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孩子很獨立」,可能是裝的

「孩子很獨立」,可能是裝的






在這張圖片裡面,你看到了什麼?



「媽媽和寶寶很幸福的樣子啊」




呵!敏感的媽媽可能觀察出來了,在這張照片裡面,媽媽滿臉幸福感、滿足感,享受與寶寶的接觸;然而嬰兒卻皺著眉頭。




嬰兒在想什麼呢?他皺著眉頭是不開心嗎?




前幾天小編髮了一篇文章

《有這7個跡象,說明你把孩子撫養得很好》




後台的的留言非常有意思。




媽媽們的留言大多是:



哎呀我做到了!沒想到自己做得還挺好




而,作為孩子的留言大多是:



我父母沒有一條中的……









然後就有些人在底下憤憤然:




那些說自己都做到的父母,你們的孩子同意了嗎?你們說了不算,孩子說了才算!



就如同開頭我們看到的那張圖,媽媽自己很投入,很幸福,自己很愛孩子就以為孩子也滿足的,但孩子是不是同感呢?




如果媽媽一直以自己的感受來投射孩子的感受,那麼孩子一開始會很困惑,但長此以往被忽略,開始認為自己的情緒不重要,媽媽的情緒才重要,慢慢地就學會去迎合父母的情緒——




咦……媽媽在笑耶,我難受是不對的!


咦……媽媽在哭耶,我開心是不對的!







作為父母,你是否會好奇




1.

一個小嬰兒處於什麼樣的養育環境是最有利於他的生長與發育?




2.

那些看起來差別不大的小嬰兒們,是如何變成吵鬧不已的「熊孩子「或者「小固執」又或者「小安靜」的?




3.

父母對自己的行為模式的了解程度,將怎樣影響到他對孩子的養育?




4.

對嬰兒來說什麼樣的養育環境是足夠安全的?

什麼樣的養育環境是充滿危險的?或者,是潛隱著的精神病理風險?




5.

嬰兒學習爬行、走路、語言的過程中,照顧者的教養對他們的成長又有著那些影響?




6.

父母如何跟上子女成長的步伐,為他們提供不同階段所需要的不同養分呢?






你有沒有聽說過:




虛假的積極情感


過度燦爛的笑容


隱蔽的敵意


行為語言的不一致


含義矛盾的表情與舉動


與想像對象互動


虛假的治癒


鼻翼抽動的厭惡


嬰兒的自(我安)慰


敏感性




這些從嬰兒期演化過來的行為


它們在現實的生活中究竟是什麼樣的?


它們的出現又有著什麼樣的含義?


這些描述的具體表現,你是否想要親眼看到?







在《依戀與精神病理A&P》課程中,Crittenden博士大量使用來自世界各地的

親子互動視頻,一幀一幀地放映錄像。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嬰兒與其照顧者的互動是如何相互影響的,以及不同文化下的身體語言是如何你一句我一句地進行的?




通過對教學錄像中小嬰兒行為,Crittenden博士帶領我們來理解嬰兒在與照顧者的互動中的一舉一動。




從嬰兒的身心需求到身體感受、情緒反應、喚起水平、行為舉動,從而理解人類嬰兒是怎麼努力獲取生存與成長所需的物質及心理養分的。







人類嬰兒為了獲得某些自己所需的東西時,不得不按照環境限制的方式。




在成長過程中,如果無法獲得滿足,便會留下創傷。




這種創傷會讓使孩子形成某些思維或行為的傾向性,而不斷重複、逐漸固化的傾向性會影響頭腦對信息(內外各種信息)的獲取與加工……




而這些偏差有可能會導致孩子無法認清現實的情形。




於是他們可能距離「目標」越來越遠,而同時也越來越不自知,這就是長大後為什麼很多人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根源。





這幅圖透漏著什麼樣的信息,


你是否捕捉到了某種微小的「異常」?




從「依戀與精神病理」課程中我們可以學到:




1.

一個嬰兒如何成長為一個成年人?




2.

什麼樣的照顧會對嬰兒的成長是有害的?




3.

