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何才能作得主呢?

如何才能作得主呢?

雲居山方便開示 四月十六日(1955年6月6日)

今天雨水紛紛,寒風徹骨,大家不避艱辛的插秧,為了何事呢?昔日百丈惟政禪師向大人說:「你為我開田,我為你說大義。」後來田已開了,師晚間上堂,僧問:「田已開竟,請師說大意。」師下禪床行三步,展手兩畔,以目示天地云:「大義田即今存矣。」大家想想。百丈老人說了什麼呢?要用心體會聖人的指點。

我這業障鬼騙佛飯吃了數十年,還是摩頭不得尾,現在又不能陪大家勞動,話也沒有可說的,勉強應酬講幾句古人的話,擺擺閑談。

志公和尚《十二時頌》中《辰時頌》曰:「食時辰無明,本是釋迦身。坐卧不知元是道,只么忙忙受苦辛。認聲色,覓疏親,只是他家染污人。若擬將心求佛道,問取虛空始出塵。」既然坐卧都是道,開田自然也是道。世法外無佛法,佛法與世法,無二無差別。佛法是體,世法是用。莊子也說「道在屎溺」,所以屙屎放尿都是道。

高峰老人插秧偈曰:「手執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佛法非同異,千燈共一光。你們今日插秧,道就在你手上。坐卧是道,插秧也是道,低頭就是迴光返照。水清見天,心清就見性天。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和色聲香味觸法打交道,便不清凈,就沒有道了。佛性如燈光,房子一燈光滿,房內雖有千燈亦皆遍滿,光光不相礙。宇宙山河,森羅萬象,亦復如是,無所障礙。能迴光返照見此性天,則六根清凈,處處是道。

要使六根清凈,必須退步,退步是和《楞嚴經》所說一樣,「塵既不緣,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國土,皎然清凈」,這就是「退步原來是向前」。若退得急,就進得快,不動是不成的。根不緣塵,即眼不被色轉、耳不被聲轉等,作得主才不被轉。

但如何才能作得主呢?溈山老人說:「但情不附物,物豈礙人。」如今日插秧,能不起分別心,無心任運,就不生煩惱。心若分別,即成見塵,就有煩惱,就被苦樂境界轉了。孔子曰:「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心不在,即無分別,無分別,就無障礙,食也不知其味了。

鼓山為霖道霈禪師精究《華嚴》,以《清涼疏鈔》和《李長者論》文字浩繁,不便初學,乃從疏論中纂其要者,另輯成書。由於專心致志,不起分別念故,有一次侍者送點心來,置硯側,師把墨作點心了也不知。侍者再至,見師唇黑,而點心猶在案上。這就是心無分別,食而不知其味。

我們今天插秧,能不起分別心,不生煩惱心嗎?若能,則與道相應,否則坐卧不知元是道,只么忙忙受苦辛,長期在煩惱中過日子就苦了。煩惱即菩提,要自己領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文化事業·出版】洞山指月 書摘(三)
證果深淺大小不同,皆由願力深淺,依願行持大小而定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