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統文化講座之茶道

傳統文化講座之茶道

傾盡天下

 河圖精選

河圖 

00:00/04:25

你好,我是茶。

三月二十五茶道講座

說起茶,我的印象來自人。他們從不說起茶道,只是安靜地沏好每一壺茶,看著小小的嫩葉在開了的水裡慢慢展開,冒出小的氣泡,舒展入杯底,給泉水也染上翠綠。茶,是有個性的,不同的茶不同的水,組合出不一樣的茶水。不一樣的顏色,口感,芳香。

盧仝是個很有意思的人,他說茶,喝多了是會醉的。「七碗吃不得,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滋味

嫩綠有黃

明亮有光暈

嫩綠有黃

我對茶的最早印象來自爺爺,他有一隻用了不知多少年的茶杯,上面的字都已被磨花了,杯中的茶垢也很深,一圈一圈的,像是樹的年輪。老人家大概也並不了解茶道,只是這茶喝了一輩子了,離不開了。要他講哪個茶好喝,他能講出一大堆來,問他哪裡好了他說不上來。嘴巴知道鼻子知道就好了。

小時候的茶是被炭火燒得焦黑的大鐵壺,是烈日炎炎留在家裡的一大壺涼茶,綠綠的很好看。(你們對茶的最初印象來自誰呢,還記得嗎?給我講講吧。)

第一張

茶道複雜又精巧,像一口滴答滴答的老鍾,她在中國真的住了很久了,像是老人扇著大蒲扇還在咿咿呀呀叫著的竹椅,卻也像一個丁香一樣有著不一樣香氣的江南女子。

茶道不是一種單純的形式,她把屬於茶的最好的芳香口感釋放出來,像夜裡靜靜地開的曇花。好的茶配好的水,配好的壺,配好的火候,配好的人配懂她的人。太急躁太功利的人是喝不得茶的,喝了爛嘴巴。他們是喝不來茶的。

漫山漫山的茶葉我是見過的。青蔥嫩綠年輕。她在輕輕地告訴喝茶的人,她曬過的陽光,她聞過的氣味,她生長的土壤,還有採摘她的人(這是看的出來的,好的採茶手摘出的茶葉大小長度都差不多,泡在水裡特別好看)。

和我一起喝茶吧,我給你講茶的故事。給你慢慢沏茶,我們一起過一個安靜的下午。

現在絮絮叨叨完了我來給你正式講講茶道吧。

茶道啊,起源於中國,在大概唐朝以前就出現了,宋徽宗就很愛茶他說茶能讓人寧靜(說得很有道理)。

在正式的茶道里,喝茶還是很講究的。下面就是全部步驟了。

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又迅速倒出。

沖泡:沸水再次入壺,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春風拂面」: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

封壺:蓋上壺蓋,用沸水遍澆壺身。

分杯: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 「玉液回壺」:將壺中茶湯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壺:將茶湯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

奉茶:以茶奉客。

聞香: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余香。

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在古箏的伴奏下,主泡火熏香。凈手,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宜興的紫砂壺。燙杯溫壺是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潔具提溫。「烏龍入宮」:將烏龍茶放入茶壺。

有陽光的下午,沏一杯遠方朋友帶來的西湖龍井,它們翠綠而挺秀尖削,煮茶的紫砂壺是在舊貨市場淘來的,泡茶用上周末在徒步之時帶回的山泉水,泉水在冰箱里呆著一定清澈凜冽。

無需你富有,無需你高貴。

希望你像茶一樣細緻而澄澈,希望你有時間閑下來細細地沏茶品茗。希望你別忘了那時候你和茶的故事。

你好,我是茶。再見,下個下午見.

【活動信息】時間:3月25日19:00 地點:孔子學堂(知行樓5樓)

請在信息前註明:茶道。

名額有限,欲報從速:)

一器成名只為茗,悅來客滿是茶香,明德國學社與您不見不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早春女性喝什麼氣色好?建議午後喝一杯玫瑰花茶
敢不敢開大音量聽今年春茶聲,求早不如求好的信陽毛尖!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