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文化深處回望,《記住鄉愁》摹刻千年中國故事

從文化深處回望,《記住鄉愁》摹刻千年中國故事

回溯歷史的年輪,紀錄片《記住鄉愁》用鏡頭拾起散落的文化基因片段,在古與今之間,延續千年的生命密碼附著於一片片磚瓦、一座座城牆、一段段故事之中,成為人們繼續前進的力量。

鄉愁是什麼?是媽媽親手做的一碗面,還是家鄉的一磚一瓦、一城一池? 自2015年至今,紀錄片《記住鄉愁》尋訪古村、古鎮,追溯著一段段歷史故事,記錄著一幕幕現實情景。通過挖掘傳統的鄉規民約、行幫規範,先人世代遵循的道德準則和家風祖訓,《記住鄉愁》藉由電視鏡頭,詮釋出了「鄉愁」更加深邃的意義。

文化密碼的生動演繹

對於《記住鄉愁》的創作團隊來說,對鄉愁的讀解,遠不止於個體對於家鄉的情感。「鄉愁是家鄉留在我們身上的文化符號,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它是細微的,也是宏大的。」在《記住鄉愁》製片人王海濤看來,「從廣義上講,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鄉愁就是凝結於中華民族血液中的傳統文化。」

《記住鄉愁》已經播出到第四季,從第一、二季的古村落,到第三、四季的古鎮,創作者以地域為單位,記錄當地人文風貌,講述古今故事。在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故事中,「忠、孝、勤、儉、廉」「仁、義、禮、智、信」的傳統美德慢慢得以展現。

每一集都圍繞一個主題展開,在故事的敘述中,這一方水土的精神氣質逐漸展現出來。要從眾多歷史故事中找到一條主線,找出最能凸顯該地文化內核的東西,成為結構紀錄片內容的一大難點。為此,創作團隊一方面查閱了大量史料和文化讀本,與相關專家進行反覆討論,試圖從歷史的縱深中尋找到文化的基因,歷史發展的密碼;另一方面,暫時脫離文化的視野,他們也紮根到底層生活中去,在街坊鄰裡間尋找一脈相承的地域氣質。

在嵩口鎮,因為明末清初時期一個人的善舉,使「義渡」的傳統延續至今;在中哈邊境線上,「放牧就是巡邏,種地就是站崗」,守邊員日復一日地守護邊境的安寧……「仁義」「忠永」的品格在世代的傳承中已經成為習慣,《記住鄉愁》將這些稀鬆平常的習慣進行歷史回溯、還原,映照當下,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當地人對自身的文化認同和自豪感。

「尋找一個個家族的生存密碼,一座座村莊、古鎮的文化基因,是我們真正追求的東西」,王海濤說道。《記住鄉愁》將「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傳統精神融於一次行動、一句諺語之中,於細微處見真情、於平凡處見偉大。

「議論文」的散文化

在素有「吳根越角」之稱的楓涇古鎮,人們世代崇尚士族精神,《記住鄉愁》以傳統文化為線索,往歷史的縱深向開掘,從古代、近代、現代三個不同時空尋找到三個故事,通過故事的演繹傳遞出中華民族傳統道德之美。古有唐朝「救世內相」陸贄拒絕受賄,剛正耿直以「吾上不負天子,下不負吾所學,不恤其他」盡說為官做人的風骨氣節;革命戰爭年代有陸龍飛被抓捕後仍反抗敵人的慷慨義行;而今的楓涇人,不僅有賢師顧世雄婉拒學生巨額資助,更有德醫徐小雲不收回扣、不開高價葯的醫者仁心。守住心中的道德底線,延續先輩傳統,俯仰天地,無愧於心,歷經千年時光,跨吳越文化的楓涇人,承襲著這方水土所賦予的風骨與氣節,坦蕩自在地生活著。

王海濤認為,「《記住鄉愁》的特點就是將歷史文化的當代力量呈現出來」。從主題確定開始,這篇電視「議論文」就有了貫穿始終的論題,接下來的論證就需要舉例和說理相結合,每一集都有著各自的求證邏輯,或由今溯古,或從古至今。「我們節目的邏輯依託於三種文化:優秀的傳統文化,紅色的革命文化,生機勃勃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記住鄉愁》主編周密介紹道,這一系列紀錄片通過古代、近代、現代三者的有機串聯,實現傳統文化的新表達。

在創作初衷上,主創團隊希望把它打造成一部「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情懷的作品」。歷史如江河一般奔騰向前,民族特質雖也會有所衍變,但是優秀的民俗與道德傳統卻是恆久不變的,並會隨著時代前進的腳步,得到繼承和發揚光大,最終表現出與其他民族不同的面貌。《記住鄉愁》要做的,就是記住這些珍貴的民族符號。

從調研、選題、拍攝到撰稿和後期視音頻編輯,每一個環節都是團隊合力的結果,團隊自己研發了一套「大編輯部」的製作流程,實現了紀錄片的風格化。雖出自不同分集導演之手,但每集節目的風格與品相一致,保證了系列大型紀錄片整體的觀感。在不斷的「打碎與重建」過程中,團隊成員日日夜夜反覆研磨,於是就有了這部文化紀錄片獨特的質感。

從鄉土來,往遠方去

費孝通先生曾在《鄉土中國》中追蹤中華文化的根源,鄉土社會構築的禮治秩序、道德格局經過幾千年的積澱深深烙印在中國人的腦海中。正如王海濤所說:「城市文明都是『搬』過來的,而鄉村的這些經驗卻是中國幾千年來積澱下來的。」

中華傳統文化講究陰陽相生,「厚德載物為陰,自強不息為陽」,第一、二季,《記住鄉愁》聚焦古村,所表達的多是忠孝、仁義和中庸之道這些傳統文化中溫和的一面。歷史年輪滾滾向前,隨著城鎮的聚集、工商業的興起,建章立制、遵約守契、義利有度、合作共贏的工商文明逐漸形成。第三、四季鏡頭轉向古鎮,重點挖掘傳統文化中能夠在當代有效傳承、發展,能夠充分融入當代人精神血液,為現代生活提供建設性精神營養的文化要素。

「我們每一個故事,無論是講歷史的故事,還是說現在的故事,都能映照當下一些事情的風貌和精神。」《記住鄉愁》的獨特性在於借古喻今、古為今用。立足中國傳統文化,沿著中國從鄉村到城市的發展脈絡,表現家、鄉、國三者一脈相承、一體相通。

除了內容表達上沿著歷史脈絡演進之外,節目在呈現形式上也做了幾番創新。從第二季開始,逐步跳脫傳統紀錄片的表達方式,嘗試採用更故事化的手法;第三季加入出鏡記者,為節目內容添加更多主觀性表達和感性認識,拉進了觀眾和古村、古鎮的距離。

據創作團隊介紹,接下來,《記住鄉愁》將延續傳統文化的內核,將「鄉愁」的外延繼續擴展,述說關於家國天下、家國情懷的中國城市文化,通過更深一步的情感開掘敘述中國歷史文化街區的故事,以及老街上的人們對自己家鄉的別樣「鄉愁」。

作者:汪雅青 王海婷

編輯:於安琪

【版權聲明】本文系《廣電時評》獨家稿件,《廣電時評》編輯部保留所有版權;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或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電時評 的精彩文章:

有笑、有悟,這一季《歡樂喜劇人》呈現這些變化
上海紀實幹超:用真實點亮熒屏,做新時代的記錄者

TAG:廣電時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