怎樣的遊戲與互動可以幫助孩子在愉快中發展學習能力?




什麼樣的養育會讓兒童在學齡期青春期等時期更容易遭遇心理困擾?






大腦的發育有兩大關鍵期:




1、18-30個月;2、青春期。




你一定聽說過

「青春期太可怕了」

的說法。




然而,沒有哪個孩子會到了青春期就突然地「異變」。




所有的變化,所有的表現,早在生命最初的幾年就已經被塑造、潛伏。




那麼,什麼樣的情形會發展出青春期時的暴烈或緘默呢?




青春期的孩子究竟怎麼了?他們需要什麼?




青春期孩子的家長又該為青春期的孩子提供怎樣的幫助呢?







Crittenden博士的《依戀與精神病理》課程,會帶領我們以依戀與適應的全新視角,從人的情緒感受、認知發展等多個維度,來探討一個人一生的心智與依戀策略的發展,依戀的發展對個人生活幸福度的影響,以及人生旅程中發生精神病理的風險。




Crittenden博士以70+的高齡奔走於世界各地,

他希望能夠在健康狀況許可的時候,將全套依戀理論體系漢化教授給中國學生。




如此珍貴的課程,作為資深心理學愛好者的你,一定要聽一聽。






導師簡介







Patricia McKinsey Crittenden

 


教授其人(更多詳情見網站www.patcrittenden.com)




師承Mary Ainsworth的Patricia McKinsey Crittenden博士畢業於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系國際依戀研究協會創始人,同時也是動態成熟模型依戀與動力訪談編碼系統的創始人。她的研究領域涉及家庭系統,兒童虐待,家庭暴力,學習障礙等多個主題。






課程翻譯介紹




曹萌韻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英國布里斯託大學教育心理學碩士。

2016年9月、11月及2017年11月分別擔任DMM系統創始人Patricia Crittenden博士在中國開設的關愛指數嬰兒期二階課程、關愛指數學步期兩階段課程及家庭功能解析督導班翻譯,及作為助教帶領學員小組,並長期參與關愛指數及依戀病理課程相關課件、文獻及DMM相關研究論文等資料的翻譯工作。






課程內容



第一天




概述


嬰兒期的母嬰互動


依戀評估


情感和喚起


嬰兒期母嬰互動視頻


產後抑鬱



第二天




學齡前期發展與動態成熟模型


C型策略及A型策略的具體作用及表現


學齡前期視頻


知覺及記憶系統



第三天




學齡期:同輩,強迫和欺騙性的策略


源記憶


學齡期依戀評估:語篇分析的力量


品行問題和兒童精神病性問題



第四天




青春期:將性與依戀整合


性障礙和性侵犯


成人期:反思性整合


成人期及青春期依戀評估:成人/成人期過渡依戀訪談




*此課程安排僅供參考 具體內容或會根據學員情況做適當調整 一切以實際課程內容為準







課程安排






時間:2018年5月16日-19日(4天)


地點:杭州交通便利處





招募對象






1.嬰幼兒心理治療師與心理諮詢師、母嬰治療師與研究者、家庭治療師、臨床醫生、護士及社會工作者等。




2.獲得心理學、醫學或教育學等相關學科研究生以上學歷,或目前在相關領域的研究生學習中。




3.有志於從事依戀領域的實證研究或臨床研究者,目前從事發展心理學、發展病理學研究,或接受兒童青少年精神科臨床訓練。




4.具有臨床心理學或/及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的理論基礎者。




5.接受過嬰兒關愛指數及依戀病理系統培訓者。




6.資深心理學愛好者。






學費標準






新生依戀與精神病理(A&P)4天課程


3400元/人        




老生依戀與精神病理(A&P)4天課程


老生復聽學費,請微信詳詢。


諮詢微信號:wuxiaomiao-1






付款方式






(付費時,請備註:依戀+您的姓名+電話號碼)




"兒子周薪3萬鎊,我卻住在鐵箱里" 怒懟不孝子背後,並不簡單
賈靜雯:44歲,3個女兒,賠前夫2600萬……我嫁錯了人照樣能贏回來!

TAG:武志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