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像盼雪一樣,終於盼來了,進宮目睹中華第一帖《平復帖》的機會!

像盼雪一樣,終於盼來了,進宮目睹中華第一帖《平復帖》的機會!

昨天,雪,終於辦妥了進京證,大張旗鼓地進城了!

一大早,朋友圈都亂了:

嘴饞的要吃火鍋,炫富的要穿貂,臭美的要拍照,矯情的要寫詩,單身的要找人散步,浪漫的要堆雪人,閑不住的要打雪仗,秀恩愛的要一起白了頭……

帝都的一場雪,讓北京成了北平,故宮成了紫禁城。

更是有人寧願排隊兩個小時,也要到宮裡去看雪!

而今春,讓人更為興奮的是,故宮籌備已久的「張伯駒捐獻文物精品展」即將舉辦,其中,便有中華第一帖《平復帖》等數件國寶。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撰文表示,故宮博物院共計收藏有張伯駒《叢碧書畫錄》著錄的古代書畫22件,幾乎件件堪稱中國藝術史上的璀璨明珠。

如晉·陸機《平復帖》是我國傳世文物中最早的一件名人手跡;隋·展子虔《游春圖》為傳世最早的一幅獨立山水畫。其餘如唐·杜牧《張好好詩》、唐·李白《上陽台帖》、宋·黃庭堅《諸上座帖》、宋·趙佶《雪江歸棹圖》等,都是我國藝術史上的重要文物。

《平復帖》

橫屏看更清楚,讓圖片飛一會兒~

《平復帖》卷,晉,陸機書,紙本,手卷,縱23.7cm,橫20.6cm,草隸書9行86字

單霽翔稱,

「對於張伯駒的貢獻,故宮博物院一直感念於心。自1998年張伯駒先生誕辰100周年以來,故宮博物院及相關機構陸續推出了系列紀念活動,以深切緬懷其高尚的品格,紀念其化私為公的奉獻精神和對我國文化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故宮博物院將永遠銘記這位一生為國寶永存神州,做出了非凡貢獻的傳奇人物。」

張伯駒先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代宗師,是集收藏家、鑒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京劇藝術家於一身的文化奇人。先生一生珍藏的書畫名跡見其著作《叢碧書畫錄》者,便有118件之多,被稱為天下第一藏。

張伯駒(1898—1982),原名家騏,別號叢碧館主。與張學良、溥侗、袁克文一起被稱為「民國四公子」。

出生於書香門第的張伯駒天性聰穎,有神童之譽。幼年入私塾,又接受新學教育,小學畢業後跟隨父親來到北平,後在曹錕、吳佩孚、張作霖部任職,做到旅長——最終因不滿軍閥腐敗生活離開軍界,協助父親打理銀行業務,卻發現自己對銀行事務不感興趣。

張伯駒生活的「叢碧山房」名字就來自康熙御題賜給龐塏的柳體字「叢碧山房」,這是其1927年收藏的第一件書畫作品,先生的別號「叢碧」亦由此而來。寓所原為李蓮英舊墅,原址在今北京弓弦衚衕1號。

1927年,將近而立之年的張伯駒傾心於收藏字畫,為了珍貴文物不外流,不惜一擲千金。他曾說,「黃金易得,國寶無二。我買它們不是賣錢,是怕它們流出外國。」

收藏過的重要古代書畫有西晉陸機的《平復帖》、隋展子虔《游春圖》、唐代詩人李白的《上陽台帖》、唐杜牧的《張好好詩卷》,宋黃庭堅的《諸上座帖》、趙佶的《雪江歸棹圖卷》,元錢選的《山居圖卷》等等。

王世襄曾向張伯駒借閱《平復帖》,小心翼翼地提出,能否在張家看上一兩次。沒想到張伯駒回答:「你拿回家看去吧。」放了一個多月,王世襄完成《西晉陸機〈平復帖〉流傳考略》一文。

《平復帖》卷,晉,陸機書,紙本,手卷,縱23.7cm,橫20.6cm,草隸書9行86字

《平復帖》比王羲之最名盛名的法帖《蘭亭序》還要早60年,羲獻父子的字跡雖集千萬寵愛於一身,遺憾的是,羲獻父子的真跡幾乎沒有一件能流傳至今。而《平復帖》卻在1700多年的歲月里,躲過天災人禍、戰火紛爭、風雨侵蝕、百代沉浮,奇蹟般的完好保存下來,成為迄今最古的名家真跡。

《平復帖》在古代法書典籍《淳化閣帖》、《墨緣匯觀錄》、《平生壯觀》、《大觀錄》等,雖有記錄,均無釋文。

歷代藏家,都曾嘗試解讀《平復帖》,卻大都望文生嘆,效果甚微,直到明代萬曆時《平復帖》被大收藏家張丑擁有,他將《平復帖》懸掛在自己的書齋里,日日端詳,月月揣摩,對14個字,進行了釋義。後來日本學者在張丑辨識的基礎上,又辨識出6個字。至此,也只破譯了《平復帖》全文的四分之一。

直至1964年,中國著名文物鑒賞家啟功先生以廣博的常識和深厚的文物鑒定經驗為《平復帖》研究實現了新的突破,雖然尚未認全《平復帖》所有文字,但實現了通釋原文,他由此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通釋《平復帖》的學者。

釋文:

「彥先羸瘵,恐難平復。往屬初病,慮不止此,此已為慶。承使口(唯)男,幸為復失前憂耳。口(吳)子楊往初來主,吾不能盡。臨西復來,威儀詳躊,舉動成觀,自軀體之美也。思識口量之邁前,執(勢)所恆有,宜口稱之。夏口(伯)榮寇亂之際,聞問不悉。」

