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雕版鑒賞-鳳戲牡丹

雕版鑒賞-鳳戲牡丹

這兩塊雕版為「鳳戲牡丹」圖,也是古雕花床的床門兩邊裝飾用版。

鳳戲牡丹又稱「鳳穿牡丹」,是中國傳統吉祥圖案之一。在古代傳說中,鳳為鳥中之王,牡丹為花中之王,牧丹和鳳凰相結合,象徵著美好、富貴和幸福,在明清裝飾中多有使用,也深受人們喜愛。

《山海經》載,鳳凰,「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漢以前雄的叫「鳳」,雌的叫「凰」,統稱鳳凰,常用來表祥瑞,是吉祥、和諧的體現。秦漢以後,龍逐漸成為帝王的象徵,帝后妃嬪們開始稱鳳,鳳凰的形象便逐漸雌雄不分,整體被「雌」化。據傳說,鳳凰性高潔,「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歷史上,除「鳳戲牡丹」外,關於鳳的傳說和典故,還有鳳棲梧桐、百鳥朝鳳、鳳凰來儀、鳳鳴岐山、吹簫引鳳、鳳求凰和鳳毛麟角等等,在中國已經形成了悠久的「風文化」。

這兩塊雕版,一塊板上「鳳」有長長的尾翼,而另一塊板上「鳳」卻沒有,藉助當代孔雀雌雄辨認方法,前者長且漂亮的尾翼應為求偶之用故而為「雄」、而後者為「雌」。此板當為床的兩端,雌雄對應,象徵和諧、美滿與幸福。

從雕工而言,整體構圖滿而不繁、密而不雜,鳳和花枝描金,顯得突出、華麗,而牡丹花則以寫意手法被誇張放大,呈怒放之態。版面底角處均雕有山石、小草,使整體構圖穩重且不失活潑。如果從床正面觀看,兩塊雕版對稱放置,呈顯出大氣、絢麗的裝飾效果。

不足之處是浮雕層次不多,表現力不夠,雕工也略粗了一些,但仍不失其歷史、人文價值。此版用料較厚重,年代應在清晚期至民國早期。《抱一齋》藏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濠梁觀者 的精彩文章:

瓷片鑒賞-一鷺蓮升

TAG:濠梁觀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