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個三月太不溫柔,霍金走了,李敖也走了,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這個三月太不溫柔,霍金走了,李敖也走了,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這是我的第13篇文章

作者 |王蒙

這個三月太不溫柔,3月14日霍金去世,3月18日李敖去世,毫無疑外,這兩件事都造成了朋友圈刷屏的態勢,全世界每天都有人在離去,之所以這兩個人能激起全民討論,只因為他們都是名人。從某種意義上,他們讓上一周甚至是整個三月都變得不平凡,但是將整個時間軸拉長,這個三月又是平凡的,因為人民終將遺忘這個熱點,然後奔赴下一個高潮。

毫無疑問,這兩個人都將是被寫入歷史的人,我也毫不懷疑,後人在讀到他們的事迹時,會致以崇高的敬意,但我並不認為,他們在離世後還能感知到這一切。頂多,也就是他們在迷離之際想到生後這一幕的情景時會產生一絲愉悅,前提還是他們看中這個,而即使這種愉悅存在,那麼在生命結束的那一刻,這種愉悅也便消失了。

強如這些名人,離世後也只是歸為塵土,那我們這些普通人怎麼辦,我們這一輩子勞碌奔波又是為了什麼呢?

我想,最重要的絕對不是最終的結果,例如獲得了什麼成就,積累下了多少財富等等,這些都是無法帶走的。生前所經歷的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你做過什麼,獲得了怎樣的體驗,你在當下是否產生了愉悅與滿足感。

在上大學之前,我所有的一切基本上都是被安排的,沒有太多的選擇權,那時有一個既定的航道讓你行駛,你不用考慮你要去哪,一直向前就行了。

高考填志願時,我第一次實現了自我選擇,讀什麼專業,家裡給不了太多意見,自己完全也是一臉蒙逼,想著之前想學畫畫每一學成,於是就想著報建築學彌補下缺憾,大學畢業後,終於做了建築設計,終於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可是沒做多久,我也放棄了,幾經周轉,最後做了現在的互聯網運營工作。

我一度產生了極大的自我懷疑,我覺得自己是個沒有信仰的人,我說喜歡畫畫,然而至今都畫得很爛,已經許久沒動過筆了;我說我喜歡做建築設計,可我卻放棄了;我說我喜歡互聯網的無限可能性,可如今的我卻更像是一個普通的職場人,每天重複著上下班,眼中再也看不到那團火。

我在前面的文章里也提到過,我覺得自己似乎找不到一件非做不可的事,一件富有強烈使命感的事,一件自己可以不顧一切投入的事情,以前我覺得有,例如做建築設計,例如互聯網創業。現在,我似乎找不到了。

那我現在的人生意義是什麼?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剛畢業那會,我富有激情,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沒有任何顧忌,那個時候橫衝直撞,不管是裸辭,還是創業,還是轉行,我都不會太去計較得失,管他呢,我就是想這麼做。而現在卻變得躡手躡腳,思前想後,會非常去計較投入產出比這件事。

其實每一次寫文章都是一次反問自己,跟自己對話的過程,我常常在這個過程中去想清楚了一些事情,今天所討論的問題也不例外。

在我不斷變換的目標中,在我不斷折騰試錯的過程中,其實是有一條價值主線在的,不管附著在這條價值主線上的表象怎麼變,它的價值觀本質是沒變的,那就是不負當下,不負未來。只是隨著年齡的不同,社會閱歷的不同,你所考量事物的標準發生了變化。

剛畢業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是與眾不同的,總覺得自己會是個人物,那個時候是不甘平凡的,總覺得自己有無限可能,既然有無限可能,那就沖唄,一直龜縮著這一畝三分地多沒勁。這是符合當時的場景和認知觀的。

年齡稍長點,對自己的認識更清楚了一些,知道了自己的局限性,也明白了自己是有上限的,更重要的時,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的可調整餘地會越來越少,於此同時,身上的責任也越來越大。

於是,在做選擇時,你會愈發的謹慎,你擇業會選賽道,會考慮職業前景,會考慮投入產出比,會少了幾分理想主義,多了幾分市儈與社會。其實這也是符合這個年齡的場景和認知觀的,即使是現在這副模樣,它也是有意義的。

變得物質和現實,是對真實社會所作出的自然反應,因為你知道了要在社會生存得更好,需要什麼,你現在所做的一切也是有意義的,你是在為未來爭取一些更多的選擇權。例如你想家人生病的時候能夠得到更好的醫療條件,你想小孩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資源,你想下一代不用像你這樣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干又不得不去乾的事情。而獲得這一切都需要堅實的物質基礎。

那這一看似沒有使命感的人生階段,其實也不是虛度無意義的。我也有一件我不得不去做的事,而是是必須得全身心去做的事情,就是為未來爭取更多的選擇權。

人生的意義不是在最終的結果,而是在整個人生之中,每個階段都有它特定的場景和目標,我們只有讓每個當下變得有意義,整個生命才是有意義的。

你在當下的選擇是否符合了你的真實內心,你當下的行為是否使你產生了愉悅感,這種愉悅感可以是你寫完了某一篇文章,可以是給家人帶來了殷實的物質生活,可以是發明了什麼造福人類的新技術,也可以是像偉人那樣帶領窮苦大眾脫貧致富。

那對於現階段的我來說,更多的想去追逐財富自由,更多的功利化思考問題這件事,也並不顯得多麼俗氣。我們到了這個年紀,不能是再只為自己而活,我們有自己當下的使命與責任,有的時候不得不收起一些傲骨與不羈,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應該適當的讓位給應該做的事情。

當我們到了另外一個階段,有了更多的選擇權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的人生意義又不一樣了,可能是更大的去實現個人價值,可能是放手去追逐一些看起來極其不靠譜極其飄渺的某個idea等等,我希望那一天早點到來。

最後推薦一首我很喜歡的後搖《Nemure》,看這種思考人生的雞湯文章,配上這種飄渺的音樂,比較搭。

下周日見~

Nemure

 DEMO

3nd 

00:00/04:2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賣蒙 的精彩文章:

TAG:賣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