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開國——耕出那一片田園牧歌

王開國——耕出那一片田園牧歌

王開國,字承謨,又字二庄,騰衝城全仁街人,一生樂於舌耕,喜於硯田,是騰衝著名的教育家和書法家。

先生年幼時曾就讀於清廳學訓導楊紹増處,為學勤奮刻苦,善運思,深為楊老先生器重。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中舉人。翌年赴京春闈不中,遂決意科舉,全身心投入到桑梓的教育事業當中,耕出了那一片教育的田園牧歌。先生只是一個教書匠,沒有宗教家的福音,沒有哲學家的思辨,更沒有科學家的實利與功用,一切只是源於初心,源於真性情。

先生之底色——善教

先生教育學生始終以「遵聖言,篤風義,端職業,淡榮利」為主旨。先生之講課,語言精練,運用啟發式教學,發揮學生的主導地位,自己則是起到引導作用,對於初學者以《四書》為主,積累一定基礎後讀經習史。先生會讓學生自學做批註,到上課時講述,若講解有誤的地方,先生會加以糾錯和說明。先生教學方法多樣,能因材施教,不拘泥於現實,先生的教學思想富有朝氣和革命性,在當時封建倫理道德思想禁錮著人們的意識,先生不畏世俗言語,招收了一些女學生,讓她們與男子一樣有同等的學習機會。為了使學生們能夠了解到外面的世界,閱讀外文書籍,先生特意請海關的一個先生教授外文課程;先生教學不拘泥於理論,倡導實學,因此先生經常會以時事作為題材出題目,相當於是古代的時務策,如關於民國十五年劉正倫倒唐的「大包頭」事件,先生就以此出了許多題目:《問地方兵禍是天數,是人事?》、《問迤西地方,以何處為樂土?》、《問英國領事哈君於我騰衝,有無恩惠?》、《問鄰國可干預我內政否?》等。先生致力於教育四十多年,將畢生的精力和浩然正氣耕種在自己嚮往的田園牧歌之中,最終桃李滿天下,門生遍佈於軍政、文教、工商各界,其中以張文光、李彌、張木欣、王萬林、線天光、董率真、金紹和、吳寶泉、王少岩為佼佼者。

王公祠

先生之底色——正氣

騰越辛亥起義成功後,門人張文光以軍職要職聘,先生醉心於教育,無心於功名利祿而拒之,並告誡張文光「慎用人,少募兵」。後張文光遇害,他卻能堅持本心,帶著學生到張靈前弔唁,挽一聯云:「三字獄何冤,果知蓄有預謀,自應屍諸朝市;九原心莫白,對此能無慟哭,最難捨者師生」。先生曾告誡學生:「非真有益於國計民生,切莫做官吏;非真能造福地方,切莫為紳士」富有一身正氣的教書人。先生曾有一親戚,與鄰居發生了關於園地之爭而求情於先生,親戚以為憑藉先生可以恃強凌弱。而先生論事不論親疏,秉公直言,最終使這場糾紛在合理、融洽的氛圍之中得到妥善解決。

王公祠

先生之底色——博學

先生不僅學識淵博,醉心教學,而且善於書法。同為書法家的趙藩觀賞其墨跡後,譽為「滇西書人第一」彼此惺惺相惜。據《縣誌載》:「先生初習歐陽修,篆、籀、鐘鼎、隸屬都能臨摹。晚年,學王右軍鐵畫銀鉤筆法。平生不寫行書、草字。為學生批改作業、詩文,始終堅持細字正楷。榜書好用濃墨澀筆,斑爛耀眼,意味古深。」其楷法摹晉人,風骨遒勁,結構秀整。其書法遠近聞名。

王公祠

先生之底色——感恩

先生在為師之後,依然不忘曾經的授業恩師,每年都會從騰衝買幾匹大布,郵寄給鄧川的楊紹曾老師;並醵資購買杉木,運給養老做壽木。先生之品行,松柏有本心。

王開國

先生為桑梓的教育,奉獻了自己的一生。沒有火一樣的熱烈,沒有波濤一般的洶湧,卻是那樣的堅毅,像一個不屈的戰士,抗擊著世俗的眼光。肩上扛著剷除(愚昧)的鋤頭,口袋裡卻裝滿著新思想的種子,不論天是陰是晴,是清晨是黃昏,他只是努力的舌耕硯田,清理一方泥土,播下一方生命,耕出了那一片堅信的田園牧歌。夜是五月的夜,風是南來的風。斯人已逝,留給我們的是無限追思與敬畏。

王開國墓碑

筆者拙作,以表敬仰之情

文字編輯|張岐德

美編排版|劉昱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越文苑 的精彩文章:

TAG:騰越文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