加州大學獲得了3項提名,此前這兩所學校共產生了60位奧斯卡得主(數據來源於studysoup,截止到2016年第88屆奧斯卡獎)。華人導演李安、好萊塢導演之父馬丁·斯科西斯等享譽世界的大師都曾就讀於紐約大學。此外,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哥倫比亞大學也為奧斯卡助力頗多。

再將目光轉向英國。作為一個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與深厚的人文傳統的西方國家,英國的藝術與設計類專業享有盛譽,對於藝術人才的培養體系十分完整,課程覆蓋了藝術創意、珠寶設計、服裝設計、平面設計、音樂等眾多領域,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學術聲譽冠冕全球,中央聖馬丁學院在設計界名列前茅,而愛丁堡藝術學院是歐洲最大、建校歷史最長的藝術學院之一。

義大利作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在美術、雕刻、音樂、建築方面底蘊深厚。1339年義大利已經開始建立世界第一所美術學院——佛羅倫薩美術學院,在隨後的幾百年間建立了健全完善的藝術教育體系。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喬托.....當今美術史上赫赫有名的藝術大師,都曾在這片沃土上創作。

以浪漫而聞名的法國,處處充滿情調、設計與靈感,藝術設計上同樣全球聞名,法國的藝術專業如服裝設計、藝術設計、影視製作等專業在國際上也有重要影響力,深受藝術學子的追捧。

氛圍好、機會多,注重靈感激發

申請到國外讀藝術專業的同學,需要提交自己的作品集。 國外的藝術院校非常注重申請人對藝術喜愛程度和創意能力,重視學生的潛質,而不單單是功底和技巧。優秀的作品集能夠讓學生脫穎而出,甚至獲得獎學金。在學習過程中,老師們也鼓勵創新和個性,主張學生對藝術的思考和作品的感悟,強調理論與實踐並重。

在倫敦藝術大學切爾西藝術與設計學院學習室內設計的方同學認為,在國外學藝術類專業與國內不同,「國內比較看重作品的效果圖與技術層面,而國外更看重作品的前期思考與調研。」這讓她在留學初期感到不適應,「前期會遇到一些困難,有時對導師提出的要求理解不到位,經過幾周的鍛煉才漸漸適應了。」

除了教育理念之外,在國外學習藝術能接觸到或是正統、或是新潮的資源和機會,隨處可見的博物館、展覽館、工作室,前沿高端的國際作品展、時裝周、設計周等活動,以及全球合作的文化產業都觸手可及。一位在倫敦藝術大學時裝學院攻讀女士服裝設計專業的同學說:「我決定來倫敦讀書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它的藝術氛圍。每當我覺得需要新鮮的藝術靈感時,都會去逛逛。只要你有時間,隨時都可以享受這座城市帶給你的一切。」

中央聖馬丁學院時裝設計課堂(周成剛/攝)

創意產業前景樂觀,藝術海歸優勢突出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曾在2016WISE大會上表示:從長遠來看,未來10年中,人類社會將會有50%的職業類型被人工智慧所取代。智能機器將會取代那些重複性的、理論分析性的工作。比如分析員、超市收銀員、汽車司機、快遞等許多職業。

但人工智慧將很難取代充滿創造力的藝術,因為藝術創作一直是人精神活動的最高級形式,將人類的情感相互連接,目前還不能用演算法去解釋。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人們對文化藝術的追求越來越旺盛,國內電影、媒體、文化產業的興旺,催生了對藝術生的需求。2018年2月,僅僅1個月時間,中國電影市場就突破了100億元票房。在電視行業,越來越多的現象級作品誕生,各類影視劇集和綜藝屢屢刷屏。就連中國的音樂市場也已完成華麗轉身,用戶付費意識逐步覺醒,成為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場之一。中國藝術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勢必將為眾多學術學習者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

目前,留學被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長納入考慮範圍,觀察中國的留學現狀,除了包括正在迅猛增長的人數以外,更重要的是選擇上的多元化。如今,在國外的各大高校,中國學生也在向人文藝術等領域進軍。

曾在中央聖馬丁學院學習平面設計的裴同學坦言,回國找工作時確實會因為海歸身份而在求職過程中加分不少,在國外學習藝術的過程,極大地開拓了自己對藝術的理解,這樣的經歷彌足珍貴。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周成剛在路上」編整,部分圖片來自網路,轉載請註明出處並附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成剛在路上 的精彩文章:

那些年,我們見過的菜名神翻譯……老外看了不會報警嗎?
敢來對照看看嗎?經過一個假期的你 是否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TAG:周成剛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