(釋文摘自啟功先生《〈平復帖〉說並釋文》)

啟功先生雖然尚未認全《平復帖》所有文字,有些文字的釋文也未必是準確的,但其取得的突破是可以肯定的。

《平復帖》是陸機寫給朋友的一封信札,開頭寫道:「賀循身體多病,難以痊癒,能夠維持現狀,已經可慶,又有子侍奉,可以無憂了」。信中提到的賀循,字彥先,是陸機多年好友,而信中一共出現3個人,賀循、楊往和珍榮。全文內容共分兩段,第一段是談賀循的病,第二段談楊往的兩次來訪和尋找珍榮的情況。

《上陽台帖》,唐,李白書,紙本,縱28.5cm,橫38.1cm。草書5行,共25字。

《上陽台帖》局部

釋文:

「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

引首清高宗弘曆楷書題「青蓮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趙佶瘦金書題籤:「 唐李太白上陽臺」一行。

這是李白傳世的唯一書跡。其落筆天縱,收筆處一放開鋒,宋黃庭堅評李白的詩與書云:「及觀其稿書,大類其詩,彌使人遠想慨然。白在開元、至德間,不以能書傳,今其行、草殊不減古人。」(《山谷題跋》)

《張好好詩》卷,唐,杜牧書,紙本,行書,縱28.2cm,橫162cm

此卷是唐代詩人、書法家的僅存墨跡,也是稀見的唐代名人書法作品之一。張好好是一名歌妓,容顏嬌美,才華出眾。杜牧的這首五言長詩,就是為她而作。

詩中描寫了作為少年歌妓的張好好始得高官沈傳師寵遇,終因沈的去世而流落市井的不幸身世,寄託了對她的無限同情,是杜牧詩作名篇。詩載杜牧《樊川集》中,墨跡的末二句,因傷殘缺「灑盡滿」、「一書」五字,然不傷書詩的整體精神。

《雪江歸棹圖》卷,宋,趙佶作,絹本,設色,縱30.3cm,橫190.8cm

這是一幅描繪冬日雪景的山水畫。畫面起首遠山平緩,進入中段以後,山勢漸漸高聳,轉而趨於平緩,整幅畫面富有高低錯落的節奏感,使觀者彷彿身臨其境,坐於舟船中,沿江眺望窗外時時變換的景色,充分展示了長卷繪畫的特點和魅力。全卷用筆細勁,筆法流暢,意境肅穆凝重,代表了宋徽宗時期畫院的藝術水平。

《道服贊》卷,宋,范仲淹書,紙本,手卷,縱34.8cm,橫47.9cm。楷書8行

此帖是范仲淹為同年友人「平海書記許兄」所制道服撰寫的一篇贊文,稱友人制道服乃「清其意而潔其身」之舉。

宋代文人士大夫喜與道士交往,「道家者流,衣裳楚楚。君子服之,逍遙是與。」穿著道服,遂成一時風氣。此卷行筆清勁瘦硬,結字方正端謹,風骨峭拔,頗具王羲之《樂毅論》遺意。時人稱此帖「文醇筆勁,既美且箴。」據考證此帖作於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以前。

《游春圖》卷,隋,展子虔作,絹本,設色,縱43cm,橫80.5cm

【山】

【屋】

【船】

【人】

【橋】

為收購展子虔的《游春圖》,不惜把房子(李蓮英舊墅)變賣,購買西晉陸機的《平復帖》時,潘素變賣自己的首飾珠寶,用4萬銀元的價錢買下了這件傳世書法。為這些價值連城的書畫,張伯駒曾遭汪精衛手下人綁架並索要贖金300萬,否則撕票。

張伯駒、潘素夫婦在故宮護城河前留影

潘素因購書畫已沒有錢,看了張伯駒一次,張伯駒卻偷偷說,字畫千萬不能動,尤其那幅《平復帖》!我死了不要緊,字畫要留下來。僵持了近八個月,贖金從300萬降到40萬,潘素到處借貸,才將張伯駒救出,《平復帖》得以保留。

1956年,張伯駒將其收藏的部分文物捐給了國家,至此《平復帖》等八件珍品入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當時所捐藏品還包括隋展子虔《游春圖》、唐李白《上陽台帖》、杜牧《贈張好好詩》卷、宋范仲淹《道服贊》卷、蔡襄自書詩冊、黃庭堅《諸上座帖》、元趙孟頫《千字文》等,之後國家後文化部發給獎狀,稱「化私為公,足資楷式」。

時任文化部長的沈雁冰曾親筆簽發獎狀盛讚他

1962年,調任吉林省博物館第一副館長後,張伯駒再次慷慨解囊,先後無償地向吉林省博物館捐獻了幾十件自己的珍貴收藏,包括宋代楊婕妤的《百花圖》、元代仇遠的《自書詩》卷、元代書法大家趙孟頫的《小篆千字文》、明代一代傳奇佳人薛素素的《墨蘭圖軸》、唐人寫經《大般若波羅密多經》、明代董其昌的字對、唐人楷書冊等。

南宋 楊婕妤《百花圖卷》,絹本矮幅,工筆設色畫,橫324厘米,縱24厘米。吉林省博物館藏。

張伯駒先生曾說過:「予所收藏,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序。」

他一生坦蕩君子,文人氣節為世人景仰,他富不驕奢,貧能安逸。文化界人士稱他是真正的文人,收藏界亦尊其為泰斗。

ps:具體的展期和展品目前還未確定,文博圈將和你一起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博圈 的精彩文章:

世界名畫里的人物全都跑出來了……
AI技術讓文物真的會說話

TAG:文博圈 |